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

时间:2022-09-27 05:38:12

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总理于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加快推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关系到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经济“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扼要地谈一谈自己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粗浅认识。

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首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府拯救经济的计划,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通过重振实体经济来恢复经济增长。在恢复实体经济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又是通过发展一系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经济重新走上依靠产业立国的道路。

美国奥巴马政府挽救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对软件产业、化学、制药、农业、教育、医疗、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使美国走出不景气。其中,使美国脱离石油束缚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具有革命性。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发展太阳能或氢驱动汽车。全世界都在搞太阳能发电,但是氢能源却是美国独自的目标。美国的氢能源提取技术、氢能源发动机,试图在十年内实现实用化。

欧洲、日本拯救经济的计划中都包含与美国类似的支持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奥巴马政府在对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进行援救的同时,提供了数十亿美元低息贷款,支持研发新一代电动车和其他低能耗汽车。欧洲、日本等也都在下大力气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不仅没有因为世界经济危机而延缓,反而出现了加速的态势。

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表明,每一次世界危机都在打击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都为新产业的崛起、发展廓清了道路。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的机制。危机过后,新的产业往往带来新的繁荣。如果没有敏锐的眼光,及时抓住世界技术、产业重大变化的契机,就有可能失去危机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机遇,甚至被甩在后面。

其次,在深重的经济危机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拯救本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猖獗。2009年初美国议会审议《景气刺激法案》时,主张,用纳税人的钱,就要增加对本国人的雇佣。以此为契机,在美国某些地方掀起了一股反对雇佣外国人,反对使用外国原材料的浪潮。美国金融界对发给外国人签证实行了严格规制;在接受公共资金注入的银行,外国人被雇用更加困难。欧盟、美国已先后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发起“轮胎特保案”、“钢管特保案”、“铝轮毂反倾销调查”。韩国则对非本国制造锂电池的贩卖实施新的认证标准,实际上对本国产品实行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低碳发展实际上成为发达国家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推出技术贸易壁垒的一面旗帜。美欧在议论、策划碳关税;法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考虑将二氧化碳排放税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日本鸠山内阁则提出应对气温升高的政策,总体目标是削减二氧化碳25%。

在上述国际背景下,如果我国不注意国际环境的变化,忽视危机中的世界产业技术、产品的变革,就有可能在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潮流中落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国内背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及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政策”对有关产业进行了全面的政策扶植,有效抑制了经济下滑,收到了明显效果。通过对汽车、房地产等龙头产业的刺激,连带牵引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效果不均衡,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明显恢复,以外销为主的产业仍然比较艰苦,例如船舶产业。然而,这些产业能否持续发展,最终还要看市场的状况。与此同时,多数产业已经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在政策的刺激下强行起飞,其持续性值得关注。

我国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结构不均衡。从行业看,生产增速较快的主要还是受政策刺激的投资拉动的重化工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业等。进入2010年,随着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效果的减弱,经济增长放缓难以避免。我国工业品出口虽然有较好恢复,但是随之成为发达国家贸易制裁的主要对象,贸易摩擦加剧。

要使我国经济增长立足于国内的需求,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就必须寻找新的、可以持续拉动消费与投资的增长点,于是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运而生。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解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要有战略性,要能够对整个工业,乃至经济发展全局具有带动作用;要能够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变、升级过程中具有带动作用;要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能够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要对拉动内需具有明显作用;要促进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明显提高。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依托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崛起的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很多,但多数属于传统产业,只有建立在技术突破、技术革命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同时具有战略意义,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复合概念。新兴产业一定要以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战略性产业也需要新兴的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既要注意战略性,以举国之力来扶持,又要注意其属于刚刚崛起的产业的具体情况,在相当程度上采取与扶植高技术产业类似的政策。

对已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析

中央从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加快推进。这7个产业有以下共同之处:

都是涉及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方式、发展状况的产业。节能环保是涉及所有产业和人民生活的产业,对于推动所有产业适应低碳发展的要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在目前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继续推进,必将对信息社会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生物工程及产业已经被世界公认为可能是互联网技术后又一个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对于整体提高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则对人类应对能源危机,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来说,更是具有保证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安全保证程度的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则将改变汽车工业的面貌,催生许多新的产业,提高许多产业的水平。

都是对传统产业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有些产业本身就是新兴产业,例如生物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对我国已有的传统产业产生带动、提高、改造的巨大作用。

都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无论节能环保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的高技术产业。仅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开发为例,目前最先进的燃料电池,仍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产业化前的开发工作。由于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产业的发展成为21世纪初的大国游戏,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胜出,谁就将执21世纪初全球经济、政治之牛耳。

都是国际公认的下一代能够带动技术、经济发展的最尖端产业。这些产业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前已经受到了充分的重视。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政府支持、挽救经济的重要措施,这些产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都是21世纪有着广阔市场空间的朝阳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将对我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还将对我国人民在21世纪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节能环保产业将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提供技术与产品,同时将为改善我国人民的生存状况作出贡献。生物工程不仅能够为我们解决生存必须的食品问题,还可以提供治疗疑难病症的医药。

都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不确定性产业。从长期发展和整体发展状,况看,这些产业无疑是前途远大的未来支柱产业,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又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1)技术的不确定性,有些产业、产品技术上还不成熟,或者还未得到社会、科学界的认可,例如各类转基因产品。(2)市场的不确定性,例如,新能源汽车中的哪一类车型能够成为最早被消费者接受的车,是轻度混合动力车还是重度混合动力车,还是纯电动车?(3)体制、机制的不确定性,例如,新能源被接受的程度,新能源面临着哪些体制、机制和技术约束?

正因为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政府以积极的产业政策介入,才有了充分的合理性:

就整体产业选择而言,七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展现了我国政府的高瞻远瞩,抓住了世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但是,就这些产业的具体领域、技术、产品而言,还需要大力攻关和政策扶植。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支持与扶植政策,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成型。

就这些产业的不同点而言,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更加紧密,或者可以说是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因此,其发展路径、产业化及政策支持也更加容易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工程等,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一部分,其中科学研究占的比重依然很大,产业化、市场化步伐要慢于前几种产业。

就拉动的产业链条而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带动的产业链条相对要长一些,催生的新产业、新产品要多一些。

就产业化、市场化推进路径与速度而言,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比较明确,推进可能比较快。新能源次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工程的产业化、市场化将相对比较慢。

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相当程度也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望在21世纪为我国经济、工业的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国务院已经原则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须的政策: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笔者相信,只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上述政策,就可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产品成熟程度、产业化重点、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对于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政策上有所区别、侧重。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要防止各地方再度出现蜂拥而上的情况,盲目地在低端重复发展,再度出现传统产业中曾经出现的尴尬状况,形成了一大批只能从事组装加工的低附加值生产能力;要把政策支持集中于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不再一般性地支持生产能力的形成;要保持政策足够的灵活性,根据技术攻关、市场接受、产品成熟状况,及时地调整政策支持的对象、领域和支持方式;要强调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支持,重点支持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产品及零部件,防止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空心化,让跨国公司再度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存在,政策制定要多听取专家、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要注意政策在研发、产业化、市场化等不同阶段的衔接与配合,注意政策的整体协调;要注意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等,以化解由于不确定性较大,风险较大,带来的产业发展障碍;由于这些产业涉及面广、涉及产品众多,因此有必要对于政府支持的领域进行严格界定,防止传统产品、落后生产能力搭政策便车,使政策覆盖面过大,减弱政策效果。

上一篇:期货市场应在稳定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中发挥作... 下一篇:中国出口企业景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