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安全的策略

时间:2022-09-27 04:34:53

学生心理安全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60-01处于成长关键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1.笔者在分析我校学生后认为,现今小学生(高年级)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或称心理现象

1.1自我中心。该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 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1.2自私利已。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

1.3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

1.4脆弱的心理承受力。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做为教育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在分析了以上的几种心理问题后,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虽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应是浅层性的,但处理不妥当将会造成心理障碍的发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2.心理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自身的问题

教师不良或异常心理,必然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甚至伤害。比如用抄写几百遍课文和方式惩罚学生,对学生恶言恶语,冷嘲热讽,甚至变相体罚等等行为,清晰映射出了教师心理的阴暗面。教育必须跳出心理问题制造者的阴影,教师必须扮演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者的角色。这是义务所在,是育人的重要组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重点之一。教师应热爱学生,认可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地位。具体作法是:

2.1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学生的各种表现和细微变化,准确分析判断学生的思想活动。

2.2爱离不开严,严要寓于爱中。严格要求学生,出自于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关心,出自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在要严格要求学生,就是体现了对学生的爱护、尊重、信任。"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句话是一句朴素的真理。因此,对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恒,最终贯穿于爱之中。

2.3要有一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能歧视、讽刺、辱骂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关闭接受教育的心灵之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时需要教师循循善诱,耐心开导,热情关怀,诲人不倦。

3.优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丰富教育内容,突出实用性。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不论什么方式和形式的教育都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教育内容都要与小学生的发展相联系,贴近他们的生活,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人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不可空话、套话的讲个没完。小学生需要的是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学习的应该是具有实效价值的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并且通过理论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帮助他们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按照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辅导人员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让他们多说、敢说,辅导人员做好相关的倾听和解析工作就可以了。总之,心理健康辅导人员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目标。

3.2提高辅导人员素质,实现有效教育。面对教育大环境和学情的变化,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心理专业辅导技能。这样,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才能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育。另外,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上,还要与时俱进,敢于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实现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实现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一风吹的现象,心理辅导人员还要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区域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学生具体引导。

3.3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效能。事实证明,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和辅导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和敷衍性。为此,为了开展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对辅导人员的工作给予规范和约束,实现他们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定期给予考察和考核。当然,考察一定要做到全方位,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至于考核工作,需要严格制定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处理意见等,从制度上保障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一个脆弱的主体,我们在关心时不仅要从身体上去关心和呵护,更重要的是要从心理上去帮助他,让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