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时间:2022-09-27 07:32:58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每个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爱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遗憾的是当前许多教师尚未重视培养学生智商、情商和谐发展,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情感教育。本文是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感悟。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情感教育现状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符合情感教学规律的一些方法,做到“知情合一”,不仅教学效果显著,而且深受学生喜爱,并从中切实感受到情感因素在优化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和力量。但也发现有的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师生之情的冷漠或缺失,学生对某教师意见很大,强烈要求更换教师、转班,甚至为此集体罢课等等。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情感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师生情感信息交流处于无序状态,情感培养不到位,师生情感基础薄弱而造成的。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现代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懂得学生的心理,不讲究教育方法是做不到的。教师讲授已经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可能比教师了解得更多。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教师要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只有信任学生,学生才能信任教师,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

3.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出现诸多社会道德负面事件。例如在佛山黄岐,2岁女童被面包车碾过两次,而路人无一伸出援手;老人倒地无人扶;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硫酸铜粽子等社会不良现象;有的学校对差生进行智商测试、带绿帽,给优秀生穿红衣服等教育乱象。这些现象均说明我们社会道德水准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为社会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1.高中生物学富含情感教育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具有大量生命科学史内容,生命科学史的“故事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高中学生一般性格特点

高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比较理智,思维活跃,自尊心强烈,行为的自觉性与意志的坚强性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了较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既希望完全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但又常常表现出生活、学习上的不能自控。

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时应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方可有效。

三、高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的策略

1.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师情感教育水平

首先,高中生物学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钻研,勤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有关的内容。同时,要注意更新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其次,高中生物学教师要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并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地进行学科教学以及情感教育。

第三,高中生物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真情,教师的课堂语言至关重要,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讲究科学性外,还需生动形象,充满激情,甚至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及方言,这样方能感染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研究教材,寓情于知

高中生物学教材蕴藏着大量的情感教育资源。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寓情于知。如学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素历程”时,要充分利用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一科学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想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在课外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善于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语言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真诚地帮助和关心每位学生。要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失败和错误,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要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喜欢上生物学课。教师还应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使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复杂的光合作用为什么能够在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有哪些结构与物质适于光反应和暗反应?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开展“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及相互间的讨论,并充分发表各组的观点,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能较深刻地从叶绿体的结构方面去理解叶绿体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细胞器,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充满了活力,也让同学感悟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道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很好地实施。

4.努力创设情境,达到以境育情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如学习“染色体数目变异”时,先不急于讲解有关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而是播放舟舟指挥交响乐的视频片段。在舟舟特殊外貌与优美乐曲声的极大反差中,同学们产生既赞赏又诧异的表情,借此契机,引导同学通过阅读及小组讨论,分析、总结21三体综合征特点及原因,同时,强调舟舟面对如此先天缺陷,不是气馁,而是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指挥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励志的教育效果。

5.重视评价的激励性

教师的激励性言语及肢体语言,不仅仅包含了对学生的肯定、赞美和表扬,更多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树立自信,具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课堂上要有计划的、有目的地进行分层教学,将难易不同的题目分配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以达到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内驱力,激活学生成功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自信心。

长期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对高中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敢于创新,以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使学生保持乐学的状态,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上一篇:增强二次备课意识构建及时反馈课堂 下一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别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