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民的“大跃退”

时间:2022-09-27 02:37:51

德国人民的“大跃退”

德国执政联盟5月30日宣布,2022年前关闭德国所有核电站。这对德国和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件大事。

日本发生核危机后,德国对本国的17座核反应堆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是所有核反应堆都运转良好,甚至比预期还要好。4年前,德国几座年纪较大的核电站通过了严格的检测,得以延期至2011年。去年9月,有人呼吁再延期至2023年,遭到了德国一些环保组织的反对。日本核事故后,反核力量更加强大。德国有谚,“德国人民热爱党,腰里别着盒子枪”,盒子枪就是选票。随着反核声浪的高涨,地方政府开始失去大量选票,这对德国联邦政府构成巨大压力。5月30日凌晨,经过近12小时马拉松辩论后,终于达成新的放弃核电时间表。

德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现有用电量中,核电占比将近20%。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执政联盟做出关闭核电站的决定极不容易。跟在决定后面的,是技术、政策、法律、能源安全、环境等一连串问题。

核电的使用,在世界上始终存在很大争议。日本核泄漏后,德国专门成立了一个“能源供应安全伦理道德专家委员会”,为政府制订“审慎退出核电”政策提供咨询。该委员会5月30日对外公布了《德国的能源转折》报告,有几点很值得注意:

针对核电争论的第一点是,核能是至今能找到的发电成本相对最低的能源,关掉核电站必然导致能源成本增加。该报告认为,核电成本并不如人们认为的那么低。现有统计数据忽略了核电的两个重要成本:发生核事故后的巨额赔偿金和核泄漏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损害。日本核事故发生后,产生的巨额赔偿费用由谁来埋单,成为了一个最大的公共政策问题。而且核泄漏有巨大的外部性影响,除了日本国民,其他国家也要求赔偿,东京电力公司已无力承担。而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则是更长期和更难估算的社会成本。如果把这两个成本计算进去,核电单位价值将大大上升。

争论的第二点在于,核能是至今能找到的相对最清洁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远远低于煤和石油。对此,该报告认为,除了核能,我们只能依赖煤、石油等重污染的能源,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寻找更安全、更清洁的新能源。

争论的第三点在于,关闭核电站,必然在短期内加大其他能源的投入成本。对此,该报告认为,关闭核电站的决定,不仅仅为了这一代人,而是为了未来几代人、十几代人。行动得越早,后代就能越早地享受到好处。这是一个世代惠民的决定。

争论的第四点在于,能源发电价格相对较低,如果关闭核电站,可能导致电价的快速上涨。对此,该报告认为,目前已找到的能源规模,只能供人类使用大约30年,如果不能找到替代能源,价格上升是必然的。

面对争论,德国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以一种投机的或技巧性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而是在更严格和宽泛的标准中进行论证,这种标准不仅包括经济、财政等现实因素,还包括健康、环境等未来因素。关闭核电站的决定,是德国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做出的政策创新。

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德国执政联盟面临两大风险:第一,法律纠纷。德国现有17座核电站中,3座是最新的,6座是较新的,8座是较老的,归属于两个核电公司――RWE和EON。核电站的营利模式是长期的,如果2022年提前关闭,这两家公司可能会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第二,要在短短12年中找到替代能源或大大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必然要求短期内的经济投入,无论通过税收手段还是提高能源价格筹集资金,政府都将面临压力。

但这个决定中长期的正面效应远大于短期风险。20多年前,德国的产业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很多企业主抱怨,过于严苛的标准增加了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但现在回看,正由于这些严苛的环保标准,德国的绿色食品依然是世界最值得信赖的,今天的德国正受益于此。

德国联邦政府在决定关闭核电站的同时,提出了从几个层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比如2020年用电量要降低10%,减排40%,风力、水力等清洁能源发电要增加35%。可以相信,5月30日这个决定不仅会迫使德国环保食品更上一层楼,还会对全世界产业发展做出示范效应。在一个社会中,产业的调整、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不是纯技术因素决定的,而有着非技术因素的作用,这种非技术因素就是制度。在德国,如果没有选票的巨大压力,政府和政客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在过去几个月内,全球两个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日本和德国――给全世界上了核电站安全的两课。作为依赖制造业的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是最应该认真听课的学生。

上一篇:比夺得奥斯卡更让人兴奋 下一篇:“载舟覆舟论”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