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27 09:21:34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实习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并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状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血胆固醇(TC)、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0.8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冠心病; 疗效分析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的一组常见病症,主要涵盖五种类型:一是隐匿性冠心病,二是心绞痛,三是心肌梗死,四是缺血性心脏病,五是猝死[1]。在临床上,冠心病主要划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冠心病两种。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关键诱导因素主要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过量饮酒、家族史及感染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出汗、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临床上经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可确诊[2]。针对冠心病治疗而言,临床上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了探究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实习期间收治的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实习期间收治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与1979年WHO公布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吻合,伴有胸痛、呕吐、发热、心音减弱等状况,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占有26例,女性有20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在(61.09±11.25)岁之间。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4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予以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制剂、B-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20mg/d,于睡前顿服。伴有高脂血症者对饮食结构进行系统调整,并予以脂必妥、烟酸等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未行介入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TC、HDL-C、HDL-C及三酰甘油(TG)变化症状,并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个月后,实验组TC、HDL-C水平明显下降(P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综合比较( )

组别 例数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实验组 23 4.21±0.54* 1.59±0.43* 1.22±0.58 2.31±0.53*

对照组 23 6.19±0.63 1.71±0.45 0.86±0.65 3.89±0.78

t - 14.252 0.957 2.431 3.742

P - 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状况比较

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43%(7/23),其中反复发作心绞痛2例,心功能Ⅱ-Ⅲ级1例,心功能Ⅳ级1例,死亡1例,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0.87%(14/23),其中反复发作心绞痛4例,心功能Ⅱ-Ⅲ级3例,心功能Ⅳ级1例,死亡2例,不良反应4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英国高血压学会指出,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他汀类属于一级与二级药物。现阶段,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等,对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能抑制限速酶活性,调节细胞表面的LDL受体,从而提升血浆LDL分解代谢速度,且对LDL合成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TC、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防治中,他汀类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熊富权.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07):1375-1378.

[2]黎娜,王勇.他汀类药物与冠心病性慢性心力衰竭[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4(02):109-111.

[3]张海波.中国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现状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下一篇: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