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9-27 08:46:23

如何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初探

摘 要: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开发智能、培养学生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决定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现。该文从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性入手,探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转变教学优化课堂更新教学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都有一种偏见:认为思想品德课姓“吕”,是骗人的把戏;思想品德课是充满说教,枯燥乏味;思想品德是等级科,简单,不花时间也能及格。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落后,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情理互动,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谋求人文与科学、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首先要端正对思品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创新的精神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联系农村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想方设法使思想品德课既能有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思想品德科教师还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体现出来,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需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让课堂在自己的有效掌控下,讲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更有吸引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生,关键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精心准备的前提下, 注重研究、探索。要求教师运用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善于引导。人们往往误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形象启发、比较启发等。最终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在教学中怎样在学生一定的有限的知识基础上,用大量典型的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正是启发式的用武之地。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和“创造”是教学的本质。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加强情感性教学,激发学习内驱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

三、更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多年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文化课一样,采用“传知”和“育能”相结合的“智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成为应考型模式,背离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规律,对于要将品德素养内化于学生心灵来说,不是最佳和最有效的。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应变“智能型”教学模式为“知信行”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掌握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激疑、质疑、辨析、解疑,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解除疑惑,坚定信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努力践行所学理论和行为规范,按照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规律的要求,使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一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等品德基本要素的和谐发展,从而收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面临着新课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有一条源源的小溪”,教学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通过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开放形式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合作能力;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现行教学中“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参与,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动。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去学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置。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需要学校及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增强思想认识,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取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探究 下一篇:让学生悄悄地爱上了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