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语文略读课文的处理――三读《旅鼠之谜》

时间:2022-09-27 12:17:16

试谈初中语文略读课文的处理――三读《旅鼠之谜》

【摘 要】相对精读课文而言,初中略读课文地位及处理策略仍未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甚至误区重重。笔者试以《旅鼠之谜》一课的教学处理为例谈谈初中略读课文的教学处理策略。

【关键词】初中;略读课文;教学处理

一、略读课文的编排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略读课文的编排大致如下:七年级上册总共30篇,略读课文15篇;七年级下册总共30篇,略读课文15篇;八年级上册总共30篇,略读课文14篇;八年级下册总共30篇,略读课文13篇;九年级上册总共24篇,略读课文11篇;九年级下册总共25篇,略读课文12篇。从各册的编排看,略读课文几乎占整册书的一半,其分量相当重。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

(1)因循守旧:略读=精读。一些教师创新理念不够,课程目标不明,以致因循守旧,不分讲读课与自读课,只要时间允许就一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题解――正音解词――分段讲解――归纳中心――赏析写法――练习延伸,面面俱到,周而复始。讲读课满堂灌,自读课亦满堂灌。

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削弱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放任自流:略读=自读。既然是自读课,干脆撒手不管,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或许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而绝大多数学生则漫无目的,浮光掠影,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这一教学模式源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不正确理解,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行进行,殊不知,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底蕴及积淀的专业素养都是学生最好的仰赖。正所谓,师作舟辑徒行船,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读,更有助于养成自读乃至自学的能力。

(3)弃而不教:略读=不读。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些教师把时间向精读课文严重倾斜甚至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精读课文的细嚼慢咽上,致略读于不读之境。既然是应试,一些教师认为略读课文无关考试痛痒,他们宁可花时间在题海战术上也不教略读课文,弃略读课文于不顾。

这一教学模式严重割裂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只精读不略读。殊不知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有效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没有必要的应用就养不成良好习惯,提高不了相应能力。

三、略读课文的处理策略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的处理存在种种误区,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略读与精读的关系,请看2011版新课标关于略读与精读的评价建议:精读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从中不难发现: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这种方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略读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对读物求其大要的阅读方法。从对读物信息的感知来看,它不如精读那样“纤屑不遗”,而是重在搜寻有用信息。从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上看,它不像精读那样“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而是略“次”抓“要”,略“小”抓“大”。从阅读的要求来看,精读追求的是读物整体的把握,略读追求的是读物的重点。从学习的程序上看,精读在先,略读在后。从应用价值来看,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笔者认为: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消化与应用,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观其大略,重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及拓展应用能力。“三读法”是略读课文的不错选择,下面以《旅鼠之谜》为例,说说略读课文的处理策略。

(1)带着标题读课文。本文题目为《旅鼠之谜》,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学生通过默读归纳交流,总结如下:①旅鼠繁殖能力惊人;②旅鼠繁殖有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③死亡大迁徙,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中心提示文章线索,透过标题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大意,贴近作者的写作意图。标题又是一个支架,一个帮助学生越过“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水平的支架,通过带着标题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筛选有效信息。

(2)带着文体读课文。①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②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有何不同。文体是文章的样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不同文体的阅读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说明文侧重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记叙文侧重于把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寄寓的情感,议论文侧重于把握作者所阐明的道理。只有反复带着文体读课文,才能明白各种文体的阅读侧重点,才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与质量。

(3)带着问题读课文。(课后练)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从中还可获得哪些启示?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教材精心编辑的“研讨与练习”往往能体现文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最为有效的语文方法之一,只有不断地带着问题读课文,才能检测自己阅读的效果,才会不断提高思维的质量。

总之,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精读课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知识的迁移,是精读知识的补充训练,使单元知识得到强化。由此观之,略读课文能使精读课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略读课文的阅读,比精读课文的阅读更加接近学生以后的真实阅读状态,略读课文的教学,略的是教师教的形式,不能略的是学生学的实质。“略读”的课文,更需我们“精心”的设计!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

[2]《浅议高中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张冰寒2012

上一篇: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任意舞蹈” 下一篇: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