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27 09:53:51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遵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课堂自然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尤其是“阅读、作文、口语交际”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依托阅读教学,培养爱国的学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调动学生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义务。

例如,教学长春版小学四年语文上册《长城》一课。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请同学们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到这样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交流中,学生们的爱国情、民族情油然而生。他们充分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打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二、巧用作文教学,培养自信的学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映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作文教学就成为最好的训练基地之一。小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兴奋。高兴时,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生气时,垂头丧气,甚至哭泣。碰到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较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

然而,老师、家长当中,有些人不一定会及时地倾听学生的诉说。这时,作文本就会成为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某某,我想对你说》《我的心里话》《为什么错的总是我》等。

针对学生不会写作文,反复修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提起作文,仿佛出门遇见一座大山的情况,我采取了“建立班级作文博客”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面对面批改。当学生的作文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老师的点评赞美,同伴的欣赏鼓励,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不再害怕写作文。

2013年10月21日,长春地区出现了非常罕见的大雾天气,正好轮到杨晴写班级博客,当时我为她的《突如其来的大雾》博文,写了这样的评语:

亲爱的杨晴同学:

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成就了你一篇精彩绝伦的佳作!如果参赛,一定能获得大奖。你按照地点转换顺序,写出了雾中的奇景,你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语言,抓住雾的多姿多彩,写得那么生动有趣,让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孩子,你真是才女啊!

可想而知,这样的鼓励,会使学生产生战胜畏难心理的勇气和力量,他们由此不再害怕写作文。

指导学生写好周记和日记。使学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面对学业的压力,面对父母的期待,面对同伴的竞争,学生总是“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与矛盾。

教师可透过周记或日记这扇“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求异创新的人格。

三、借助口语交际,培养勇敢的学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另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培养学生战胜恐惧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站在讲台即兴演讲。

上口语交际课的时候,让学生离开座位走上讲台即兴发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长春版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六一儿童节,你怎样度过?”这个话题学生很感兴趣,教师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发言,用热烈的掌声营造良好的倾诉氛围,先让学生不要紧张,然后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点评、赞美,学生因此变得勇敢、自信、乐观。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语文教育倘若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必能发挥语文学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化现象及对策 下一篇:坚持――学校发展和创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