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系统范文

时间:2023-02-21 11:00:00

电算化系统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1篇

审计人员应当:

1.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一般控制,以确定:(a)设计的控制是否符合管理方针和法律要求;(b)控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检查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控制,并据此评价应用控制在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的可靠程度;

除检查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外,审计人员还应参与新数据处理系统或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其后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工作。

可能的情况是,开发出来的数据处理系统缺乏控制措施,因此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就不能依赖其完整性。所以,如果管理部门指望正在开发的系统在可审性和适当控制方面得到合理的保证,那么审计人员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检查就是至关重要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总是可行的,因为审计机构可能没有检查系统设计与开发所需的资源或人力。但是,这项检查应当作为一个审计目标。

一、电算化系统一般控制的检查

数据处理方式由机械处理向自动化处理的转变,需要改进传统的审计方法“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和范围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给予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数据本身更多的关注。如果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得到合理的保证并具有足够的控制,审计人员就可以信赖被处理的报告的数据。审计人员应该区别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通常适用于系统进行的大部分数据处理,而应用控制则可能因应用项目而异,而要分别加以检查。在检查个别应用控制时,审计人员应考虑被查系统一般控制的效果;

1.组织控制。职权和责任的分配必须以能够保证有效果、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进行。审计人员应该检查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与分工情况、其目的在于确定职责分工是否能够提供有力的内部控制,例如,程序与系统开发、计算机操作、输入数据的控制、以及保持应用控制的控制小组等职责,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予以分离。同时,审计人员应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加以考虑。

在检查职责分工情况时,审计人员应该评价控制的强度并报告由于职责分工不够而暴露的弱点。职工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及强制性休假等制度有利于管理部门维持足够的职责分工。审计人员应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加以检查。

2.设施、人员和安全控制,拥有足够的实物设施和其他资源(如训练有素的人员等)是一个单位实现其数据处理目标所必需的。审计人员应该确定被审单位是否拥有满足数据处理需要的足够资源。

人事管理,包括监督、激励和员工的职业发展,是成功的数据处理的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应该评价有关的管理方针和惯例,以确定是否制订了必要的方针及方针的执行情况。例如,由于整个计算机领域迅速发展,一个组织的人事管理部门需要制订包括数据处理人员在内的教育和培训计划。该计划应该能够保证职工跟上最新发展,以使他们能够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履行职责,并能够在工作中采用已经证明为具有成本效益的新方法。数据处理人员培训和发展计划不当可能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审计人员应该确定被审单位是否制订了有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数据传送、输入和输出资料以及人员的安全规定。该项检查应该不仅涉及中央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应包括其他地点的小型机、计算机终端、通讯设施及其他设备。

在检查计算机硬件的实物安全性时,审计人员应该考虑为在正常数据处理中断以后继续处理关键应用项目而制订的应急计划是否充分。该计划应包括应急电源和后备硬件的规定以及关于使用后备设备和将人员、程序、表格和数据文件转移到另外的处理地点的详细计划。审计人员还应该考虑该计划经过测试的程度以确定在实际紧急情况下能够继续进行数据处理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还应该检查数据文件的实物安全性;该项检查应保证,在可行的情况下,数据和文件档案资料由不能接触计算机和存取计算机程序的人员保管;文件档案资料安全;计算机操作员和其他人员不能随意接触文档资料;制订有文件备份的规定(包括另外存放备份文件的规定)。在文件联机存储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该考虑是否采取了充分的存取授权控制措施以及备份文件是否有规律地进行拷贝。此外,审计人员还应检查数据备份文件是否做了适当的标志和标签、席计人员还需检查文件的内容以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子程序备份文件也应建立同样严格的控制。

3.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系统通常由操作系统(也常称为系统软件)控制。由于这些操作系统通常具有数据管理、多道程序管理能力和文件标签检验,以及其他许多授权控制功能,因此,它们是计算机处理一般控制的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应该了解操作系统能够执行的控制,并确定这些控制的利用程度以及未被利用的情况。审计人员应该知道哪些人维护操作系统,或有能力修改操作系统。这些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破坏操作系统的控制,使其失效。

4.硬件控制。计算机硬件经常能够检查出硬件功能失常而引起的错误。审计人员应该了解:(1)系统设施是如何依赖这些硬件控制的;(2)操作系统如何利用这些硬件控制;(3)系统如何报告检查出的错误,以及纠正错误的程序。

二、电算化系统应用控制的检查

在对所有应用项目的数据处理的可靠性或完整性进行估计之前,必须对具体的应用控制和一般控制措施进行全面的评价。

依据这一准则进行审计工作有两个目的,兹分述如下:

1.与标准及批准的设计相符。第一个目的是确定建成的应用项目或系统是否符合适用的标准及最后批准的设计规格。审计人员遵循这一准则,可以为批准的规格,包括所有嵌入的内部控制(如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都已按要求装入系统,留有适当的文档资料,并经过了充分的测试提供合理的保证。

审计人员在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时,其测试应包括检查选择的测试业务的文档资料,测试业务记录与汇总的准确性,测试业务处理与控制手续的符合性。此外,审计人员可能希望通过测试选择的部分数据文件以确定可能的例外情况和数据转换或采集的准确性。如果数据文件以机器可读的形式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审计人员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以测试。

2.控制弱点的测试。第二个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和处理的数据的可靠性。在评价控制的充分性的基础上,这些测试可以发现应用项目或系统中的可能的弱点。这些审计应该详细考察应用项目或系统的优点和弱点、带来风险的环境等等。发现弱点后,审计人员应促使被审单位对应用系统进行纠正性修改,并趋于完善。此外,在实施测试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2篇

一、企业管理电算化的概念

企业管理电算化是指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对现有会计信息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信息进行再加工,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建立具有广泛意义的经济模型,运用特定方法,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电算化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支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会计电算化的更高要求,是今后会计电算化软件深层次开发的方向。

企业管理电算化的开发、运用及发展又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因为,一般意义的会计电算化是以帐务及报表为主要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较多的初始化工作要经过手工的收集、整理、汇总后再输入到计算机中去才能产生结果,很多劳动要经过手工及计算机的重劳动。总的开发主要经过计算机专业人士及会计人员共同完成,而且很多计算机输出数据并不是有现实意义,数据的重复利用并不是很高。而企业管理电算化工作涉及面广,包括企业生产制造等在内的各个环节、各个系统。而这些系统十分分散,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是运用计算机语言,以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符合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为前提,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用科学的计算机技术和高效的数据流程为企业提供相互牵制、相互联系的数据资料,通过对企业管理电算化的全面有效的运行,最终都应全部汇总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动化控制。

二、中国中小企业应选择管理电算化

经济的全球化,技术的创新化,竞争的激烈化,中国中小企业只有及早地改变传统落后管理方式,积极主动地导入管理电算化系统,才能在现代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明智正确的决择,也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内在要求。

1、中国中小企业已进入“新管理时代”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管理”时代后,从九十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

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中小企业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改善企业经营,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功”。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的举动,足以说明了这一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到要求,必须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2、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加适应中国中小企业的现实管理要求

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加注重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更加重视企业与外界的关系,更加支持全球化经营等。这些新的发展正是当前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呈现的管理要求。单一环节或层次的管理已不足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复杂管理课题,整合和系统化的管理已成为具备一定管理基础企业的普遍选择。不同于“生产管理”时代,全面走向市场的中国中小企业,其管理的范围从内部走向了外部,必须在市场的大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本土市场的国际化,使中国中小企业经营导向国际化,由此带来的国际化动作管理问题也需要借助管理系统解决。

3、中国中小企业已经初步具备推选企业管理电算化的条件

今天,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推行和消化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市场竞争的现实环境加速了中国中小企业的成熟,为求生存和发展,大部分企中小企业都能正视现实,接受改变。同时近年来,中小企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懂得和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此外,作为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集成的管理电算化并不高深且支持分步实施。

三、推进企业管理电算化的思路

1、加强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以及所有中小企业都来关注管理电算化的发展与推广应用

做好广告工作,向全社会普及和渗透企业管理电算化知识,使人们对我国推行企业管理电算化有个统一认识。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推广应用。首先,企业管理是带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不可盲目引进或高价购置西方的类似软件。其次,我国中小企业应主动选用优秀的国产企业管理软件。最后,一些电算化工作者和研究者也是我国发展企业管理电算化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这支队伍尚很弱小,我们应采取措施支持其发展壮大,使中国企业管理电算化理论与实践在教育系统和研究领域先行一步。

2、认真制订推行企业管理电算化的方针政策

根据企业管理电算化发展特点,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要使各级领导明确发展企业管理电算化对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中小企业在推行管理电算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都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协调和管理。

3、抓好企业自身配套建设

虽然今天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具备推行管理电算化的基础,但条件尚不完备。各中小企业应抓住时机,切出专项的资金,配置专门的设备,培训专业的人员,使自身具备发展管理电算化的“软件”与“硬件”两大优势。

4、要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的开发工作

(1)、要进一步向深层次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着重开发产、供、销领域的电算化管理系统并使这些系统在相应部门使用,财务部门要与使用部门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并开发具有决策系统功能与责任考核功能的子系统,为顺利进行企业管理电算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2)、在开发方式上,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应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高级领导配合进行。

(3)、从宏观上讲,我国会计软件公司要联合其他软件公司,优秀的大中型企业联合开发企业管理电算化系统,提高软件本身的档次和实用性,为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3篇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一)单机系统的不足

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大多仍停留在单机状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单机应用日益显现出其不足,具体表现在:

1、延长了会计资料的传送周期,增加了数据出错的可能性。在会计核算与分析过程中,会出现部门之间数据的相互交流、向上级部门报送有关资料。在单机状态下,只能通过打印的报表数据或通过软盘报送的方式,这样无疑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周期,同时还会因为打印报表数据的错误和软盘损坏、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会计数据的不准确性,导致错误的发生。

2、不能实现数据共享,系统资源忙闲不均。

3、完成大业务量会计事项处理的能力不足。在单机状态下,由于系统的所有硬件资源均采用独占的方式,任何一台微机在任一时间内只能由一人操作,因此对业务量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如果输入数据、打印报表等都由一台微机来执行,就无法按时输入最新的会计数据和及时打印所需账表。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网络化成为必然

电脑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流,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向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即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网络化。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手段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系统可以克服单机系统的缺陷,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一般地说,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1、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建立良好的通信通道。由于在网络化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计算机之间是通过一定的通信手段相连,因此很容易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上级之间等的快捷通信,会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可以进行自动的转账处理,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数据。由此既可以减少信息传播的时间,又可以减少出错率。

2、增加信息共享功能。由于网络内的各计算机系统共处于一个网络环境中,既独立又共存,因此,网络内各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数据资料都可为其它计算机系统所共享。

3、增加了设备共享的功能。由于网络内的各计算机系统共存在于一个网络环境中,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1)可以实现任务的分布式处理。当一个计算机系统接受到一个大型的会计处理业务时,由于本系统计算机的档次不够,或本系统任务量饱满,这时可将一个大型业务分布于网络内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去处理。处理完毕后综合汇总,形成一个业务的综合处理结果。

(2)减少了网络内高档设备购买的开支。只要网内有一个计算机系统拥有了某一个高档设备,网内其它计算机系统则无须再购买此设备。这就是网内设备的共享。

4、共享网内的数据库资源。在一个网络化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必须保证其中的数据库资源共享。但由此也可能造成共享的冲突问题,因此要保证用户可以对冲突加以限制。

5、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和代码化。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与模式选择

(一)会计电算化网络的选择原则

1、网络选择必须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迅猛性,网络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充性、可扩展性,系统的兼容性,网络技术的采用要有超前性。

2、网络建设必须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满足迫切目标,解决迫切问题,不求大而全。

(二)网络电算化系统模式的选择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模式不断更新,从单机时代的主机/终端模式到文件服务器时代的共享数据模式,再到今天的网络计算时代的B/S模式。因此,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结构,正确选择网络计算模式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网络模式有:

1、主机处理模式。由一台主机带多个集中式处理系统,程序、数据集中存放在性能较好的主机中,由主机负责所有的处理业务。终端机仅用于输入输出。

2、文件服务器模式。它是将多个独立的PC机用网络连接起来的一种局域性网络系统。服务器负责从硬盘查询所需要的文件,并通过网络把它发送给用户,所有的应用处理包括数据处理都由PC机独立进行,处理结果以文件形式回送文件服务器。其处理能力取决于工作站上PC机的性能。

3、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该模式的连接方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服务器端一般配备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分布在各部门中,但在网络中传输的一般是请求与结果,而不是整个文件。

4、浏览服务器模式。该模式是面向INTERNET网,是以WEB为核心的N层分布式计算模式,也是当今最为先进的计算模式。

以上四种会计电算化网络模式各有优势。第一种模式有造价低、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高的优点,但由于数据的高度集中处理,其适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适合于中小型企业或单位。第二种模式投资较低,数据共享性较好,拓展容易,操作方便,但区域性要求较高。第三种模式可以在广域范围内进行网络传输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其网络性能高,支持多种机型,可以实现不同网络结构的互连。系统规模较大、投资也较大。该模式集中了模式一与模式二的优点。第四种模式则主要应用在地域比较分散的集团型企业,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较好,但要求能够对互联网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包括财力、应用范围等,选择合适自身特点的网络模式。但从目前已使用的单位来看,模式一和模式二使用的单位甚少,模式三较为适合,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来看,模式四必定是企业未来会计电算化的主流和方向。

三、电算化网络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网络软件的选择应注意以下指标:网络软件的兼容性与扩充性;网络本身的经济性与可回收性;网络本身的先进性、可靠性;网络数据库的共享与控制性;业务处理能力;网络软件可维护性等掺照上述数据,综合具体情况,针对市场优选出适合自身的最优、最佳网络软件。

2、对能够进入到网络的会计信息从信息格式、信息内容等方面制订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3、建立严格的网络管理规范,包括人员分工、数据设置、数据库共享控制措施、数据备份制度等。

4、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由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从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到会计电算化的单机应用阶段就已存在,为此人们建立了完整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方法。进入网络以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又受到了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电脑黑客。电脑黑客是指非法侵入网络的用户或机构(未经授权)。在会计领域中电脑黑客主要是指竞争对手和专门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它们通过捕获、查卡、信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义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网络,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因此,电算化网络系统必须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2)病毒。电脑病毒是一个不为人所陌生的名词。它除了通过软盘、光盘、磁带等途径进行传播外,现在又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隐蔽性更强,破坏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甚至破坏电脑硬件。因此对电脑病毒的防范更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3)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5、充分考虑网络技术所引发的相关会计法律问题。

6、网络数据库的维护问题。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主要通过网络管理员工作站进行。如果数据库缺乏维护管理,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必须导致大量数据流失,系统很难恢复,将有可能造成会计工作的中断。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4篇

1.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足

第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由于资金短缺,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引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并没有应用的必要,引进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影响公司运作。这些想法都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引进和发展。第二,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有熟练的会计专业技能,还要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于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严格要求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受到阻碍。第三,我国在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方面,水平有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通用性较差。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非常困难,且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之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信息化初始。如果选择不同软件的不同模块使用,会造成信息数据不能完全共享的情况。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注重财务会计的核算而非管理,缺失管理模块,忽视财务工作中管理的重要性。会计软件的保密性设计不科学,不能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1.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会计电算化概念第一次正式提出。这是财务会计届会计处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改革。会计电算化经历了由极少企业应用到企业普遍应用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有诸多优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准确。所以,会计电算化系统会逐渐代替手工会计进行财务会计工作,直至完全代替。企业公司的不断发展,管理一体化是必经之路。企业经营者需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企业的经营策略,需要用到财务会计相关报表,而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会计电算化更加全面便捷。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企业和客户之间相互联系,网络起到了连接作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也会加大网络化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还会逐渐规模化,形成现今最实用的ERP系统。ERP系统包涵企业各模块,不仅是技术模块的结合,还包括组织管理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应用越来越普遍,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也会随之建立,并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过渡。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非常迅速,但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如下。第一,企业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缺乏资金,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者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企业没有相关技能的人才。第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方面需要进行培训。第三,会计电算化软件种类少,开发不到位,在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匹配方面没有优良的选择。第四,会计电算化信息共享不到位。

三、加速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进程

3.1加快中小企业会计软件的开发

财务会计软件的缺失,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未能普及。软件开发商要设计出将财务软件开发与财务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财务软件,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降低软件应用成本,使企业尽快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3.2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改变自身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意识到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教育,使员工改变思维,接受企业引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培养企业会计人才,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能够顺利应用。

3.3会计电算化应用条件

中小企业在引进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前,要对企业自身条件进行分析。要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现状,确定企业类型,了解中小企业的人才储备和硬件水平,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软件。

3.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教育

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后,急需熟练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人才。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不仅是具有基本的会计职业素养,更应该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同时,还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财务人员和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使其适应企业发展。

四、结语

通过简单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对策。加速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进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发展。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5篇

会计电算化系统自身问题具体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收到外部电脑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系统维护不当等,也会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造成一定的损害。电脑黑客是指利用非法手段侵入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及会计信息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实际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中,电脑黑客主要是指采取非法手段对企业商业秘密、会计信息等,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电脑黑客一般是指以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为主要目的,采取采用线路监听、信息截获、口令试探、身份仿冒和插入假信息等手段,对企业信息进行攻击、窃取,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处于被盗用、流失、破坏的危险处境。计算机病毒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所产生的,会对计算机造成相当大的损害,但计算机病毒具有多样化、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传播途径多和难以防范等特点,因此危害性极大,它通过破坏计算机系统程序、数据,甚至破坏硬件,严重威胁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使合法的用户不能正常访问网络资源,有严格要求的系统服务不能得到正常的响应,甚至篡改和毁坏数据,使得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的损害。另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不当,也会对会计信息造成极大的损害,由于系统维护人员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对系统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处理不当或处理方式错误等,会直接导致数据的损坏。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广,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以企业购买软件的形式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就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市场上开发设计出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可以保证会计基本职能的实现,但会计电算化的种类纷繁,但并不是每一款会计电算化软件都适合企业的使用,所以若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完全匹配企业实际的会计需求,长此以往,不但会对会计工作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使得会计电算化操作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

(一)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使用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实际会计工作需要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首先,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从系统操作管理、安全性管理、人员操作等入手,在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准确。其次,对于会计点算化系统的日常维护、会计档案的保管等也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保证会计工作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建立健全防护措施

除了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防护措施,在会计电算化实际擦操作中时刻降低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的出现。1、在会计点算化模块操作中增加安全功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每一个会计操作模块都要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等,从实际操作入手,增加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治功能。其次对于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人员要增加权限设置,每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者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在机型会计电算化系统时,都要设置用户名和密码,防止非操作人员的乱入,不仅如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模块操作中,需要设置操作人员权限,使得不同操作人员之间进行权限相互制约,防止由于人员个人的操作错误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除此之外,在系统中还可以增设人员操作日志类的记录功能,对操作人员的信息、操作时间、具体操作事项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操作日志进行调查整理。2、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为防止计算机病毒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损害,首先要使用正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网络环境中,不访问有疑问的网页,不下载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不随便接受陌生人发来的文件、图片、信息等。其次,对于外来的硬盘使用,首先要进行全面、仔细的病毒检测,发现可疑的软件、信息等,要及时隔离,防止病毒的感染,甚至对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损害。最后,计算机病毒防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好日常的病毒检测,发现可疑现象,要及时处理,及时杀毒。除此之外,除了要在日常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做好病毒检测和杀毒,还要做好会计信息备份和保存,一旦出现会计丢失、破坏等现象,可以及时弥补,防止由于会计信息丢失、错误等造成的损失。3、建立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未来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非法入侵,除了要设置防火墙外,还可以采取身份识别、用户权限限制等防护措施,防止非法用户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入侵。另外,对于十分重要的企业商业机密、会计信息、数据等,可以采取加密技术,在这类数据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要做好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由于外来入侵、操作不当等造成会计信息的损害,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4、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训练和操作安全知识教育,从专业角度,规范操作人员的专业性,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业务素质,了解系统安全操作知识,防止操作人员由于操作失误造成会计信息的损害。同时,还要培养操作人员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由于个人原因对会计电算化操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总结综合上述,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使用操作过程中,要通过规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会计电算化进行规范的风险预测和管理,采取及时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将会计点算风系统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系统 内部控制 会计无纸化 一体化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仍然是确保法规的贯彻、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又决定着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在原有的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必然有着种种新的特征。本文探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对其采取加强和完善的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范围发生了变动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引入,虽然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原有会计工作所没有的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范围。例如对电算化系统所涉及的人员(编程人员、维护人员、操作人员)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的存储安全与网络安全控制,系统权限与程序修改控制等。

2、控制形式为程序控制与制度控制并存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动,使得原有的传统手工操作下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措施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而另一部分内部控制措施则转移至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而这部分的内部控制需要由会计软件的程序设计加以控制。因此,内部控制原有的单一制度控制变成由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同时并存加以控制。

3、内部控制的重点为系统职能部门

在传统会计中,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手工的账务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后,手工会计下的这些内部控制措施由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不复存在,但由于会计数据的处理、存储集中于系统职能部门,因此,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就随之转移到了系统职能部门,重点对系统职能部门进行数据处理、审核及确认的监督与管理,做到控制准确、真实、可靠。

4、内部控制依赖于电算化程序的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实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质量好坏。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本身存在漏洞,或者电算化软件有缺陷等,都会降低系统的安全性,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与效率也会相应地降低。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凭证无纸化问题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环境下,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手工将会计信息记录在纸张上,对这些会计信息的修改是很容易留下修改的痕迹。然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被记录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如硬盘或光盘等),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些电子会计信息可做到被非法修改而不被察觉,这就导致很难识别被记录的业务是否是“原件”。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装或操作中出现差错,还会导致会计信息的破坏或丢失。

2、电子数据审核与确认问题

在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中,经济业务的每个流程都有经授权的工作人员的审核与签章,责权较为清晰。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这些流程大多已被集成到会计软件系统中,这导致了内部控制重点环节发生了变动。例如,操作人员如果既从事会计信息的输入工作,又从事会计信息的输出与报送工作,这可能导致其对会计信息的操纵性处理,增大了会计信息错误与舞弊的风险。

3、会计软件共享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较多,但由于各自在软件开发中存在操作平台与数据支持差异,不同的数据结构以及不同的编程模式等,导致不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无法实现会计数据的共享,这导致一旦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发生变更,其内部控制模式也将发生较大变更,难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稳定性。

4、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财务软件的加密,主要是对软件系统本身而言,但对用户会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涉及不多。

5、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问题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1、建立全面规范的会计组织管理机构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组织机构的设置控制重点应该放在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调整,将不相容的系统开发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职务分离,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使用者授予不同的权限,实行权限管理、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实行集中式事后监督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内部控制机制。

2、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档案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都应按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装订成册。另外,由于电磁化介质的不稳定性和容易被破坏性,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查询权限也应明确,须经有关人员批准方能查询。

3、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现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财务软件正在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目前的财务软件在账务处理、会计核算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但存在数据重复输入,分散存储,进行财务管理、预测决策分析困难等缺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实现不同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间的兼容与统一,实现各系统操作平台的有效衔接,实现不同平台间会计数据的自动核对、校验以及数据的备份。二是减少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人机对话窗口,力求界面友好,防错能力强。三是增强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实时自动记录和自动跟踪功能,实现所有操作的记录监控。

4、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数据信息的安全,均依赖强有力的安全、保密控制。这要求会计软件必须在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备上,和在传输过程中着重考虑内部控制的安全性问题。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存取数据时,要设置口令、密码、验明用户身份。修改、删除数据时,随时留存操作日志,留下操作的痕迹以便日后核查。每次操作完成退出系统时系统都应提示用户进行备份,使得数据一旦遭受破坏可以直接从备份盘中恢复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另外,为防止非法篡改还可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特殊定义,未经授权不得改动。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保证安全。

5、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内部审计

对经纪业务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应该严格制定操作规范,针对具体操作步骤与具体要求要制定详细、完备的规程,尽可能减少会计信息差错与舞弊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主要是通过“人机”对话形式实现,因而需要强化对其的内部审计。一是对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合规性与合法性实现定期审查,重点审核相关凭证的签字是否符合要求,原始凭证及相关附件是否规范与完整。二是对会计信息电子数据的输入、输出与书面资料进行一致性审核,做到账表相符,对异常数据或错误数据要审查其原始数据的录入与输出结果并及时处理并记录。三是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6、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任何制度的设计与执行都必须归结到具体人员的严格操作与执行上,内部控制亦是如此,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推动单一专业素质人才向综合素质人才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财务、计算机与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级综合技术人才。

总之,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内部控制应随着企业环境和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出错的几率很低,但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一旦出现问题,损失较大。就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由于起步较晚,只是停留在一般应用的水平上。因此,随着信息时代的步伐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电算化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调整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可行性和真实性,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将是摆在会计电算化人员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安强、郭立新:谈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J].财会月刊,2006(5).

[2] 纲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会月刊,2011(31).

[3] 侯乐鹃: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1(14).

[4] 胡洁、章旭颖、蒋翠: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2).

[5] 李晓霞: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27).

[6] 柳建军: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的转型发展研究[J].财会研究,2010(21).

[7] 吕金花: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J].商业会计,2010(23).

[8] 王金刚、续鸣: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财会通讯,2011(11).

[9] 阳萍: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20).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可审性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替代了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会计核算手段得到全面的更新,同时审计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审计的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等原因,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方法、审计作业手段和审计标准与准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保证系统的可审性,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发阶段就需要做一些工作来保证信息系统是可以审计的。

开发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工作都会影响到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系统的可审性,所以本文主要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可审性在开发阶段和使用阶段需要做得工作以及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介绍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运用会计所特有的方法,通过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或输入,借助特殊的媒介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并以此对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人机结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在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化、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这与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着根本的区别。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支持三个子系统。分别用于会计的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决策。

二、可审性介绍及影响因素

所谓可审性,是指有能力、有资格的审计人员,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和人力限度内,对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等作出公正的评价。可审性是反映审计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可审性的因素较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审计线索,此外还有系统内部控制设计、执行情况及系统设计等因素。

三、如何保证可审性

想要保持会计电算化系统良好的可审性,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阶段都要做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开发阶段的源头工作对可审性影响最为深远,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审计编码各个阶段都回影响到系统的可审性,其中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尤为重要。

(一)开发阶段

可审性要要渗透到每个模块,主要包括审计线索保留和程序接口。审计线索保留主要包括:中间数据保留、用户操作数据保留、数据校验、监控机制;程序接口主要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审计模块,使得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

1、符合数据格式标准化

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此标准可以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得数据结构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不但数据容易导出,而且导出后,可以被更多的通用审计软件所识别。

2、保留更多的中间数据

这里的中间数据主要指处理财务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过度数据,比如:银行对账单、科目汇总表等。保留这些中间数据对会计人员的帮助不大,但是对于将来的审计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3、用户操作数据保留

用户操作数据包括:每个操作的用户名、用户主机名、IP和MAC地址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来确定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范操作,也可以用来避免和发现违规操作。

4、数据校验存储

数据库本身就拥有校验功能,主要用于纠错防错,这里提到的数据校验存储是特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自身存储的数据再进行防修改的校验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使用外部工具修改数据库内部数据。

5、预留审计程序接口

审计接口有很多种,比较通用的是数据查询导出接口,这些接口可以在避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将其数据库完全暴露,一般来讲,通用审计软件直接读取数据库数据时要求提供数据库密码,这样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数据保密。

(二)使用阶段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再完善,如果使用者不按照严格的内控制度来使用,输入数据时不全面、真实,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所以在系统使用中内控制度的落实对可审性的影响很大,主要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1、 一般控制

组织人事控制方面是否做到了电算部门与用户部门职责分开,电算部门是负责数据处理的部门,用户部门是产生原始数据或使用计算机所得信息的部门。这两者的要做到职能分开。并且,电算部门内部也要对系统开发和数据处理的人员职责分开。

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主要是硬件和软件系统能够在自身稳定性上提供保障,需要在硬件可靠性、安全性和软件操作的错误控制、程序保护、文件保护、安全保护几个方面做工作。

系统安全控制主要用于防范系统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外部风险,需要在硬件安全控制、软件与数据的安全控制、环境安全、病毒防护等方面做工作。

2、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在使用阶段,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输入控制,处理和输出控制主要在开发阶段完成。

输入控制包括两个阶段,数据采集和输入,数据采集的结果用来输入,所以在数据采集阶段对数据合理、正确的验证是输入争取的前提和保证。数据输入阶段主要防止数据输入的遗漏和重复。

总上所述,开发阶段的工作是保证可审性的主要挑战,今后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发展必须带上审计,让审计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根本上改变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黑盒特征,具有很高的可审性。

参考文献:

[1]孙红侠.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中国管理信息化

[2]吴志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居菁.谈如何发现审计线索抓住审计切入点. 社科纵横

[4]张秀玲.浅谈独立审计的可审性研究.经济师

[5]张丕宏.浅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线索. 经济师

[6]王光荣.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中国会计电算化

[7]常剑峰.基于审计的可审性管窥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分为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特殊形式,也是内部控制深层次的发展,内部控制的目的没有发生变化,但在控制重点,控制实施的条件、控制的方法、范围方面与手工系统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极大冲击,使其在新的环境下显得落后于形势。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对内部控制存在如下影响:

1.电算化处理系统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后,企业的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不仅有原来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还增加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会计部门不仅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要利用计算机完成以前没有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员规划等。不仅如此,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因此如果不根据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的特殊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工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加大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2.电算化处理系统对会计资料储存介质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处理方法下,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会计基本资料都是以纸质的形式保存。而在电算化处理系统中会计资料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直接存储在电脑磁盘或光盘上。因此,在电算化环境下通过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可能性更大,对内部控制的计算技术和手段要求更高。

3.电算化处理系统对会计档案保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载体是会计软件,如果软件在安装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非常大的损失。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管好纸质会计核算资料,还要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资料。

4.电算化处理系统对控制舞弊、犯罪的影响

由于存储在计算机上的磁性介质数据很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的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1.提高风险意识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电算化系统有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必须建立更加严密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各级领导和财会部门、信息部门人员都应对会计信息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风险防范从我做起的氛围。目前,社会上计算机犯罪行为的增加,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效保障。

2.加强人员职能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会计电算化中,为了控制操作人员职能,还可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软件进行职能分工,从而起到各个部门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进而体现各部门间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此外必须要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推动企业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

3.加强程序控制

该项控制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 所做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加强档案管理的控制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5.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控制

该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它主要包括:接触控制环境保护贺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变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对会计核算的新要求,建立完备的、崭新的会计体系。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9篇

一、认清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必备条件

企业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能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要实现这一系统功能完善的目的,就必须认清企业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

1、系统完善须有资金保障

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需要补充配置和更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系统,还需要增加系统日常运行费用和系统完善后人员培训费用。因此,企业在做系统功能完善之前就应当把所需的资金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以保障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2、系统完善必备的人才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功能完善的程度和在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会计电算化人才。一般地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3类人才:系统分析师、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分析师不仅要具备软件开发的知识,而且要精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他可以主持系统完善的全部工作和整体设计。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熟悉会计系统的会计和管理基本知识。系统操作员只要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熟练的会计业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完善的效果取决于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胜任程度。

3、管理工作基本规范化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促进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完善是增加对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除了对会计核算所需的数据收集的基础工作要规范一些,还特别强调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它包括:计量规范、标准成本体系、规章制度、数据收集和传递基本程序等,这些工作做得好坏会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发挥。

4、企业领导人对系统功能完善的需求

以前,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需求是被动的,他们没有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有何推动作用,因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停滞不前。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信息的价值已今非昔比,因此,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必然会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二、打破旧传统,采取新策略

会计电算化系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支持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策略是多方面的。

1、废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策略,强调以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为主,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地融合。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是否适应先进的企业管理需要,其关键在于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应当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从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延伸会计数据的概念,尽可能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以便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能适应于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

2、打破以企业管理现状为基本需求,采用以会计、理财、经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导出的新的需求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传统原则是非常强调系统用户的需求,要求系统开发的会计软件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这只能简单地把会计系统模式和管理模式做一次移植,采用这样低水平的应用软件,即使装备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也无法促进企业经营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会计信息系统效率低,会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这是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促进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尽快更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国外较成熟和先进的会计商品化软件一般都是按照国际先进的适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共性及新型的管理模型进行开发而成。目前,我国会计商品化软件的功能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要完善这一系统,一般可采用与软件开发商合作或有能力的企业自行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可给企业管理人员造成一种必要的压力,并迫使他们去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

3、改进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习惯,主张以财会人员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导作用。会计在企业中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经济信息,又通晓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将其精通的会计、理财和管理技术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共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从目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来看,若是单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或由企业自身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都不令人满意,而且安全性能差。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和完善,会计系统是很难发挥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的。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实施方法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提高会计系统的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遵循与完善策略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明确系统完善的目标

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营效益。原会计电算化系统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想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1)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经营管琦现场适时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第一线。(2)实现会计反映和经营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经营控制的功能。会计电算化系统具有对经营控制的功能多少是衡量会计电算化系统水平高低的一种重要尺度。(3)实现会计、财务、生产、销售集成化系统。现代企业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到理财活动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联成一个有机体。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注重分析,系统完善按统一规划进行

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这些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的产生?处理?应用的流程,并了解他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各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3、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在代码、数据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统一化格式。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采用联机在线帮助,在数据录入、查询等功能下,均可得到明确的帮助或提示信息,在有限的屏幕中给出多窗口的信息,处理运行时连续给出处理和操作的提示信息,使系统有较好的透明度。在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设计上,采用各子系统和重要数据加密和规定必要的使用权限口令,并采用自动备份重要数据的措施,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4、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控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电算化系统范文第10篇

1企业会计资料管理不规范

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该坚持每天对会计资料和财务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并且执行分人分处保管,对重要的账目应该及时打印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保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的丢失。但目前,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会计资料进行及时保存,没有将相关的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旦电脑被盗或者出现故障,会计资料将会全部丢失,造成数据资料无法正常恢复,给企业的财务工作造成严重的损失。

2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计算机系统技术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及其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前提,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病毒频繁出现,这些病毒的入侵会修改企业电子数据,并且不会留下任何审计线索,给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目前,企业在系统稳定、数据保密和会计信息传输等问题上存在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企业缺乏对电算化内部审计的监督

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会计电算化系统缺乏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和特点不够熟悉,不懂得如何对电算化进行正确有效的审计,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得到有效合理的内部审计监督。

4企业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会计人员来讲,他们既需要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又要精通基本财务知识、信息系统管理和计算机硬件维修。但目前,我国这种人才还比较匮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内部控制的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同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同样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很多企业领导层并没有意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

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控制

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安全控制、环境保护和接触控制3个部分,安全控制的目的是避免因外部环境因素所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减少由于外界因素而引起的计算机故障;而接触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资源的正确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网络安全控制成为企业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状况,建立严密的防火墙,设置相应的网络安全指标,包括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和数据保密等,并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2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职能及权限的控制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组织控制制度,加强自身的组织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对于企业职责分工来讲,首先,必须将用户部门与电算化部门的职责分离开来,其中,用户部门所指产生原始数据的人员或部门,职责分工的目的是保持不相容职能(如执行、业务授权、记录和保管)的分离和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企业通过内部职责分工来解决不相容职能集中化不足的问题。

3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

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也是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的手段。在网络化和会计电算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将由于“人机”这种特殊的表现形态而变得更加重要。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应该对企业计算机内数与纸质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对错误的账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正;第二,应该监督和检查数据保存方式是否安全,防止他人恶意篡改历史数据;第三,应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正确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电算化下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保证凭证附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4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要想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就应该提高会计等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企业应该通过工资和福利等待遇来吸引和引进会计电算化控制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智能型”和“管理型”转变;其次,对于企业自身的员工,企业应该积极组织他们进行电算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对电算化财务知识的掌握和处理控制的能力。

上一篇:个人简历管理范文 下一篇:营销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