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应具有的责任性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27 06:22:16

小学语文应具有的责任性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基础课程教学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它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无论是促进社会发展还是传承社会文化,语文学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我们的国学。

正因为如此,对于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期间,我们曾有过成功,同样也有过失败。目前,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也正式展开,是适应了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在新课程旗帜的遮掩下诞生的,更具隐蔽性,为了使新课程、新理念、新思想真正能落到实处,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作为担任语文学科教学的工作者,更义不容辞。

1、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及其作用

语文是一门以语文知识为中介,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及其情感态度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但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必须认清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些基本特征。总而言之,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自身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语言特征,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二是思维特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诸方面;三是知识特征,包括语言、文字、材料、主题、结构、文体诸方面。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含义及其学科性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对语文学科它所承担的责任给一个准确、明晰的界定。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小学生应‘具有初步的读写听说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语文教学所承担的责任已不局限于对基本知识的传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在某些时候承担着比其他学科更为艰巨、更为多元的责任。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点,明确社会发展、变迁、经济发展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不断更新的一系列要求。从这一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兼具社会性与个体性。如果考虑到中国语文的特点,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振兴,语文学科的境界应该是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即追求最优化结构,多元性文明与创造性人格相融合的境界。

2、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研究可谓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从目前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思想而言,我想把近期的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暂且称之为旧式教学,另一个阶段称之为新式教学。两种方式均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色,同样从前一种方式演变到第二中方式也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理念,但是每一种教学理念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旧的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混淆了教学中师生地位,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老师是知识的灌装者,用老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另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不能因材施教,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没有创造力的,缺乏情感体验,是死学。时代总是在向前发展的,每一种落后于时代的东西最终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观念日异变迁的大背景下,时代对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理念、新思想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但是不容乐观,在新思想的掩饰下,我们的教学却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趋于形式化。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虚假的气氛,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整节课学生反映良好,配合积极,多媒体播放有序,实际上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程式化,一切的课堂步骤都是在老师的有意安排下进行的,为了使整个过程能顺利进行,某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加分析,不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课后反映通常是对所学知识不甚了解,整节课像是在做秀、做游戏,其次,存在的新问题就是语文教学目标单一化,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文的文学性及其社会。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小学四年级的篇题为,《捞铁牛》的课文时,只注重对“水的浮力”知识的讲解,而对课文中语言、词语的分析却少之又少,课堂完全成了一节物理课。其实,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对相对于初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其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许多课文都是以热爱祖国、歌颂奉献等思想为中心的,带有很强的德育性质,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除“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又一品德教育课。所谓“文以载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再次,语文教学脱离社会。老师只是为完成自己的知识教学目标去教学,没有将学科向外延伸,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角,脱离了真正的教育目的。例如小学课文中一篇题为《古井》的文章,讲的是村口的一口古井,用自己的井水无私的向村民奉献,从不向人们索要什么,这就教育学生懂得奉献,很多老师只是到此为止,没有联系我们当今社会,让学生去观察社会、思考社会。只有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总之,在新的教学旗帜下,同样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更具隐蔽性,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

3、注重语文教学的多功能性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中国古代的课程也是一种综合课程。古代的“语文”课程实际上是文史哲的综合体,集中体现在弘扬道德、美化情趣,规范文字、发展语文、繁荣文学、传承文化等方面。这说明,古代的教育已是多元化,再具体一点就是语文教学具有多功能性,虽然当时不是现在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在小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为以向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一种启蒙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掌握基础性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识的,在这里不做多的叙述。

(2)弘扬道德

韩俞提倡“文以载道”。说明教学是可以进行德育培养的。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改过迁善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之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如果在教育中能使学生做到立志乐道、身体力行、自行自克、改过迁善,道德教育的目标就落到了实处。这些原则已经被今天的语文课程实践广泛吸收。当然,我们现在提倡的道德是与古人提倡的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让学生树立爱国爱人民的思想,要懂得关心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信等。

(3)美化教育

“美育”这一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 中首先明确提出的。他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尽量要让学生去欣赏美,领略美,一篇写景的课文,一首抒情的小诗,一段感人的故事,一个亮丽的人物形象,都可以成为美的素材。让学生去想象,理解美,简言之,生活即美。

(4)进行宣传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宣传社会热点话题,例如注意环境保护、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积极申奥等,实际上,在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里就有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话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相机而教。

(5)弘扬文学,传承文化

我们说语文既是一门人文学,又是一门工具学,祖国的历史辉煌,文化灿烂。每一朝代,每一个时期的文化各有特色,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学,发扬祖国文化精神,语文教学不可推卸地承担这一重任。在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的名言名句、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6)情感教育

在所有的基础教学课程里面,语文可以说是最好的表达感情的一门学科了。既然他是一门人文学,那么在此之中就包涵了许多符合人性的东西,这些内容往往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常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许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或许是一首明丽的小诗,也或许是一首感情激昂、催人奋发的现代诗等,各种题材白花齐放,让人应接不暇,里面的景让人留恋,里面的情催人泪下,所以说,一节好的语文课,那跟一台录音机播放有何两样?应此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是在进行情感培养、是在召唤人性,这对于影响学生的身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激发兴趣

现在的课文,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学科间的穿插已是相当普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与其它学科相关的知识,或是一些专业名词,例如“维和部队”、“石笋”、“生物共栖”、“改革开放”等。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去激发学生,让他们对自然科学,如数学、生物、历史、政治知识产生兴趣,从各方面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例如像《圆明园的毁灭》教育学生去关心历史,关心国家大事,《在南极的日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等。我们不能保证学生成为全才,但我们要努力使他们成为一个全才。

当然,语文应具有的责任性远不止以上这些,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现状分析与调整措施 下一篇: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