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前景

时间:2022-09-27 05:21:10

非洲2050年的愿景值得期待。

《2050年的非洲》一书的调研和思索,多是基于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并结合非洲现实做出的,更多的分析则是基于宏观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模型而做。其结论令人乐观——2050年的非洲如果寻找到恰当的路径,将呈现其崛起的美好图景。 崛起的非洲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做的对于2050年的非洲的展望并不能被认为是一种预测结果,而仅仅是许多可能出现的结果中的一种而已。我们假设:劳动力充裕型国家会通过自由贸易而提高国民工资,从而使国民生活水平与世界水平趋同;资本劳动比例较低的国家会进行资本深化改革;更为重要的是,非洲会加速提高生产率水平,逐渐赶上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如果非洲能够将其自身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非洲的这次转型得以成功实现的话,那么到2050年,非洲大陆将从总体上展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社会繁荣团结、人民安居乐业。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非洲大陆最显著的转变将是贫穷和不平等现象的大大减少。广大劳动者不仅能获得工作,而且能转移到生产率更高、稳定性更强、薪酬待遇更优厚的工作岗位上。服务业和制造业吸纳的劳动力会增加。大多数非洲人将成为中产阶级,因此而带来更多的服务需求。人口转型将会发生,生育率大幅降低,死亡率也大幅降低,从而人力资本投资会大幅增加,这对于促进经济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意义。最终结果当然是人均收入也大幅增长,收入和政治参与度方面的不平等随之减少。城镇化加速,60%的非洲人民将居住在大大小小的城镇,90%的经济活动(GDP)将发生在蓬勃发展的城镇中。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将催生更好的政府管理,非洲大陆有能力为全民提供安全、法律及主要社会服务,非洲人民将最终摆脱冲突和暴力的诅咒。

其次是经济欣欣向荣。非洲经济的竞争力和生产力日益提升,由此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熟练工人,这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私人部门将成为创造就业的发动机,并激发经济的多样性发展。非洲企业将服务于更大的区域市场。农业生产率将提高,并带来农产品产量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非洲大陆将成为全球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同时农业人口比例将减少。非洲将继续为世界提供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不过它将收取更大比例的租金并把这些资源投资到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到2050年,非洲将有二三十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较小的企业则将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它们再不用为获得稳定的电力、水源、卫生和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而发愁。

再次是非洲大陆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到2050年,非洲大陆将全面实现一体化。在这个一体化市场中,商品、资本和人员都将实现自由地跨国流动。非洲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将更多地建立在平等的贸易、投资、技术和知识交流的基础上,双边或有条件的国外援助关系将被贸易和投资关系所取代。非洲将成为世界上一个有吸引力的消费市场以及国际FDI优先选择地。

具体来看,2050年非洲的几个主要指标将很有可能呈现出下面的情景:

*人均收入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增长6倍的水平,即从现在的2900美元(按照2010年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攀升到17500美元(见图1)。不过,即便如此,2050年非洲的人均收入仍将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如今只有四分之一)。

* 非洲总人口将达到20亿,其中技术熟练劳动力将达到11亿。届时,非洲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地区,将像东亚过去三四十年所经历的那样,大幅收获人口红利。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大多数人口将居住在城镇中。14亿人将跨入中产阶级行列,也就是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会是中产阶级(见图2)。

*贫困人口绝对数将减少3亿,即减少85%,届时的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将少于5000万人,绝对贫困完全被消除(见图3)。

*2012年至2050年,通过维持年均6.6%的GDP增长率(在过去15年间,这一增长率为4.5%),非洲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7%增加到占9%的水平(见图4)。

*99%的非洲地区将享受到稳定的能源、清洁的水源、基本医疗、初高等教育、卫生保健等社会保障与福利供给。

这些展望并非白日做梦或痴心妄想,类似的转型结果已经在若干国家中得到实现。

当然,失败的情况也是有的,如改革陷入泥潭或是政府不再履行承诺都会导致失败结果的出现。但有一点却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不论结果好坏都可以从国家领导人的行动中找到原因,领导人的所作所为在非洲比自然资源禀赋或者外部环境通常会更加重要。 关键是提升经济竞争力

非洲要成功实现其宏伟愿景,最重要的还是要将经济发展摆在最优先的位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促进非洲的快速发展,重点在于提升其经济竞争力。

非洲的经济从1995年开始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从1995年开始,非洲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与世界同步增减,它的增长主要源于全球市场对其自然资源的强劲需求,加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的推进。外援的增加以及债务减免也对其配套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总体看来,非洲经济增长依然很不稳定,目前的经济增长好形势有四分之一的比重直接源于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自然资源产品的商品价格上涨。

有研究表明,只要贸易条件下降10%,那么GDP增长就会下降2%。从就业情况来看,以联合国关于非洲人口低增长率预期为基础,有预测认为,非洲的劳动年龄人口(20岁 - 64岁)将从2010年的4.7亿增加到2050年的11亿,这表明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600万。这说明非洲的就业压力一直都会很大,由于非洲90%的工作岗位是由私人部门提供的,这也对私营部门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非洲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与就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都要求非洲各国必须追求就业密集型经济增长,进而要求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其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重要的是促进其经济更加多元化,从单一的初级产品出口转变为高生产率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活动,例如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时要促进出口的持续增长,这也要求其全球竞争力与生产率得以不断提升。

除了极少数国家,目前整个非洲大陆国家的全球竞争力都很低。以大家广为接受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CI)作为标准来看, 在GCI12个竞争力支柱项目中(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与初等教育、市场规模,等等),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的此项指数排名在世界前50位,除了南非(52位)、毛里求斯(54位)、卢旺达(63位)和摩洛哥(70位), 其他非洲国家基本上都排在最后。非洲的出口产品结构十分单一,基本上集中于石油、矿产和农产品三类自然资源性产品上。

目前,制约非洲经济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两个因素表现得比较突出。一是投资环境比较差,这表现为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都比较差,如道路、交通、排水系统、饮用水、运输、物流、通信技术等都比较差,同时在市场准入、质量监管、政府效率、法治、遏制腐败等方面也都不尽如人意,这样就使得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就比较低,竞争力就不强。二是人力资本开发不够,非洲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相对低于其他地区。

通过我们的研究,认为非洲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找到提升经济竞争力的路径。

首先,通过促进竞争而提升竞争力。政府需要推行鼓励竞争的政策,同时也需要抑制反对竞争的行为(政府或者私人垄断者、既得利益者等),减少不必要的企业准入及退出的规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了资源从低生产率的企业向高生产率企业的流动。相关监管部门的任务就是促使不同规模的公司能够公平竞争。

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非正式公司、农户等更加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与公共服务,政府应该帮助它们争取机会进入像金融服务这样的领域。政府应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而减少繁杂的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以使国内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变得更加富有竞争力。

政府还要创造条件加强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之间、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农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供需联系,从而促成它们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通过“整合”方式而扩大市场,促进贸易发展。非洲的单一市场都很小,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方式来逐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非洲市场,包括商品、服务与人员流动等方面。开放市场、消除壁垒(包括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及边界壁垒等)、统一贸易与投资制度,促进非洲内部的跨境贸易与投资的发展。

此外,如果非洲的企业还需要将视野从本国市场拓展到更大的区域乃至全球市场,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非洲劳动力在未来将有一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加上城市化的推进,非洲的企业就必须向国际市场开拓业务,否则根本就无法安置如此众多的劳动力。

总之,促进竞争的政策与不断扩张的更大市场将提供更多的机遇,为国内投资或FDI提供动力。同时,非洲的出口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其出口市场可以拓展到更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更重要的是,非洲经济可以因此融入全球供应链。 促进竞争的政策与不断扩张的更大市场将提供更多的机遇,为国内投资或 FDI 提供动力。

再次,通过创新和创业而促进技术开发。这些年来,由于非洲通过贸易、FDI、侨民与互联网传播等多种途径所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非洲国家建立起一个扩散与鼓励使用新技术的机制。

为此,非洲需要大幅提高其公民的教育水平,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增大投资,尤其是早期的技术发展与基层创新。对于那些基础设施(包括商业环境、金融服务、大学教育、知识产权保护、风险资本、税收制度、会计、审计、法律等)良好的国家,如南非、毛里求斯、博茨瓦纳等,则可以考虑通过企业家的创新而带动技术开发。

目前,非洲国家的R&D占GDP的比重仅仅只有0.4%,需要逐步提高到2%-3%的水平。FDI也可以引入一些技术与管理。另外,科技创新也需要考虑惠及穷人的问题,创新的产品与服务要使贫困人口能够消费得起。

最后,通过改善商业环境,促进私人部门加速发展。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环境,使企业可以自由进出不同的行业,并获得持久的发展,而不受规章以及其他障碍的约束。这样一种环境对于家庭小作坊成长为中小企业并进一步成长成为大型企业至关重要。

通过调研表明,这样几个方面比较重要:一是政府需要制定完备而简洁的法规;二是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来消除自由裁量权、问责制的缺乏与垄断的盛行;三是政府不仅要执行法治,也要恪守法治;四是为了形成更高的金融储蓄,深化金融中介水平并最终发展出一个动态的国内资本市场,一个先进高效的金融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政府与公共部门在上述行动纲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最终还是会主要由私人部门(也包括国外的私人部门)来达到这些目标。 作者卡里斯托·马达沃为乔治城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访问教授;阿尼尔·苏德为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袁铮、范莎、潘舟翻译

上一篇:人物志 25期 下一篇:查尔斯·鲍威尔:“撒切尔主义”及其对中国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