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ERP软件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27 04:04:50

浅析高职院校ERP软件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ERP软件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模块,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文章结合作者的一些实际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质量保证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一些有益做法和措施。

关键词:ERP软件;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ERP实训软件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软件操作技能,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的综合型管理技能人才。

通过ERP软件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分组讨论,传帮带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三、教学内容设计

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模块化实训部分、项目综合实训部分。在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主要讲授ERP基本原理和部分专业知识;在模块化实训部分,主要模拟操作ERP系统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块、生产制造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项目综合实训部分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模拟操作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模式企业的完整业务处理流程,重点学习供应商管理、销售与生产计划、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等应用型、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处理。通过适当的穿插和引导,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内容方面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模块,以ERP原理为主线,以金蝶K3-ERP软件和专业实训室为支撑环境,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种知识有机结合,围绕课程目标,基于“目标设定,模块分解”的教学设计方法,将知识模块分成ERP原理、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和实践(验)等模块,落实“厚理博书”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取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管理中来,建立动态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教学手段方面在实训室中采用多媒体和教学视频演示、企业业务模拟、网络辅助教学、ERP知识讲堂或讲座、校外参观与实习等方式,保障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采用四步法:学生理论认知和教师示范阶段;学生初步模仿和教师指导操作阶段;学生自我训练和强化实践阶段;教师评价和学生形成技能阶段。整个过程将任务驱动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

五、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教学资源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ERP实训室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针对定期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

2.组织保障。我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ERP协会,积极发展会员,收集学生的需求,适时开展相关的校内外实践活动。

3.推进金蝶ERP考证项目和ERP技能竞赛。我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ERP技能比赛,金蝶ERP考证项目也为探索高职教育双证书模式开辟了新思路。通过这两项活动的实施,大力提高了学生学习ERP软件的兴趣,以技能比赛和考证推动了课程的改革。

4.加强课后辅导,增加实操机会,搭建校内和校外两个课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安装金蝶K3试用版软件,增加实操实践,弥补课堂操作时间不足的情况;利用教学资源库、ERP协会和微博等形式提供学生和老师在线交流的机会,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和实践范围限制。

ERP软件实训课程以金蝶K3-ERP软件为平台,以企业案例数据和运营项目为背景,模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日常业务处理,实现业务处理的信息化、流程化和规范化,使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锻炼学生的企业管理思维和理念。通过案例让学生完成一个个业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敏.高职院校ERP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新报,2010(16).

[2]徐伟,陈刚.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

[3]路童歌.关于高职院校提高ERP软件教学质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10).

[4]侯东梅.高职ERP沙盘模拟实习“一体化”教学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3).

作者简介:叶洪姚(1985-),男,安徽滁州人,经济师,从事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环首都经济圈”减税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