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学功能分析

时间:2022-09-27 04:44:2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学功能分析

摘 要: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首选难题。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极为重要而且相当复杂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导学功能的发挥。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学功能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评价 导学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在系统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老师和学生为评价对象,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很多教学工作者认为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就是给教学效果以好或坏的判断,或给予教师或学生一定的奖惩,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具有反馈、甄别和选拔、导向、激励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中教学评价对日后教学过程产生的正面导学功能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学功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评价导学功能应注重发展性

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发展教育的重要教学课程,其具有多种学科基础教学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向多方面发展,避免发展失衡。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围绕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服务,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发展的动力,形成内在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传统语文教学以语文教材为根本,以语文教材要求为标准,形成重知识、轻能力的畸形教育结构;而新课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语文能力要求为标准,形成重能力、重过程、重多数、重情感的良好教育结构。教育目标的改变使得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及功能发生变化,使得语文教学评价重新衡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提供帮助。想要提高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学功能,首先需要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重新评估语文教学的价值、功能,从而为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而工作。现代教学评价应该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加注重兼顾评价功能的各个方面。评价的目的不仅为了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更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优化程度的检验和改进,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整体改善。

二、教学评价导学功能应注重全面性

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本身学科特性使得其教学认为有别于其他学科。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打下语文教学基础,其他一切学问都是空谈。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生涯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其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日后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提供支撑。就语文知识素养而言,语文教学评价应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就语文能力素养而言,语文教学评价应包括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就语文情意而言,语文教学评价应包括兴趣、情感、态度、习惯。同时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社会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中还应该强调教学之外的应用性语文知识,如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广泛联系的语文知识等。

三、教学评价导学功能应注重过程性

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世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发生。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由于其缺乏知识基础、处于语言萌发阶段,此时更需要全面完善的语言课程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循序渐进。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即“转识为智,化智为德”的过程。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就要注重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性。语文教学评价应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监督,按照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规律对日常语文教学进行督促和监管,同时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小学生个性鲜明、知识结构简单,此时要充分利用定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不同功能,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价服务。在语文日常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能力的日积月累,重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不要以同一个标准对不同时期进行评价,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功能和准确性。传统语文教学评价存在只关注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采用统一标准评价不同学生不同时期学习结果这样的弊端。导致学生教育对结果评价过度关注,因此引起语文教学中不正常竞争,从而使教学评价丧失了促进语文教学的导学功能。

四、教学评价导学功能应注重多元化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参与的对象包括学生主体、教师、教育机构、家长等,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各方面参与对象的评价。只有对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对象进行多元化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参与对象的内在动力,促进对象互动,同时对学生主动学习起到良好的督促、监管、激励作用。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自评中,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最为重要。教师自评是对语文教学过程得失的审视与反省;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语文教学评价的他评中,有教师之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调动这些参与对象之间的评价关系,使得教学过程呈现多元化,对所有参与对象起到互相监督、激励的作用。现阶段教学评价的内容已经从单纯学生、教师评价转变成学生主体、教师、教育机构、家长等多元化评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了教学过程参与对象的辅助地位,与“新课标”整体思想保持了一致。

参考文献:

[1]李晓琳,唐名刚.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01):142-143.

[2]杨琴.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05):765-766.

[3]赵秀梅.高中语文文言文朗读教学粗探[J].科技,2011,32,(03):225-226.

上一篇:网络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塑造 下一篇:关于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