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07 10:24:46

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64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入住急性卒中单元按照循证护理路径实施急性期护理,对照组患者入住普通病房按照护理常规实施急性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平均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家属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卒中单元;急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循证护理;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50-02

急性卒中单元是一种有效的诊疗卒中的医疗及病房管理模式,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新的护理理念、方法和工作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则是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型护理管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急性卒中单元如何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指导制定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以下简称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并评价其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纳入对象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本科的经CT或MR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46~71岁,发病后24h内入院。以上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均获家属知情同意。两组平均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病情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入住急性卒中单元,按照循证护理路径实施急性期护理。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的制定是按照循证护理的方法步骤即定义护理问题、系统查询求证最佳依据或科研实证、综合考评以上依据或实证、将最佳科研依据实证结合以往护理知识经验及患者需求制定而成,以表格形式表示,以指导具体实施及管理。此路径历经四各阶段,即准备、制定、实施与改进、监测及评价。对照组:患者入住普通病房按照护理常规实施急性期护理。

1.3 比较指标与统计学处理:比较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急性期平均医疗费用、急性期并发症率、家属满意度。其中家属满意度是在患者渡过急性期后采用《家属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此量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1-4]编制,共20个条目,采用1~5分5级计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设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急性期医疗费用为7352.58±695.38元,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家属满意度为92.63±7.66分;对照组的三项指标分别为9075.57±863.29元、31.24%、84.83±9.18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论

3.1 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的制定: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是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应该强调以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急性卒中单元为实践基地,科学地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全程和动态监控、评价,以便及时修正。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如何使其科学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尚待进一步探讨。

3.2 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初步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急性卒中单元循证护理路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性期护理,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①此模式综合了上述三个模式的长处,真正体现了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的宗旨[5],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早日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规范了诊疗护理手段,减少了医疗护理行为的随意性,减少医疗护理资源的浪费,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成本[6];②应用循证护理原理指导制定的路径体现了护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人性化和主动计划性,使护士不再机械盲目地执行医嘱,能够有计划有预见地进行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而且护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护士加强了单元内巡视,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方式;③既强调了单元内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又强调了护理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促进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④加强了护患沟通和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或其家属的护理需求,从而形成了一种有效地家属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谷波,张骏,成翼娟.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信度效度测量[J].护理学杂志,2008,23(5):45-46

[2] 雷蕾,王丽军,关旭明,等.10分制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50-51

[3] 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66

[4] 何恒莉,李龙琼.2种护理满意度调查方法的结果比较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7):625-626

[5] 姚辉.卒中单元的护理管理[J].现代护理,2006, 12(4):328

[6] 曲豪,陶红兵,郭淑岩,等.实施临床路径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管理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11-12

上一篇:不同路径微创经皮肾取石治疗单纯性肾上盏结石... 下一篇:He-Ne激光联合艾条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