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多维互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7 09:34:46

高中生物多维互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教学效果是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对于生物课堂如何提效是值得思考的话题.从当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多维度与学生互动是出路.本文就高中生物多维互动教学这一教育视角,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以期有助于当前的高中生物课教学.

一、多维互动教学概述

什么是多维互动教学?

笔者提出来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包含两个突出的关键词:多维和互动,互动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来说并不陌生,而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本文提出的多维互动有哪几个维度呢?多维意味着互动的主体不仅仅是一个维度,除了师生互动这一个维度外,另外两个维度更是应该注意的,即生生互动和人境互动,即将学生视作为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个体,在生物课堂上与其他个体互动、合作、交流,是生命与生命在有序的活动中进行交往,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符合高中生物知识的特点,与“共同进化”的概念不谋而合,倡导在多维互动的前提下,学生完成生物知识的自主建构.

多维互动教学的课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独立思考为互动交流提供了素材和资源,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知识、规律的认识与学生的情感同步协调发展.

那么,对于多维互动的课堂有着与传统的生物课相比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既然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活动与交流,那么,这样的课堂模式有怎么样的特点呢?

1.多维互动的生物课堂教学具有民主性和合作性,民主性说明学生的互动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缺乏民主性学生的交流就无法实现全方位;合作性说明了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同时又应该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缺乏合作互动便没有意义.

2.多维互动的生物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的过程开放且以活动为主,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多维互动充分体现了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认知发展的渠道也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而是具有开放性和主动性,学生自己可以去搜索信息和学习资源,可以与其他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人境互动对自主搜集的信息和学习的成果进行精加工,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互动,让学生习得的不仅仅是生物知识和学会如何去解决生物的问题.

二、教学实践: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学习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因此分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笔者认为学习的重点有如下几个:

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预习,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教学重点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尝试着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教学重点3.从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出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实验用来验证前面的解释.

教学重点4:学生合作互动总结和归纳出分离定律的内容并把握其实质.

2.一般教学流程与设想

提出问题:仔细研读书本科学家的实验及图解,了解相关生物学名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看看自己是否也能通过这样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做出假说:通过预习书本内容,结合自己所学,仔细思考孟德尔的假说,学习他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丰富的知识面.

设计实验验证:先介绍测交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再结合书本的图解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法,最后写出遗传图解.

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以及设计实验程序的技能训练加深假说――演绎法3.互动学习过程实录

环节1:课前互动查找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搜索并收集有关孟德尔的一些信息与资料;(2)观察并思考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3)通过阅读教材和信息查找,思考豌豆为什么适于杂交实验,它具有怎样的生物学特征.

环节2:课堂讨论、交流

问题2:孟德尔又是如何观察的?

通过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带动并再一次集中到书本,阅读教材并提取有用信息,再一次讨论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认清多组概念,在具体的交流和讨论问题2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孟德尔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的亲本是什么情况?(2)他是怎样设计杂交类型的?(3)在实验中他观察到的现象和后人的实验现象是否一致?是怎样的现象?(4)孟德尔做的实验的过程,用怎样的图解可以进行解释?(学生逐步讨论最后在构建如下图所示的图解对实验进行解释.)

同时在学生交流互动后,新的问题也随之生成,促进进一步问题情境的深化,引导学生人境互动.

问题3:请想一想 只表现高茎的理由是什么?

问题4: 出现了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为什么分离比为3∶1?

问题5: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由什么决定的?

问题3和问题4是对前面一部分学习和实验结论的强化,问题5则将学生的思维和交互方向引向“遗传因子”的概念上来,如果学生不能回答上述问题,则我们教师应该继续追问,设置如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台阶的顺利过渡.

问题6:遗传因子有什么特点?

问题7:遗传因子有哪些类型及与性状有何关系?如何表示呢?

问题8: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怎样?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伴有信息交流、人境互动、情感沟通的多维互动性活动,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认知发展规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出适当的教学问题情境,以便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出问题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还要意识到,生物课堂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所以,在交流互动中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堂之上灵活生成问题,提高互动的实效.

上一篇:新课程下涉及零点存在性问题的归类分析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