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4 12:55:48

新课程下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实践课堂。实验室建设是农村中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是夯实新课改的后盾,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依据,在大力强调和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今天,抓好实验室建设,对农村中学新课改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未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对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即把实验教学视为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对实验室工作的认识仍然只停留在文件写的重要,口头讲的重要,实际行动不重要的层面上,对实验室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仍然把实验室看成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就不做,或者停留在讲述实验这一环节上,教师往往把实验的重要之处当作课本中的重点内容来讲述,失去了“实验通过实际动手来验证科学理论的本质”。

(2)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循不依。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损坏实验器材不能得到及时赔偿,损坏大型仪器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尽其职,使实验器材的使用、损坏得不到及时记录。

(3)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很多学校认为实验室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很多年轻教师忙于追求课程教学的形式,实验室成了“老、弱、病、残”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年龄、精力、知识等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4)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充分。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条件等的限制,没有足够资金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或者事先没有对任课教师或技术人员培训,没有经过充分的考察,造成购置仪器规格偏大或偏小,不仅给采购工作造成困难,还浪费了资金,同时使实验教学更难开展,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5)实验药品管理不到位,浪费较大。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药品分类不当,对所要进行的实验药品计量不能准确掌握,造成发放实验药品过量、超量。对学生要求不到位,没有讲清药品用量,使得学生乱加、乱倒、或拿出实验室,这样不仅造成药品浪费,还有安全隐患。

(6)实验室封闭,有名无实。多数农村中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承担,对实验内容不熟悉,或者害怕浪费实验药品、损坏实验仪器,因而以学生的安全为名,把实验室变为学生的“禁地”,致使其变得有名无实。

二、解决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1)充分认识实验室的重要性。在当前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开适量的实验,如高中生物选修1中主要以实验为主,因而实验室建设肩负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学生的使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应分隔出来,由教学直属领导牵头,专人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实验室人员的定岗、考核、培训制度,做到先培训再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填好器材使用记录,做好档案归类工作。对于管理出色、故障率低、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不遵守规章制度,造成设备损失的将严厉惩罚,做到赏罚分明。

(3)充实实验室教师队伍,提高实验能力。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多增加专职实验教师,减少兼职实验人员。专职实验教师有能力、有精力进行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能够对实验药品、器材分类管理,这样既减少了药品的浪费,又提高了实验效率。鼓励专业对口的年轻教师走进实验室,其有能力、有精力管理学生、管理药品,同时对所要做的实验药品剂量能很好的把握,如此避免了药品过量、超量浪费。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多学习、多探讨对一些简单仪器的维护、修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4)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禁地”。近几年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下,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有力地推进了高考的高度,而农村中学实验室未开放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对实验探究能力题的作答技能。因此建议农村中学积极建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与新课改接轨,让学生走进“禁地”――实验室,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把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统一起来,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将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教学业绩纳入到年终绩效里面,并且赏罚分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尽自己应有的责任。

上一篇:浅谈电子守恒解题 下一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环境优化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