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时间:2022-09-27 07:32:22

高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摘要】 目的 考察高中生应对方式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只在极少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差异,父亲在外打工对其子女应对方式无影响,母亲在外打工只在求助因子上有影响;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有利于其自我和谐,而采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不利于其自我和谐。

【关键词】 应对方式;自我和谐;高中生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harmony and Coping Styl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u Ying, Wang Da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oping Styl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harmony and coping styles. Methods Two hundred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harmony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or two of coping styles in gender and the state of their home, the using of coping style has no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whose father working in their own city or other city, also their mother; Scores of copying styles were correlated with self-harmony. Conclusion The use of solving problem and seeking help has advantage to self-harmony, and the use of fantasy, avoiding and rationalizing has disadvantage to self-harmony.

【Key words】 Coping style; Self-harmon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Rogers人格理论中的概念,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根据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包括个体对外界及自己的知觉)与自身有关的知觉和意义。同时,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为了维持自我和谐,个体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这样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摆脱精神紧张的自我心理适应和心理支持机制,可简单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间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对个体的自我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探讨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研究较多[1,2],但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的却不多[3]。探讨高中生面临生活压力的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对于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某高级中学一年级2个班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4份,其中男生98人,女生96人;来自农村家庭的有155人,城市的有39人;父亲在外地打工的有53人,母亲在外地打工的有17人;平均年龄为17岁。

1.2 方法

1.2.1 自我和谐量表 采用根据Rogers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4]。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记分制,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件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

1.2.2 应付方式问卷 肖计划编制修订,由62个项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此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

1.2.3 施测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高中生应对方式情况 不同性别高中生只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P=0.016);不同家庭所在地高中生在求助和合理化因子上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2,P=0.043和t=-2.418,P=0.019);其父亲是否在外地打工的高中生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母亲是否在外地打工的高中生只在求助因子上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

2.2 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解决问题、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

2.3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个体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预测程度,运用逐步多元回归,以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考察6种应对方式的回归效应。见表2。自责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和谐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的灵活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

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其应对方式只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这与李彦章等人(2004)的研究[5]基本一致。来自农村和城市的高中生其应对方式在求助和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来自城市的高中生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更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对方式。父亲在外打工对高中生的应对方式无显著影响,而母亲在外打工只对高中生在求助方面有显著影响,这与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扶养人,孩子遇到问题倾向于向母亲求助、寻求母亲的理解和安慰有关。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相关显著,应对方式能有效地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其中进入回归方程的预测因子主要有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解决问题对自我的灵活性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自我和谐总分、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自责和幻想对自我和谐总分也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这是因为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使用能使人们以积极的心态缓解内心冲突、调节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有助于心身健康。而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虽能暂时抑制引起内心矛盾冲突的念头、情绪或冲动,将这些矛盾与冲突或抑制、存放在潜意识中,或加以否认、回避,以暂时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与焦虑,但仍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其身心健康。这提醒人们在应激状态下要多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尽量少使用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

4 参考文献

[1]李莉,陈水平.女中专生自我和谐性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

[2]李志凯,崔冠宇,等.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

[3]刁俊荣,范玉霞,等.250名高中生自我和谐量表测查分析.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314-317

[5]李彦章,李敏,等.军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4,8(6)

(收稿时间:2007-08-10)

上一篇:学习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时间管理倾向的比较研... 下一篇: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