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04:15:45

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基础的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领域中,灌浆技术不可置疑的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的探索课题。本文探讨了岩溶地区应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和严重漏水情况下的灌浆施工技术处理,并且论述了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岩溶地区应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在岩溶地区,基础处理基本是依靠施工人员多年的基础施工经验或者是借鉴类似工程的建设来进行的。在此类地区的基础施工主要有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和无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其中对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的技术性要求更高。基础施工技术的方法则取决于岩溶的深度及大小。

(一)通过高压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的基础灌浆

应用高压灌浆的方法,对其进行岩溶地段的建造过程。在进行岩溶的处理方法,其经常会用不用冲洗的高压水泥来进行灌浆工作,同样也是使其能够达到增加密度的作用,使其能够变的密实,运用相对来说很高的灌浆压力进行作业,以此能够增强其的可靠性和抗渗性。除了这些,高压灌浆还具有劈裂作用,可以使水泥往土体里穿插,进而完成了对网络形状的包裹,较大程度上的增强了坝体的可靠性。

(二)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的基础灌浆

高压旋喷灌浆技术是指用机械钻机深入到地底下,通过高压泵将水泥浆从钻机特制的喷嘴里喷到地底,由于这会破坏原先的土层,因而高压钻机的顶部会高速旋转着往上提高,使喷出的水泥浆与土层搅拌混合,当其凝固之后就会形成一个非常牢固的地基。这是针对较深的岩溶地区。

(三)基础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的基础灌浆

这种施工技术既可以应用于浅层的岩溶地区,也可以应用于深层的岩溶地区。首先是应用于浅层岩溶地区。浅层的岩溶地区,不需要深入到地底下,只需将浅层岩溶中的泥沙等挖出来,再用混凝土对原来的浅层岩溶地区进行灌注即可。这种技术能对基础的稳定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是应用于深层岩溶地区。深层岩溶地区通常是指深度在50米以上的岩溶地区,由于高压旋喷技术在深层岩溶的基础施工中会对基础灌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取灌浆方法时,最好选择普通的灌浆方法。也就是使用普通的灌浆方法在岩溶地区的四周进行灌浆,水泥浆进到深层岩溶中,和里边的其它填充物不断排挤,最终融合并凝固。

(四)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浅层含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浅层含岩溶地区一般岩溶深度较浅,需要将浅层岩溶中的沙土挖掘出来,然后在使用水泥砂浆对原有较浅的岩溶地区进行回灌。

(五)对吸浆量大的岩缝的灌浆处理

正常情况下,对水利工程中出现的岩缝灌浆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且使用的水泥数量也较少,一般情况单位面积的岩缝灌浆的水泥量应不足120—220kg/m。但是有时在岩缝灌浆时,岩缝会大量吸浆,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酌情进行及时的处理。处理方法一:限流。也就是限制单位时间内岩缝灌浆的体积。在这种情况下要迅速将灌浆速度降低到0—15L/min,这样,减小了水泥浆在岩缝中的流速,加快水泥浆的凝固速度。处理方法二:降压。即降低灌浆的压力,减少水泥浆的流速,进而加速其凝固速度。当其吸浆量恢复时,再适当增压。处理方法三:多次灌浆。多次灌浆是指每次灌浆之间要有时间间隔,间隔时间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灌浆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二、严重漏水情况下的灌浆施工技术处理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因选点失误而造成的基础漏水事件时有发生,此时如果继续以常规灌浆技术而进行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收不到效益,这就需要考虑以其他方式来对基础进行灌浆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

(一)模袋灌浆法

在模袋灌浆法中,因使用的模袋以尼龙和聚丙烯为主,故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具体操作中,将模袋转入水泥和砂浆来进行灌浆,从而达到对漏水基础的灌浆处理。由于水泥和砂浆在挤压过程中水分逐渐变少,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含浆量,让凝结速度得到提高,加之模袋的约束力,水泥和砂浆不容易流失,较好地起到了对基础漏水的阻塞作用。

(二)填充级配料处理

在漏水基础处理中,通常以水泥、粗砂和砾石为主要填充级配料。在填充级配料的使用中,除了以单纯的砾石来进行浇灌外,还可以以水泥冲灌级配料来进行。但需要注意,所选粒料一般为加大的粒料,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反过滤层,从而达到对漏水的阻塞目的。

(三)双浆液灌浆

多浆灌注浆是化学灌浆中的一种,也属于控制灌浆的范畴.水泥浆液和速凝剂(一般采用水玻璃)分别从两个灌浆管进入混合器、水泥浆和水玻璃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在速凝前到达孔底。为了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和满足防渗体强度要求,需要对浆液的扩散距离进行控制,浆液既不能扩散得太远造成材料浪费,又不能因浆液的扩散范围太小使防渗体的强度不够,因此,岩溶地区灌浆非常关键。

三、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对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提升

基础灌浆的参数是一直变化的。在人员的安排上需要有地质经验,以及相应工程能力的工程师来监督工作,进行监理,负责安排人员工作,根据工作的强度来选择监督者。

(二)编制细致的控制准则

内容要包括具备控制能力的组织,监理人员的工作分配,工作流程和手段,各项工作点的设置,相应的工作检查办法和评价标准,以及与质量相关的事前事后处理方法。

(三)对施工方的能力和条件进行核查,并配合建设方理性选择施工团队

因为基础灌浆存在自身的特征,工程承包方会安排给有专业能力的团队。这时最需考察分包方的工作能力的整体素质,是否和工作相匹配。对其从事过的相似工程的工作进行考察,掌握企业的基本条件和工作能力和完工时的效果。确定有无必要。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水利工程在我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上面所说的每一种基础的灌浆技术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例如说在进行岩溶地段进行灌浆的同时,很多情况下都是要运用实际的经验或者和这种工程差不多的工程成果进行借鉴;进而大吸浆的的状况下所用的基础灌浆技术一般都很简单,其缺点就是极易出现浆液的扩散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浪费;在进行漏水情况很是严重的状况下,其所用进行的基础灌浆技术就显得十分繁琐,在对灌浆的主要思路进行掌控,能够有效的提高灌浆的成效,从而又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材料。在将来的水利工程的基础工程简述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每一分能够应用的优点,避开相应的缺点,进而使基础灌浆技术在其施工中发出最大的功效。本文只是结合实践经验,就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作了简要分析,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丰富。

参考文献:

[1] 董炜,周升舟.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0(4).

[2] 刘湘成.试论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企业,2011(9).

[3] 吕冬梅.水利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J].河南科技,2010(18).

[4] 朱录才.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3)

[5] 许厚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殊地层的灌浆方法[J].水利发电设计与施工,2005.

[6] 刘伟,金涛,杨晓娟.浅议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7

上一篇:中小型高炉上料系统的电气调试方法 下一篇: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和预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