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战国《宴乐渔猎攻占铜壶》解读当时社会

时间:2022-09-27 02:14:41

由战国《宴乐渔猎攻占铜壶》解读当时社会

宴乐渔猎攻占铜壶,又称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于1965年2月26日由四川省博物馆在清理成都百花潭中学时发现。此壶小口、长颈、斜肩、深腹、平底、圈足。肩上有兽面环。有盖,盖面微拱,上有三鸭形钮。通高40cm,口径13.4cm,腹径26.5cm,足高2cm。盖饰卷云纹、圆圈纹及兽纹,三鸭形鼎立。盖身以三条带纹分为四层图画,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形对称。作为一只铜壶,它只不过是墓中出土的48件器物之一,不足为奇。但由于壶体上镶嵌的图像,体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故引起世人的注目。最早发表对此图像见解的是杜恒先生。我认为,从宴乐渔猎攻占铜壶的工艺、用途和壶的展开图上的图像纹样,我们可以初步地分析解读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从壶体上下、以三道凸棱为界,分成四层横向展开的画面,画的内容包括了贵族生活的宴飨、习射和田头采桑、塘边戈射、激烈的攻城和舟战,最下端以一圈狩猎纹和对兽垂叶纹作结。人物、树木、器用、走兽都是剪影式的,但不影响其表现的生动性。制作时采用了模印的方法,使画面循环排列、展开。壶的正背两面画像相同、互相衔接,产生接连不断的印象。

第一、第二层都有习射(或竞射)。射,《周记》中记载的六艺之一(其他为礼、乐、御、书、数)。也是贵族重要的礼仪活动,但是在此时的射箭与礼联系紧密,使射箭具有军事的意义外,还带有浓厚的道德、礼仪色彩。所以“射礼”,就是把射箭当作一种礼节。“礼”是在人们社会中必须恪守的一项准则,而在当时,射箭射的准就是讲礼节。孔子创立私学,射箭就是他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战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弓箭成为战争中的重要工具,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将少数民族的射箭技术引入到内地,同内地的传统的射箭结合起来,把射箭运动推向一个高潮。由于射箭在狩猎、防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当时士人必修的一门功课。作者采用上下重叠的方法处理前后透视关系,在“习射”一组画面中,以鱼贯而进的两排人表现以宴射箭时的准备、待射、箭在弦上几个连续的过程。更为生动的是戈射的情景:群雁横空而过,射手伏地回身以带绳的箭仰射,刚射中时,绳在空中划出一道旋转的弧线,表现了戈射的时间过程,也赞美了射手箭无虚发的高超技艺。

“宴飨”一组,贵族们在重楼内宴饮,有执磬敲钟的乐队伴奏,这不正是钟鸣鼎食的生活的形象实录。屋外一人打鼓,四名佩剑持矛的舞者踏节而进,有人推测可能取材自当地的“巴渝舞”。战国时期的南方的舞蹈女多为细腰长裙,细长袖,是一种风尚。宴乐渔猎攻占铜壶中间部分以立柱支撑,上挂编钟、编磬各四枚,四女穿着紧身衣跪舞,四女穿着斜褶衣裙,十二人击磬,二人击鼓。铜壶的顶部有“采桑舞图”,正中身材修长的采桑女,正在扬起,穿袖起舞,左右二人抬手击节,热情洋溢。就舞姿的新颖别致来看。此时舞蹈已开一代新风,更具有娱乐欣赏的审美价值。

从这里看出,战国社会虽然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但由于铁的发明和应用,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生产力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地增加,贵族统治者更通过战争兼并掠夺,竞相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

“采桑”是优美、抒情的画面。“期我手桑中,要我手上宫”《诗・{风・桑中》,桑间濮上是古代男女幽会之所。出现了在画面中的体态轻盈坐在树杈上的采桑女,也有男女携手同行的大胆描写。由于画中出现了佩剑持弓的武士形象,也有研究者推测可能表现的是从桑林选取弓材的情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是相对宽松自由的时代,人们对男女关系较为随便。

壶的第三层描写战争,左右为攻打城池:攻打勇士从云梯攻上城墙,有的被敌人砍掉头颅翻身跌下去,后继者依然奋不顾身地冲杀。城头上攻守双方短兵相接,胜负未分。左方为舟战:一条横线隔开上下表现双层桨船,上面穿上两军将士交战,下面水手各自奋力划船。战国时期,南方各国都提倡水战、舟战,所以水上士兵训练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战国时期,诸侯国家之间大规模地兼并战争连年不断,画像、铜壶所表现的习武、战争内容正是时代特点的反应。

宴乐渔猎攻占铜壶上的图案纹样,忽视传统题材的因袭,并昧出现神话色彩和宗教意识,反而创造出新颖独特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宴饮、攻战、狩猎、歌舞等。表现出时代的活泼自由精神,不复具有象征奴隶主政权与神权的神圣意义和礼乐制度的化身,自身本质意义的丧失,却肇始了一个新的时尚风尚。

为何战国青铜器的装饰打破了商周的那种凝重、严肃、神秘的僵化格式。尽管在早期还部分地继承了商周时代的艺术特点。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社会思潮的活跃,装饰风格也由传统的封闭转向开放式,造型由变形走向写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凝重走向活泼生动。装饰内容也不再是凶狠神秘的怪兽,即使是出现类似的动物,也不再是狰狞恐怖,而是越来越贴近生活,青铜装饰图案向反映战争场面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新颖领域发展。从造型与构图方面看,也在逐渐改变那种近似平行、垂直的粗犷造型结构,以弧形线、斜形线为主的灵巧结构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艺术文化领域,也开始重视人的存在,出现了写实的人物形象,在一些青铜器上,漆器中有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手法虽然稚拙,但涉及的题材已经相当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化,奴隶制社会逐渐崩溃、封建制社会逐步确立。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繁荣。而宴乐渔猎攻占铜壶充分的向我们阐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生产、生活、军事、礼俗的多个方面,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走进中国民俗殿堂》,高奇.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工艺美术史》,胡照华著,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版[3]《商周青铜器与楚文化的研究》,高志善.岳麓书社,1999版

[4]《战国策快读》,钟克昌(台)著,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5]《博大精深说武术》,李安辉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做为工作审美化的安全文化性质浅论 下一篇: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