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降温”与高学历信号的失效

时间:2022-09-27 09:42:13

“考研降温”与高学历信号的失效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在今年似乎没有进一步升温。今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报名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上海、重庆等地甚至有所滑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考生群体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趋于理性。

曾有人说,20年后,中国的学历(学位)文凭将成一张废纸。确实,如果按照现在高学历教育的发展态势和速度,这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即使一般的高校,除了传统各种类别的研究生招考外,各种非学历教育、研究生班是应有尽有,什么MBA、MPA以及各类在职硕士等等,还分春秋两季,一个班一招就是几百人。可想而知,再过几年,只要愿意交钱,是人都可以混个硕士文凭。高校已经成为文凭批发市场,长此以往,硕将如何成硕?很显然,考研降温,与高学历文凭的贬值不无关系。

在劳动力市场上,学历仍是雇主甄别个人能力的首要标尺。然而,雇主是否以学历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并不是没有条件的。首先,就是学历所传递出来的信号是否有效。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门槛大幅降低,读研人群的能力差异性增大,而考研的筛选功能则在这种不断增大的差异性中逐渐弱化。于是,研究生学历信号对个人能力的甄别功能也被弱化。

作为雇主,一旦学历信号失效,必然就会选择替代品,比如,他们在招收职员时宁愿选择有工作经验,或有其他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当这种选择反映到人才市场, “考研降温”或诸如“读书无用论”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的确,当低能力的人也能像高能力者一样发出高学历信号,高学历文凭就会贬值。对于高能力者来说,当高学历无法将自己与低能力者区别开来,他们就会寻找其他能保证信号有效的教育,以便与低能力者区别开来,比如出国留学,比如考证,或干脆参加工作以寻找工作经验。

当然,这几年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也给“考研热”浇了一盆冷水。以前,研究生实行的是公费制,除此之外,国家还有各种补助,读研者经济压力不大。但随着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成本开始上升,而读研如果继续求助于父母,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一项统计显示,复旦大学200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比2006年下降了13.5%,我想,这与复旦大学实行的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就不无关系。

上一篇:莫将“廉政文化”搞成“廉政文艺” 下一篇:“原罪”的赦免与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