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考级在钢琴普及教育中的利与弊

时间:2022-09-27 11:12:16

钢琴考级在钢琴普及教育中的利与弊

摘 要: 考级在钢琴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可颠覆的,影响深远,家长和老师对于考级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钢琴考级。教师严谨地教学和良好的练琴习惯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十分重要,在考级之前更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钢琴考级 钢琴普及教育 利弊

在业余学钢琴的孩子当中,可以说90%的孩子都会参加钢琴考级。每一年每个地区参加考级的孩子都是数以千计的。其中参加八、九、十级考试的孩子逐渐增多,说明考生的演奏水平是一年比一年高。由此看来,考级在钢琴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可颠覆的,影响深远,至少在孩子和家长心中是这样的。但随着其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很多人质疑,学钢琴一定要考级吗?考级真的能够证明孩子的水平吗?为什么一些孩子通过了很高的级别,却只会弹那几首考级曲子?考级到底对孩子有没有帮助?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钢琴考级。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谈谈业余钢琴考级给孩子们带来的利与弊。

业余学钢琴虽然不需要像专业学习要求那么严格,但我认为还是要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不是随便学学,满是错误而不纠正。良好的基础包括:正确读谱、弹奏方法与技巧、科学的指法、对音乐的理解,等等。首先,培养良好的读谱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钢琴一定要学会认五线谱,因为这样孩子们才能独立地练习和看谱学新的曲子,而不是只依赖老师才能弹奏。我见过有些年龄很小的孩子,还没有认熟音符就想考级,老师手把手教了一级二级的曲子,背熟之后以前学过的音符也忘得差不多,到头来还得重新学五线谱,那这考级证书又有何用呢?其次,弹奏方法,对初学者来说无外乎手型和各种音型所需要的技巧。

很多孩子在第一天学钢琴老师就要求他手型正确,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良好的、自然的手形,符合自然的生理动作,才有助于以后技术的发展。手型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指尖必须站立在琴键上,也就是说手指的第一关节要支撑住,不能曲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折指”。因为这是决定弹奏时手部力量的第一要素。而且要用指尖有肉的地方弹琴,不能太趴用指肚,也不能太过弯曲用指甲弹琴,因为手指指尖的肉垫才是最敏感最能控制音色的地方。第二,掌关节必须有一定的支撑。有些老师把手掌的支撑比作像握鸡蛋或是搭房子,不论怎样的比喻能够让孩子们理解并且做到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时“握鸡蛋”的形容,容易让孩子们的手指太过弯曲。因为鸡蛋比较小,握住后手指尖没法自然地站立在琴键上,而是变成立指甲了,那就错了。所以手掌的支撑一定要靠教师的正确引领才能让初学者准确地做到。各种音型,比如连音、断音、跳音、双音、和弦等技巧,都需要正确的弹奏方法,才能表现出各音型的不同声音。手腕也是重要的一个部位。很多特殊的音型都是靠手腕的动作辅助完成的。比如最普遍的跳音,这时手腕发挥的作用就像是汽车的悬挂或是弹簧一样,能够控制手在琴键上上下运动而又有弹性。那么就又涉及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放松。其实弹琴时我们的手腕不能说是完全的放松,更不能是完全的紧张和僵硬。这个放松与紧张的程度是相对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弹跳音时,手腕瞬间的紧张才可以让声音听起来短促而有力,而当听见声音的一刹那,手腕又要切换到放松的状态,这就需要训练手腕有迅速反应的能力。完全放松,手就会变得软趴趴,根本没办法弹琴,完全紧张,又会影响演奏的音色和技巧的提高。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用的地方紧张,不用的地方放松。这个概念初学者会比较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强调和讲解,帮助学生调节。手腕左右横向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方式。比如,弹琶音时,转指的动作就是靠手腕的横向运动完成的。有些学生不懂得手腕横向运动,做不到转指,而是整个手跳着迅速挪过去,那么这时声音就会断开,整个琶音听上去时断时连不平稳。所以说手腕在放松的状态下才可以做到横向自如运动,否则手腕紧张造成的僵硬则会妨碍了这种运动。再者,要求学生指法要科学,因为良好的指法习惯直接关系到技术上的准确性和演奏技巧的快速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包含的方面就更广了。弹钢琴的目的是表现音乐,而不是机械地动手指,学生应该懂得乐曲所表达的语气和情绪,理解乐曲的性质。有很多考级的孩子把三首曲目弹得感觉是一样的,包括速度、力度、情绪等。他们只是把三首曲目的音弹对,背下来,滚瓜烂熟,根本不理会每首乐曲的呼吸、语气和性质,更没有旋律的起伏、分句,也没有旋律和伴奏的区别,等等,而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考级。如此看来,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为学好钢琴奠定基础,急于考级,仅仅能证明某某学生考过了多少级,而证明不了真实的水平,证明不了对错,甚至好坏。

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和家长执意要考级呢?主要原因有几种。家长认为考级可以作为孩子学琴的目标,对孩子水平的一种考核。当然这是比较正面的原因;也有比较可笑的原因,有些孩子很想考级,是因为其他同学都考,所以自己也要考。曾经有学生跟我讲,他没有考过级就被同学笑话说考0级;个别老师为了提高成绩,鼓动学生考级。并抓住家长和孩子迫切想拿考级证书的心理,标榜跟我学1年可以考4级,2年可以考6级等说辞,以此招揽生源。

既然这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考级路上努力奋斗,我们不妨分析它的好处。考级让孩子有机会把限定的几首曲目做较深刻的研究,并且锻炼孩子背谱演奏的能力;考级是给孩子锻炼上台演奏的机会。虽然不是真正的舞台,但达到了让孩子弹给陌生人听的效果,孩子会在有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下锻炼如何发挥水准;考级确实可以作为衡量孩子学琴水平的标准,也可以作为孩子短期的一个目标,让孩子学起来有奔头。但仅限于阶段性的,也就是说证书可以证明孩子的现有水平,而不是永久的。有些家长和孩子认为拿到9级10级证书就代表水平已经很专业了。其实社会考级针对的是业余学琴的孩子,哪怕考到10级,仍然是和专业钢琴对学生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的。一张业余考级证书,在音乐领域里没有任何分量和功力。

我们再来说说坏处,可能比好处更加明显。为了固定的几首考级曲目,孩子们需要长时间准备,尤其是拔高的,最少都要小半年。翻来覆去机械地练,哪还有享受音乐的心情,孩子受不了,大人也崩溃;现在中国孩子考级,基本节奏都是由家长来定。把考级作为学钢琴唯一目的的大有人在,导致孩子们只会弹那几首考级曲目,对考级以外的曲目涉及甚少,更别说了解音乐史、音乐家、音乐风格了。很多孩子就连自己弹的考级曲目是谁写的都不知道,可见考级严重地禁锢了孩子的学琴道路,这是家长们应该反思的问题;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拔高跳级考,反而这很受家长欢迎。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都拿考级来攀比,谁家孩子学了一年就考了3级,学了2年就考了6级。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带孩子参加完考级回来跟我讲,考级的人真多呀,看来考级真的很重要,我的孩子也要跳级考才行。我哑口无言,拔苗助长本身就是有违科学规律的,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害的。现在考级升学加分政策已经取消,客观上来讲没有必要让孩子极快地拿到证书。没有良好的基础,孩子根本胜任不了高出自己水平的曲目,只能硬着头皮死练,根本谈不上手指站立、手腕放松、表现音乐等。欲速则不达,反而走弯路,甚至更有害。对于家长来讲钱没少花,孩子没有真正学到本领,只是买来一个证书而已;大多数孩子想要考级钢琴老师反而轻松了很多。所有孩子都教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几首曲子,老师基本不用备课了,只要用同样方法教会学生便可,就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这对钢琴老师来说也是有害的,学生的成绩就仅限于获得考级证书而已。

根据以上的分析,对于孩子学习钢琴和考级问题,我给出以下建议。给家长:家长在孩子学琴道路上应该扮演“助教”的角色,而且必须有正确的态度。为了让孩子多一门特长、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如果这是家长的目的,那么一定不能给孩子施压过分,不要急于求成。在业余时间里,家长只需用适当的方式,贯彻落实老师的教学要求,解释孩子没有理解透彻的教学意图,提示孩子下了课就忘记的东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即可。并不用代替太多,更不要不顾老师的建议一意孤行地给孩子安排学琴的步骤。时间久了,很容易导致孩子学琴的逆反心理,使学琴成了苦差事,忘记音乐应给人带来欢乐,从而失去学习钢琴的快乐;给老师:老师在孩子学习钢琴的道路中无疑是起指导作用的。除了教孩子基本的演奏和对音乐理解的技能外,更要把握好大的目标和方向。针对执意想要考级甚至跳级的家长和孩子,应该提出建议,让他们放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端正正面对待考级的态度,这样才能使考级真正成为促使孩子进步的一项活动。让他们理解,学琴不仅要学到音乐知识,还要感受音乐,热爱音乐,投入音乐。

学习钢琴是培养儿童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考级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普及钢琴艺术,另一方面是为了促使社会上的钢琴教学更加规范。正确对待考级这项活动,能使每一个孩子在学琴道路上受益匪浅。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琴环境,让孩子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让音乐真正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

[2]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

[3]茅为蕙.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

[4]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

[5]顾春雨.谈钢琴考级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6]王海涛.从钢琴业余考级所想到的.

[7]陈立伟.完善乐器演奏业余考级制度提高全民音乐素质.

上一篇: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当代西方大学公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