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美容,免了什么?

时间:2022-09-27 06:30:06

免费美容,免了什么?

美容业的繁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资料显示,1992年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仅为5元人民币,发展至今,人均消费已达16元;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人均消费则高达80元。广阔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化妆品企业的加入,各种形式的广告也展开了激战,令人眼花缭乱。如果哪天你正走在街上,突然有人塞给你一张“免费美容卡”,千万别奇怪,这也是一种促销手段。不过,它可不像看电视广告那么简单,不想看了可以用遥控器任意更换频道,它的“遥控器”未必在你手中。免费美容,你会无动于衷吗?

经记者暗访,这些散发“免费美容卡”的美容院如柔婷、名淑、露彩等都以其产品的品牌命名,多开设在各大商厦或宾馆的房间里,并设有产品零售专柜。它们的规模不等,有的仅放一张美容床,并且有专人在美容院附近的繁华地段发放免费美容卡,然后将愿意尝试的顾客带到美容院。人们对于这样的免费美容卡会采取什么态度?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100位女性,现摘录几则较普遍的答案:

王婷(23岁,大专,秘书):我会看一下这个品牌我是否熟悉。如果熟悉,我也有时间的话,我会去试试,反正是免费的嘛。

张惠娟(27岁,大学,电视台工作):我不会去的,我在一家正规的美容院定期做护理,效果不错,不想随便尝试没用过的护肤品。

钱蕊妮(18岁,学生):我从没做过护理,但免费美容,我想去看看。

赵艳芝(43岁,大专,会计):我不会收这种卡的,小便宜沾不得。

从上表可以看出,年龄偏小的女性接受免费美容的可能性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越不会接受这种免费服务。而那些收下卡的女性,多是冲着“免费”去的,在听了发卡员“真的是免费的,只是感受一下我们的产品”这番话后,有18%的女性会立刻跟着发卡员去美容院。那么,免费美容真是“免费”的吗?亲身经历一次吧!

做“上帝”的感觉真好?!

周婕在一家期货公司工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她也想精心呵护自己的皮肤。有一天她收到一张美容卡,上面还写着大大的“免费”二字,周婕便决定去试试。这家美容院设在宾馆的两间客房里,共有八张床,光线很暗。也许是星期天的缘故,人挺多,周婕问了几位刚刚做完护理的中年人,都说感觉不错。一位小姐热情地请她躺在床上,周婕又轻声地问了一句:“真的是免费的吗?”小姐笑着说:“当然,我们这是新产品,就是请你亲自体会一下,自己鉴别它的好坏。”周婕这才放心了,闭上眼睛感受小姐细嫩的手指在自己脸上打圈、按压、提拉,真的很舒服。“小姐,感觉怎么样?你的皮肤不错,可惜有黑眼圈,如果再配合使用我们的眼霜,效果会更好的,只需108元,否则,这次就等于白做了。”本来没打算花钱的,周婕执意不买任何东西。美容小姐显得有点不耐烦,不经意地说:“反正总有一些喜欢沾便宜的人,一分钱不花,不过,你不像那种人。”周婕感觉自己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还好有面膜挡着。不就是108元钱吗,周婕买下了眼霜。走出宾馆大门,周婕刚才付钱时的那股豪情一下子不见了,自己这个月又超支了,这个“上帝”做的真窝囊。

和周婕不同,蓉儿在免费美容院里是风风光光地做了回“上帝”。蓉儿是单位里公认的美人儿,逛街时收到这张免费卡,看到卡上写着“洁肤3分钟――按摩5分钟――深度洁肤10分钟――爽肤分钟――润肤,只需30分钟”,既不耽误逛街,又能享受一下免费按摩,何乐而不为呢?蓉儿美滋滋地躺到美容床上,小姐的手法很娴熟,感觉很好。忽然,小姐吃惊的告诉蓉儿,她的皮肤太差,需要护理了,而且额头和鼻子上的角质层太厚,早该去除了,小姐建议蓉儿用一下去死皮膏――虽然这不属于“免费”之列,但美容小姐仍坚持“建议”蓉儿用一下,只需56元,否则……蓉儿想了想,56元不算太贵,而且,自己也真的需要,权衡之后,她便决定买下来了。做完护理,蓉儿觉得自己真的如美容小姐说的“更漂亮了!”

情理、道理和法理

究竟怎样看待“免费美容”现象?勿庸置疑,鉴于美容护肤产品的特殊性,商家采取这种促销手段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为了使消费者亲身体验一下产品,二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前者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因为面对琳琅满目的护肤品许多消费者都感到无所适从,或是听从导购小姐的介绍,或是受广告的诱导盲目消费,而美容院的专业美容师会针对每个人的皮肤特性,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使你清楚自己的皮肤真正需要什么。但后者却是消费者经常忽略的问题,试想,场地、装修、人员工资以及顾客使用产品所产生的费用,都不可能让每个应约而来的人“免费”离开,强买强卖的行为必然会随之而来,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即消费者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商品品种、服务方式的权利及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的权利。美容院散发美容卡,收卡者应约来美容院做免费美容是美容院和应约来做美容者之间的一种合同行为,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按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扩大约定内容,强买强卖行为是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侵犯。

消费者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关于这方面的投诉很少,即使有,也很难受理,因为往往是消费者经不住美容小姐的巧嘴舌簧,虽不情愿但仍是主动地付了钱,很难找到美容院强买强卖的证据。消协能做的只是通过媒体提醒消费者,若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最好不要去尝试“免费美容”。看来,有时候消协也是爱莫能助,消费者只能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另外,还有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就像×××蜜的电视广告一样,从16岁的花季少女到半老徐娘,男女老少都能用。毕竟人们的皮肤各有特点,各自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当你与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试用同一类护肤品,是该高兴还是会伤心呢?把自己的产品说的和万金油一样“包治百病”,销量或许会上升,但早晚会吓跑消费者的。

上一篇:彼特刘:跨海而来的时尚男孩 下一篇:无袖的感觉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