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时间:2022-09-27 02:40:56

【摘 要】目的:探讨局麻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3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应用局麻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75±25)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150±27)ml,结石清除率(88.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3.5)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结论:局麻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局麻;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上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且结石清除率可达到或高于传统开放手术,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术式[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安全系数越来越高。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局麻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kuB+IVP、螺旋CT平扫等检查,男195例,女105例,年龄7-78岁,左侧肾结石69例,右侧肾结石78例,双肾结石4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1例,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有止段结合37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15-30min给予度冷丁注射液75mg肌注,常规逆行插管以及改俯卧位,胸腹部垫高,B超定位:B超探头紧贴肩胛线与腋后线间的第12肋或11肋下的皮肤,先自上而下再自外向内扫查此穿刺区域,了解患者肾脏的上下极位置、肾盏前后组、上中下肾盏、肾盂扩张情况及与选定目标盏,超声探头平行于12肋下,应用2%利多卡因沿着拟定的穿刺针道进行浸润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刺入17.5G穿刺针,尽量将穿刺针和超声探头保持在一个平面,待穿刺针刺入肾皮质有明显的刺破感,且显示屏上可见清晰穿刺针线状强回声后,拔除针芯,见尿液流出,置入斑马导丝,常规采用F16或F18操作道,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常规放置双J管,留置肾造瘘管,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拔管前均行KuB复查,评估净石率。

2 结果

术中穿刺成功率100%,手术时间(75±25)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150±27)ml,结石清除率(88.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2±3.5)天。主要并发症方面:均无肝、脾、结肠等腹腔脏器及肾蒂损伤,2例出现胸腔积液,无需胸腔闭式引流,复查积液自行吸收,5例术后持续出血,其中2例经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后止血停止,其余3例给予止血,绝对卧床休息,夹闭肾造瘘管处理后恢复正常,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皮肾镜取石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手术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传统的经皮肾镜取石术选用的麻醉一般为椎管内或插管全麻,两种麻醉均无法自主配合变换,增加摆时误伤的机会。采用局麻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前不会受其基础疾病影响太多,同样可达到较佳的镇痛效果。因为内脏神经的特点是对触觉、切割、烧灼等刺激的感受很迟钝,但对牵拉、膨胀等刺激敏感。应用度冷丁对内脏器官疼痛效果良好,而且维持时间约4小时,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对穿刺通道及肾周穿刺引导疼痛效果良好,两者结合,完全可以达到手术镇痛、镇静疗效[2]。术前患者不用禁食,术后可以立即进食,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较小,术后恢复也较快。

经皮肾镜取石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穿刺取石通道的基础上,穿刺成功要求定位准确,传统穿刺定位采用X线C臂机定位,因X线C臂笨重,搬动困难,影响手术时间,且对人体有辐射影响,应用B超定位,灵活性大,大大缩短手术时间,且穿刺术在超声引导下,清晰显示肾脏情况,可先行测定积水情况,进镜角度和穿刺深度也可以把握良好,有效地避免穿刺对肠道胸膜损伤和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3]。

通过本组病例采用局麻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大大缩短,结石净除率高,降低周围脏器的损伤手术并发症,证实局麻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安全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庆祚,王科,赵俊杰等.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289例临床总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10):683-686.

[2]李虎林,刘春晓,徐啊白等.局麻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581例报告[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79-2081.

[3]刘章顺,徐月敏,张炯,陈嵘,陈磊,王韧.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梗阻性肾功能不全60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06):37-40.

上一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9例误诊分析 下一篇:妇科常见病症的分析及防治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