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综合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分析

时间:2022-09-27 09:52:48

高校综合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分析

五年制高等教育又称五年制大专,教育涵盖三年普通高中阶段和两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学习阶段,是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其办学特点对五年制高职的英语课堂教学及其相对应的评价机制提出了别样的要求,然而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外语课堂评价方式过多依赖于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英语教学的结果,忽视了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用性的特殊性。因此,为了适应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必须扭转这种“只重英语考试结果”的评价机制,提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一、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特殊性

由于五年制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三年制高职的学生;同时,五年制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所以其教育又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理论性、研究性的教育。

1、学生的特殊性

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学习语言、掌握技能的最佳年龄段,容易形成牢固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这年龄段的学生有着认识不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心理发展水平较低;行为习惯、法制意识有待提高等的不足。

2、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一是其的培养目标较为明确,即培养合格实用的小学或幼儿英语教师,这样相对应的减少了课程的重复,增加了有效学时,提高了教育效率。但是学生文化起点较低,对于教什么或者怎么教的把握有着相当的难度。二是学制较长,这样便于在连续的修业年限内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教学各环节,有利于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由于失去了升学压力,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普遍产生自我放松现象。而过长的学习时间,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又导致学生的“学习厌倦”。谭玲(2007.8)职业教育应当是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理论性、研究性教育的,其特点可作如下分解:

(一)专业技能性要求较高,而理论性要求相对较低。

(二)面向具体工作职业的实用性。

(三)以反复训练、熟能生巧的技能性为主,以不断创新、不断研究发展为辅。

(四)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工作,应当也正在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二、对目前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及其教学评价方式的质疑

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或甚至基础教育的模式即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随着时代的变化、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语言理论研究的深化,加之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实践层面的多方面的长期经验积累,我们有必要对终结性评价在五年制高职外语教育教学评价中的核心地位加以重新审视,对忽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及沿用普教英语评价模式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出时代的质疑。

从理论方面来看,美国学者泰勒通过长期研究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理论。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尽管它有易于量化的优点,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因此,处理好这两种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评价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要求。

从实践方面来看,由于终结性评价方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的标准,这无疑过分强化了考试分数的作用,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考试或升学。这种工具型的学习动机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相反,一旦学生成绩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因此受到沉重打击,加之目前的英语考试内容依然过分偏重语法知识的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记忆与背诵,而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的降低了外语学习的效率;同时也造成了课堂教学几乎完全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语法教学、题海战术充斥课堂等不正常的现象。这也极大的挫伤和遏制了高职外语教师对外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的积极性。

故针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等特点,现行单一终结性评价方式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在现行高职外语教学评价体制中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外语教学评价体系变的十分有必要。

三、多元化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詹春芳,2009)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及教育部高教司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要把使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

(二)要结合市场需要、就业前景、适当结合择业资格考试开设结合专业工作实际的专业英语选修课程。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延伸,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课内外相结合。因此,应该采用适合于五年制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特殊性的评价对策即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一)形成性评价

1、教师观察。观察前教师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做好必要的观察准备,如设计观察记录表等,然后进入观察。观察的类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性的观察,也可以说是一种开放型的观察,这时的观察没有主题,记录时也没有标准和固定的格式要求。第二种类型为有主题的具体观察类型,此类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教师最后把两种类型观察的数据整合和汇总,得出所需要的数据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估的参照或直接作为评估的依据。比如观察学生的出勤表现,学生的上课表现等。

2、访谈/座谈。教师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者组织访谈,首先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使被访谈的学生充分放松,而访谈的内容是旁证侧引,通过一个或多个学生对自己要评估的对象进行评价,最终作为教师评价该学生的一个有效依据,可以是单个的进行访谈也可以是小组进行座谈。

3、作业。主要包括家庭作业(口语作业和笔试作业)、随堂作业的完成情况。

4、检测。单元性的测验或平时测验分为等级,记录在学生的表现中。对不合格的学生,可暂不记录,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或鼓励,激励他下次成功。

5、建立学生学习档案。(1)教师把每学期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总评成绩收集在学习档案中,作为学生的学习记录。(2)搜集学生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业,并让学生写出选择此作业的原因,放入学生档案。最满意的作业可在一学期中随时更换。若发现学生在一段时间作业完成不好,可抽出他的最满意的作业,来激励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记录学生参加英语活动和竞赛的证明,证书,作为学生的成就。

6、自我/相互评价表。同学自己或者跟自己的伙伴相互评价,包括平时的课堂、作业表现,同学交往以及考试成绩等,最后教师整理数据作为评价的一个参考。

7、多媒体项目展示。教师通过课堂录像或录音等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或者让学生借助这些工具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最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二)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

把学生较为大型的终结性考试成绩(如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和形成性评价中的成绩(如上述)按照一定的比率相加,最为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

(三)参照性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表现或班别、组别与某一特定的参照团体相比较或者与事先选定的标准相比较,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四)诊断性评价

预先把握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

(五)校内校外评价

综合学生校内学习及校外社会或家庭等的行为表现,采取自评、他评或师评相结合。结语:总之,五年制高职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相对应的、适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以及评价策略,从而让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国家教育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上一篇:创新型高校英语教育实践 下一篇:以人为本护理对骨科护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