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三轻 一硬一软

时间:2022-09-27 04:15:44

数的运算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才是合理的计算教学?我的理念是:重算理、重笔算、重纠错;轻口算、轻估算、轻简算。严格按算法、算序、算律,练出迅速、正确计算的硬功夫与合理、灵活简算的软技巧。

一重算理。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根据, 由数的运算意义、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构成。算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让每位学生理解算理,懂得计算过程中每步的道理,也是训练学生计算迅速、正确的硬功夫的首环。若不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算理上,学生就难以明白计算的道理,就不能根据算理来理解和掌握算法。重算理,有两个有效途径:其一,注重在直观情境中理解算理(操作物化);其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算理(内化),具体地将操作的每个步骤细化,让学生细说每步操作的意图,然后再一步一步写出,使操作、说理一体化。其教学模式:创境—列式—操作—说理。

二重笔算。笔算教学的重点就是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算法。适当淡化计算法则纯文字的形式化表达,着重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进行探索,经历探索的全过程,体会计算方法和步骤。再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及时总结方法,形成法则,并由此展开对法则的运用。在练习运用法则时,严格要求学生用草稿纸列竖式一步一步笔算。在作业本上,也要出现详细的笔算过程,不能直接写出得数。其教学模式:探索法则—总结方法—强化训练。

三重纠错。回顾学生在计算中出错的情况,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看错运算符号、看错数字的现象占多数。简而言之:看错了、想错了、写错了、笔误了。我的体会是:学生在计算中出错很正常,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长期的计算训练,让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出错—纠错—再出错—再纠错—成功,通过这样反复再反复,就能收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效果。

一轻口算。尽管口算是一切笔算、简算、估算的基础,新课标也强调“要重视口算”,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有口算无心算,只练单一的嘴皮功夫。我的做法是:口算题少而精且计算注重速度和准确性。先限时1分钟让学生口算6~10道题,再笔算这些题,强调口算时也要用笔写。动手用笔时自然就用心了,这样做能使口算、心算、笔算三而合一。口算题也要求用心算和用笔写,目的是培养学生强硬的用草稿纸笔算的习惯和基本功。轻口算,轻在口算题的数量减少,轻在口算时间的限制。

二轻估算。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载体。但是如果在计算教学中重估算,不但不能充分彰显它的应用价值,还会淡化学生对笔算的重视。因此,我只在计算教学中轻估算,而将估算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板块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前估范围;在数学活动中估策略、估方法;在数学活动后估结果、估对错。这样学生能全方位体验估算的思想,学会估算的方法。我认为,估算不仅需要口算,且与笔算密切相关。轻估算轻在笔算前估一估,目的是促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轻在笔算后估一估,让学生检验笔算结果,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轻在不集中精力教估算,而是审清数字特征,使估算步步有据。

三轻简算。在中、低段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教者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请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的热门词语,但过多地追求多种算法会影响对运算技能的掌握。而计算教学中的简算,是活用运算定律性质,简在凑整好算,不是在多解中比较出最简方法。对此,我在计算教学中轻简算,轻在不盲目一题多解,在多解中选简算,而是算前集中精力引导学生研究题目中的数字特点、运算符号和算式结构,再判断是正用运算定理和性质,还是反用运算定理和性质,或者是是变形后用运算定理和性质。这样教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简算。

总之,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算能这三方面要得到和谐发展,真正回归到扎实、高效、简单的教学中来。“三重”的计算教学能练出学生迅速准确计算的硬功夫,“三轻”的计算教学能使学生计算合理灵活,进而形成运算能力的软技巧。硬功夫与软技巧相互给力,使枯燥的计算焕发出新的生命,使计算的课堂变得高效,使学生终身受益,进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守望后进生 下一篇:学校管理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