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语言 缤纷课堂

时间:2022-09-27 11:24:45

魅力语言 缤纷课堂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只有在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和评价性等四个特征基础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以情动人、以趣动人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师;语言艺术

古罗马美学家朗基努斯说过:“美的语言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它将对其它心灵产生深远的震撼。”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我们同为语文教师,但讲起课来感觉却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讲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亲切自然,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心里甜甜的;但也有的教师,语言无味,或是高腔高调,或是干涩地照本宣科,或是漫不经心,有气无力,叫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语言,即使是再好的课文,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打动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集古今之华章,荟宇宙之精华,吐纳之际有清泉潺潺,挥洒之间有风云奔走――这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笔者认为要达到这种境界,便要把握好课堂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启发性和评价性四个特征。

一.语文课堂语言的科学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面向的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学生,尤其是性格爱好,心理素质都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是否科学得体,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明确简洁两点上。规范包括语音的标准,词汇的准确,语法的正确及思维的合乎逻辑等方面,这是教师语言美的前提。对于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处于启蒙阶段的低段小学生来说,教师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正确恰当的词汇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巨大的。

规范还应做到言之有物。“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做到言之有物,避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下要走出误区。记得在这次实习中指导老师说过一句话:“上课最首先的任务,就是要把你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使最起码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明白,不要空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要脚踏实地的上好每一堂课,一步一个脚印。”要在每一个四十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知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

二.语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强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才能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执教《镇定的女主人》时,上课伊始,一位学生错把课题解释成了“慌乱的女主人”,全班哄堂大笑,然而贾老师却风趣地说:“我看你才是慌乱的小姑娘哩!”女孩含羞而坐,但以后每次提问,她的小手依然举得那么勤。后来在一次学生读课文时,贾老师还特意请了她:“请刚才那位慌乱的小姑娘来读。”女孩听后笑容绽放,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了起来。

幽默的语言像一座桥梁,沟通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交流了师生情感。显然,贾老师这一句风趣幽默的话语犹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焦灼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语文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课堂语言的启发性是由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决定的。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只是作为接受方而被动存在,那么,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消失殆尽,成为一群被动的录音机、复印件。相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点拨和开导,激活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求新求异的积极思维,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有趣的快乐的。

启发性教学语言重要表现为对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的问题不是一览无余地一下子说出来,而是在诱导式的讲解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求知求解。

启发性课堂用语多运用适时恰当的提问、设问、反问、追问很引导想象、联想等手段。

四.语文课堂语言的评价性

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精当的课堂评价语言。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评价语言,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一样,声声敲打在学生的心坎上,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境界中去。

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性语言,虽然不是磁,但是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虽然不是蜜,但是可以紧紧地粘住学生思维。在课堂中,艺术的评价语言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一阵阵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展现的是一节节灵动的课堂。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的教师语言,必定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要成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教师对自己课堂语言的锤炼必不可少。当我们徉徜在新课程实践的满目繁花之中时,不要遗忘了对教学语言生命力的张扬和关注,优化课堂教学,让我们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做起吧!

参考文献

[1] 周淑平.《教师语言应该审美化》,《语言文字周报》200335

[2] 李镇西.《浅谈语言的凝练性》,《中国教育报》.2003.8.9

[3] 《语文课程标准》

[4]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实录,《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

上一篇:“变脸”复述 下一篇:浅谈怎样加强幼儿早期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