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2022-09-27 07:46:07

浅析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 要:目前我国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交往中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他们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普遍存在着比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不良心理。我国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正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5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被各大教育部门所关注。有关纲要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必备课程。如何提高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活动氛围

小学生可开发的智力潜能极大,但因为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要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要以表扬鼓励为主,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温馨的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放下姿态和学生友好相处,教会学生保持良好心态

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过不去的坎,更何况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孩子们,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常常用心去听他们诉说,适时进行疏导、教育。为他们保守小秘密,做他们的大哥哥。从而帮助他们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让他们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的好心态。

三、营造和谐的气氛,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让不少的学生感觉很机械,无乐趣可言,为了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教学变得更灵活、生动、富有色彩、制造动态效果,加点创意,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四、教师要带动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使其道德得到升华

教师要引领学生认清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参照点,在小学语文和品德教材中和课上,选入了大量优秀篇章。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五、带领学生逐渐接触社会,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学生迟早要步入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无须否认,我们的教育还是比较封闭的,应该向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转变。社会化是一种积极地接受、主动地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勾勒外在世界的座标,确定自己的位置与角色,把握自己的准则与方向,从而在社会化的目标中扩展学生的心灵世界。

六、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潜移默化,从老师到学生大家共同来营造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我个人认为,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通过以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加强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姜静静.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12).

[2] 何元庆,姚本先,冯娟.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方法解读[J].基础教育参考,2013(07).

上一篇:美丽的花朵 自信的团队 下一篇:当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