四个全面布局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

时间:2022-09-27 09:56:08

四个全面布局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岗位员工的要求发展成为要能够适应岗位的变化、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及具备较高素质。所以,作为培养生产企业一线岗位人才的高职院校,社会对其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紧抓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创新。

一、依据“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要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其战略布局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是将高职学生的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布局相结合,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在“四个全面”布局中的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息息相关。全面深化改革中包含了教育体系的革新。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教学成效,但面对日益发展的信息网络,对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的高职学生,其教育方式仍然需要改变。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教材,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部分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教学的内容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要让高职学生了解最新的政治咨询,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灵敏度,那么就需要让思政教育的教材与时俱进。把“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思想纳入到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让高职学生真正了解其含义,让学生将四个全面的思想融入到生活或者后期的工作中。在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收集当前的社会政治热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最新的思政观念,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思政教学的资源,扩展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分析问题的高度。让高职院校中的思政教育课堂不再沉闷,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深入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在后期能够有效应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插入“结合国内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分析四个全面产生的重要原因,其战略布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样的探讨话题,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再将自己或小组探讨后的结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与同学探讨等方式,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也更为透彻。学生还能梳理政治思路,明确日后的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得到更好的拓展,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会比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说教的效果好上许多。

二、在高职思政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方式问题

(一)教师对教学活动安排上针对性不强

在大部分的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在高校对思政课普遍性的要求,但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的特殊性要求却无法满足。因此,未能够很好地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思政教育的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思政教育方针。也未能够达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公众从抽象状态转为实体的行为规范,并且让思政教育为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用时也解决了思政工作的空洞性和乏味性、枯燥性等弊端”的目标。

(二)教学对象认识的不充分

因为国内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会存在文化基础不厚,学习的能力较弱,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用“笨办法”学习等几个方面的共性。同时现代的国内社会对物质的过渡追求也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方向,很多社会企业或者用人单位只会从眼前的利益中出发,过分强调专业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岗位人员的思政方向的道德品质,也导致学校在培养优秀人才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为了岗位的竞争和发展,以迎合用人单位的方式,专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的学习,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运用于对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当中。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学生对学校安排的思政理论教育学习态度,助长了学生滋生的功利主义倾向,让学生过分的追求效益,而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形成一种“冷漠”的人生观。

(三)教学的资源配备不足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当中,许多学校仍然采用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度,这种制度安排从一定角度上而言,是一种能够统一学校各个岗位的部署,能够协调学校的运行工作,让其处于一致的状态。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大都各自为政,缺乏纵向衔接和横向协作。所以造成了思政教育工作基本是“单线作战”的状态。更为突出的是:作为作为高职院校中承担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的一线基层教学部门,与承担学校内部人事行政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的行政类部门相比较,不管是在人员调配上,还是在师资力量的占有比例上,或者是使用的教学资源权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思政教育课程内部的分配并不合理,这也反映了学校对思政教育的安排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课程无法有效顺利地开展。

(四)思政教育的延伸工作强度不够

同时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出现了明显的悖论:一方面,就理论而言,这个阶段更能够彰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思政教育工作却出现了“弱化”甚至“真空化”现象。通过调查发现,在进行“工学结合”期间,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思政教育纳入此阶段或者让思政的学习由校内转向校外的有效延伸,没有将教学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统一,使得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出现思政学习断层的现象。

三、依照“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创新教学方式

革新了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教材内容后,还需要从教学的手段上创新,双管齐下将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向新的高度。“四个全面”布局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社会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动态产生莫大的影响。而思政教育是提高人思想觉悟的一种教育活动,但因为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预定目标。所以需要采用全新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根据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内,思政教育并不受到重视,不少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在高职院校内,学生只需要学好一种生存技能就可以,根本不需要思政教育。所以在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常常看到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按照教材教学,学生被动地听,课堂缺乏互动,导致思政教学的效果低下,而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需。

所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景下,需要用更为先进的方式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的信息技术的功用,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快、交流性强等特点。再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的学习请况,构建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思政教育网络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拉低”,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将教学的方式多元化,让教师在学习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课题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程,而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方式由学生自行策划。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平等的状态下,教师更能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及问题,以便及时调整。

四、 在“四个全面”下的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应用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进行理论教学期间,教师应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就是围绕“四个全面”布局下的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以突破原有的教材章节的形式,分别以“树伟大旗帜,走光辉道路”为指向,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模块;并且以“悟人生真谛,塑公民品格”的方式培养学生构建公民品格的塑造模块;将“爱岗敬业,育职业精神”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模块;将此三个模块作为教学的根基,将高职院校中的以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顶岗实习者两个环节相衔接,实现思政教育由学校转向企业的延伸,实现校园内的学习和校外的实习过程中的思政教育的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思政理论教育在实践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团队

将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的教师团队进行统一的管理。将思政教师、学校兼任教师及社会、企业纸浆相互串联结合,共同组建一支统一的师资团队,将内部的责任明确分工,相互值间配和的议题化思政教育实践课队伍。在高职院校中专业的思政教育老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并将理论的教学要点和目标列做大纲,为实践教学明确教学的目的,规划教学的项目,开发项目任务书。而兼任的教师则组织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所遇到的思政学习常见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及企业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具体要求,将对思政教育实践有益的信息和建设性的意见,为思政课时间教学提供项目和方案。

(三)教学方式项目化

思政教育课程做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应当自居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这一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项目导向及人物的驱动力”者一类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办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企业培养标准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员工。并围绕“四个全面”教学的方式,开发出合理的教学项目群体,在项目群内开发各个能够培养学生思政素质的项目,将企业的项目策划管理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当中,以教师为引导,进行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要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双管齐下,提高思政教育与国民政治思想的粘合性与凝聚力。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大学)

上一篇: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自媒体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