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思考

时间:2022-09-27 05:14:19

基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思考

摘 要: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认为公允价值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密切关系,目前而言公允价值仍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最佳计量属性。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08-01

1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表现为一份双边和约或支付交换协议,其价值衍生于或派生自标的商品或资产的价格及其变化,这些标的资产或商品包括商品、利率、汇率、指数、或债券等。在会计中,衍生金融工具是指CAS22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常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的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现行会计理论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包括了以下两点:一是会计要素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二是该要素将会改变经济利益。由此表明会计对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不予确认的。例如在或有事项中这一点很明显:或有资产只有当基本确定时才确认,或有负债只有当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是才确认,否则都只能表外披露。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中,尽管会计计量可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但只要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下,历史成本就是最基本的计量属性。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会计计量依据于已发生的交易成本,而不是可能发生的成本。报表项目按历史成本入账后,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但采用历史成本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不现实。事实上,当合约签订后,虽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未实际履行,但报酬和风险已经开始转移。按照“实际重于形式”的原则,会计上应该加以确认,为此我们需要寻求更恰当的会计计量属性。

2 衍生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关系的思考

会计计量应当真实的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可靠信息。应当承认,对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确实比历史成本相关,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从签约到结算过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经常需要后续计量。这时的计量属性非公允价值莫属。这种做法有以下优点:(1)体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完整性、一贯性。同为衍生金融工具,根据企业当局的持有意图和目的,决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都缺乏客观性,也使衍生金融工具在确认、计量等会计处理上不能保证逻辑上的完整性和一贯性。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无疑避免了这一问题。(2)突出信息的相关性和决策的有用性,充分反映了资产负债观。对于衍生工具,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体现其对企业的真实影响。(3)简化了会计处理,减少了操作的随意性。衍生金融工具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所得或损失立即计入当期损益,不仅简化了会计处理,而且克服了操作上的随意性。因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能为其提供可靠的公允价值。而对少数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可靠资料的衍生工具,可以通过平均价格、成本加权等方法取得。

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为首的国际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最佳选择。我国财政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认为衍生金融工具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指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在实践中一般理解为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其合理性、相关性和有用性。合理性表现在它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采用公允价值后,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后续计量,相关性强。相关性提升后,有用性相应地被提升。由此看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公允价值的运用,进一步冲击了历史成本的统治地位,并有可能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计量属性,尤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应该承认的是,“以市值计量”的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确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着国际金融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相关性的要求正日益提高,公允价值会计远比历史成本会计更能满足信息需求。鉴于目前对公允价值的争议,在特定时期的公允价值是否仍然“公允”,人们又能否找到更为恰当的计量属性,这个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与思考[J].金融会计,2000,(6).

[2]朱小平,陈选娟.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问题探讨[J].对外经贸财会,1998.

上一篇:农村合作社社会功能分析 下一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