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时间:2022-09-27 02:35:30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8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62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分析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正常体检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4-0035-02

The Value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EN Gao-ke.//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4):35-3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plasma D- dimer and fibrinogen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The level of plasma D-dimer and fibrinogen of 108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62 health people from May 2011 to Dec 2012 were detected.The results of plasma D-dimer and fibrinogen were analyzed.Result:The levels of plasma D-dimer and fibrinoge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people,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and 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patients(P

【Key words】 D-dimer; Fibrinog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Gaozhou People’s Hospital,Gaozhou 525200,Chin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近些年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体内凝血状态的改变有直接关系[2]。血浆D-二聚体是血栓中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所产生的降解产物,是一项可反映机体纤溶活性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在体内出现血栓病变并伴有纤溶亢进继发时而改变[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血栓的主要成份,参与了凝血过程。有研究报道检测体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诊断各种类型冠心病及治疗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体检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和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8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52例,年龄60~81岁,平均(57.3±5.4)岁。其中39例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27例患者为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2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经MRI或CT排除肾脏、肝脏疾病及脑出血。正常健康体检者62例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59~78岁,平均(58.1±5.5)岁。所有患者及体检者在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前3周均未使用任何的抗凝药物,检测前半年内均未无吸烟史、输血史,均未并发糖尿病及高血脂疾病。冠心病换证和正常体检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均于上午6时在空腹8 h状态下抽取3 ml静脉血,并置于含有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枸橼酸钠抗凝液的浓度为0.109 mmol/L,试管中含量为0.2 ml,室温下),所有标本3000 r/min高速离心30秒,以分离血浆,保存于-80 ℃的冰箱中待分析时同批测定,所有操作严格按说明书指示进行[5]。需注意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抽血时间都在急性期内(2 d内)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两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正常体检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测定结果情况具体见表1。

D-二聚体水平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39,P

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10,P

表1 四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比较

类别 D-二聚体(mg/L) 纤维蛋白原(g/L)

正常体检者(n=62) 0.34±0.21 3.14±0.3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42) 2.31±0.44 5.24±1.68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27) 0.39±0.23 3.28±0.4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9) 0.72±0.26 4.38±0.83

3 讨论

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腔阻塞或狭窄,继而导致心肌的缺氧、缺血所引发的心脏病。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产物[6],纤维蛋白单体在谷氨酚胺转移酶作用下,转化为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将纤溶系统激活生成纤溶酶,纤溶酶将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形成一系列的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见,D-二聚体可表明体内凝血活力,也可表明纤溶活性[7]。故D-二聚体浓度升高,说明体内形成了凝血酶及继发性纤溶酶,D-二聚体浓度升高可作一种高凝状态的标志,说明形成了新鲜血栓,可为肿瘤、血栓等疾病提供诊断依据[8]。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DD的水平逐渐升高[9]。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能溶于水的蛋白质,凝血酶原在血小板破裂后释出的凝血致活酶及钙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又能把本能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与其他血细胞扭结成团,凝固成为血块。黄锡通等[10]发现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则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用于冠心病的早期危险性评估。对急性缺血综合征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冠状动脉阻塞病的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而且纤维蛋白原增加的水平也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密切相关。在心肌梗死病程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超过7 g/L的患者容易出现再梗死现象。有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现象。

导致冠心病的因素有多种,人体中凝血纤溶系统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动态平衡状态是保证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正常流动的必要前提条件,任何原因造成的纤溶和凝血系统失衡,都可能引发病理状态。近些年来研究发现,机体纤溶和凝血系统失衡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对冠心病影响的机制可能有:(1)血液处于长期的高凝状态,为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创造机会;(2)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降低了血液流动性,增高了血液黏稠度,继而使血管壁切流速度受到影响,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血栓的形成速度加快;(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受到刺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破坏等。所以,临床测定血浆D-二聚体对诊断和预测冠心病有重要意义[11]。

临床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检测急性期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反应患者凝血功能启动状态及纤溶亢进状态,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2]。本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水平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正常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二聚体水平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当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表现时,若伴有D-二聚体水平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可结合临床考虑冠状动脉内有否血栓形成。

总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可有效判断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斑块存在情况、病情危险分层情况等,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文珠,胡春旭,傅强猿.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32(15):2034-2036.

[2]温晓燕,武建军,吴淑霞,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8):785-786.

[3]金碧祥,贺天辉,张杰.D一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52-3053.

[4]王梅芬,张磊,韩艳平,等.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4):460-461.

[5]郭世杰,王林,吴存瑾,等.影响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3,41(7):658-661.

[6]杨可,孟宪华.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43):61-62.

[7]吴红军,李荣霞,李毅.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浆D一二聚体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1):658-661.

[8]张晓杰,刘静,孙利伟,等.儿童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2):157-159.

[9]程晓丹.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22-123.

[10]黄锡通,徐耕,边昶.血液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14(1):11-12.

[11]洪流,林伟华,陈华英,等.纤溶系统标志物的变化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428-430.

[12]耿洁.联合检测Hcy、FIB、D-D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J].检验医学,2011,26(1):8-11.

(收稿日期:2014-04-26)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三维CTA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植入性胎盘的临床... 下一篇:癌性胸液中4种标志物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