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分析

时间:2022-09-27 05:37:40

亚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方法:搜集50例亚甲减患者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血脂的数据,用50名健康人数据做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甲减患者在治疗前血TC、LDL、ApoB、LP(a)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减患者可出现血脂代谢异常,应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血脂代谢水平可恢复正常。

【关键词】亚甲减;血脂;左甲状腺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53-02

亚甲减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简称,是以血中TSH水平升高,而血清中FT3、FT4水平正常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疾病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1]。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和维持人的生长发育,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代谢。临床发现,亚甲减患者多同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亚甲减的长期存在,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后果。目前,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的关系研究较多,而亚甲减与血脂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亚甲减患者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和血脂水平的检查,探讨亚甲减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亚甲减患者50例,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48±11岁均无家族性高血脂、高血压等病史,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现患病未经过治疗。以及50例健康人做对照,其中男女各半,年龄50±9岁,甲状腺功能正常,无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排除心、肝、肾等疾病,所有受试者三个月内均未服用影响血糖、血脂和蛋白质代谢的药物。

1.2 检测指标: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血脂。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TSH,FT3、FT4。血脂检测指标包括TC,TG,HDL,LDL,ApoA,ApoB,LP(a)。

1.3 统计学方法:各组数据均以x±s形式表示,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 TSH,FT3、FT4与血脂各成分的相关性。上述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当P

2 结果

2.1 表1示,亚甲减组治疗前TS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经过治疗后,血TS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亚甲减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与

对照组的比较(n50)

2.2 表2示,亚甲减患者在治疗前,TC、LDL、ApoB、LP(a)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ApoB、LP(a)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亚甲减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最早实验室表现为血清TSH升高,因此,血清TSH检测是亚甲减的首选诊断指标。亚甲减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和大量摄入碘而增高[2],临床发病率在2%-8%,女性患病率多于男性,老年女性患病率可达20%左右,研究表明,桥本甲状腺炎是引起亚临床甲减的常见病因[3]。亚甲减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同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亚甲减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TC,LDL、ApoB、LP(a)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有高脂血症的趋势。亚甲减患者经过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伴随血清TSH降至正常水平,其血脂指标也随之改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亚甲减患者血脂代异常多表现为胆固醇代谢障碍,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素是影响机体血脂代谢的主要激素[4],亚甲减患者的甲状腺素含量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是血清TSH升高,提示甲状腺素影响物质代谢的生物作用途径可能已经受损,可表现为血脂代谢障碍,血清胆固醇升高。此项研究结果表明:伴随亚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善,其伴发的高脂血症可随之改善。血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探讨亚甲减与血脂代谢的关系,对防止亚甲减发展成为临床甲减和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滕卫平, 曾正培, 李光伟, 等.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M]. 2008-34-36

[2] 柏松, 时艺珊, 王晓蕾, 等.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35例血脂血尿酸等的变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24): 3771-3772

[3] Col NF, Surks MI, Daniels GH. Subclinical thyroid disease: clinical applications [J]. JAMA, 2004, 291:239-243

[4] Duntas LH. Thyroid disease and lipids[J]. Thyroid, 2002, 12(4):287-293

上一篇: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和逆... 下一篇: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板固定结合掌长肌腱重建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