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对银行监管的构思

时间:2022-09-27 09:44:22

电算化对银行监管的构思

作者:谭先国 单位:威海市商业银行银行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介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现代银行会计学科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它为银行会计业务的处理提供了多样化、高效化的服务,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但同时也给银行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会计电算化给银行带来的变化。银行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也不仅仅是银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其更为深刻的含义是,将给传统的银行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一、会计电算法对银行会计核算带来的变化

传统的银行会计主要是以算盘作为主要计算工具,靠手工进行记帐: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到登记记帐凭证、会计账簿,同时根据复式记账原理,通过“账证核对”、“账帐核对”、“试算平衡”等低效率、重复处理的账务核对工作,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可靠。而在实施银行会计电算化后,记账工作完全由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不会发生遗漏、重复记录和计算差错等手工操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1.对银行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的精力主要用于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一件费时、费工、费力的事情。在实现银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由过去的主要是对外编送会计报表,转向利用会计数据加强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由过去会计部门只是反映财务情况,提供财务信息,转化为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充分发挥会计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对内部控制带来的变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会计工作中为了维护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物资的安全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称。银行会计手工操作中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对账,检验账证、账账、账实各自是否相符等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堵塞漏洞。在银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电磁介质不同于纸张介质,它能不留痕迹进行修改和删除。因此会计电算化下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必然具有新的内容。

二、适应银行会计电算化要求,加强银行管理的几点设想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控制银行风险的目的。1.改双人临柜、交叉复核为单人临柜的综合柜员制。传统的双人临柜方式是手工操作中所必须的,它是为了减少会计核算中的错误而设计的,但这种方式延长了每笔业务的办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银行会计电算化调整和取消了银行会计中因手工操作或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人为增加的诸多重复性环节内容,所以这种方式已不适应现代银行管理的需要,必须实行高效的综合柜员制。综合柜员制是指从办理客户存款、取款、转帐业务等过程中的接柜、记帐、计息、收付现金到日常整理票币、柜员轧帐等业务操作环节,都由一人在授权权限内独立完成并承担经济责任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在这种方式下柜员办理每一笔业务均实行授权制,而授权是通过刷卡制实现的,柜员的整个业务操作必须在监视器的监控范围内进行,办理业务必须坚持一笔一清的原则。这就能极大地提高银行办理业务的效率,同时对提升银行的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加强银行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银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软件逐渐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其管理职能将会进一步加强。这就对银行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参与银行管理与决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银行管理,要更多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为领导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不能停留在仅会操作软件,而要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用科学的计算机技术和高效的数据流程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管理信息,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正确地决策提供保证;同时,还要会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出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挖掘银行内部潜力,为进一步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提供可靠依据。3.建立以非现场稽核为主体的内部审计体系。现代的审计已由以会计帐项为直接审查对象的帐项基础审计,扩展为以内部控制为直接首要审查对象的制度审计,银行的内部稽核部门也不例外,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而会计电算化中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所以稽核部门在会计已实现电算化的情况下,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改变传统的审计手段,建立非现场稽核监督体系:以电子高科技手段代替手工检验,对银行的前台业务进行适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对信贷、中间业务、抵债资产等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动态监控。对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资金营运、成本费用、联行清算、衍生工具等业务领域尽快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这样才能达到稽核工作为银行各项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

上一篇:国内银行监理的误区浅析与疏导 下一篇:银行监管缺点及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