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时间:2022-09-27 08:01:57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 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通过引导保持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最后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自学的方法。

关键词:立体图形;自学能力;数学学习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首先,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需要学生回家复习,温故而知新,把课堂的知识消化、理解,变成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这需要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在平时阅读课外书籍、积累知识时,需要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次,在和外界交流沟通时,获取有益的知识,也需要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各类知识技能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面我结合教学高年级立体图形认识和计算表面积、体积方面的知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活动诱发自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认识时,通过实物、模型、直观图,全面认识立体图形。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为教学的基本手段,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直观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操作、思考,对每个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时,利用教具把立体的图形转化成平面的,解决了小学生对三维空间认识的局限性,对立体图形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道了通过活动,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知识,激发自学的积极性。

二、对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加以引导,达到巩固的作用

运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几何形体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从清晰的画面、动态的演示中可以对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圆锥的特征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但学生认识三维空间图形时,只能在平面上看到象征型的立体图形——在纸上描绘的立体图形,难以获得直观的空间形象。所以展示实物是把立体图形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连接起来的重要方法,能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从而让我们认识这些图形的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需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认识经历,学生一般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立体几何图形概念有时不能直接理解,需要直观的演示。所以,在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为教学基本手段,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直观体验。

三、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自学的方法

小学生所要掌握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形式及其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等基础知识。

我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时,经常感到部分学生学习上力不从心,无论是在公式的运用还是算式的解答和计算方面。例如,学生经常会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与体积的计算公式混淆,常常把侧面展开是正方形的圆柱理解为底面直径与高相等。我就让学生动起来,在贴有标签纸的圆柱上沿高剪下侧面标签纸,感知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反过来,再把长方形在圆柱上围一围,感知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动手操作,却让学生避免了圆柱侧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混淆。学生对实物的观察、操作、思考等能力,在认识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发展,并得到提升,同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还渗透了自学的方法。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我强调课前预习,但不放任自流,特别是自学的初始阶段,会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提出思考题和提示自学重点。如讲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认识前,我要求同学:(1)准备立体图形的实物;(2)找出它们的共性;(3)生活中这样的图形有哪些实物。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教师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醒、纠正、检验他们的自学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认真思考,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认识,其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多渠道的,不能局限于课堂。如,组织学生成立学科的课外自学小组,多看看课外书等,都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只有自学能力强的人,才能善于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未来的强者不在于他的过去有多强,而在于他的创新能力有多强。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平江新城实验小学)

上一篇: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阅读 下一篇:参与 探索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