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8 17:34:54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1

1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广泛,各种年龄段、不同种群的生猪都易感,非洲猪瘟的自然宿主主要是软蜱,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媒介,它可以长时间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当家猪感染后会表现出急性型、慢性型、超急性型、亚临床型四种病症。其次,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广泛,患猪接触过的饲料、泔水、垫料以及患猪的粪便等都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都会造成健康猪的感染。此外,自然宿主软蜱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软蜱叮咬过患猪后再次叮咬健康猪也会造成病毒的传播。最后,肉制品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非洲猪瘟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制作的肉制品中,随着商品的流通远距离传播。

2非洲猪瘟防控中的风险要素

2.1贸易往来。贸易往来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猪的新品种引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和检查,或者调运过程的不合理都会造成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2.2生物媒介传播。生物媒介传播会造成一个区域内非洲猪瘟的暴发,非洲猪瘟本身除了有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之外,其传播的距离有限,通常在同一个养殖场内传播。但通过生物媒介的传播,也就是钝缘蜱虫的叮咬,通过叮咬吸取患猪的血液之后就携带了非洲猪瘟病毒,在长时间的飞行中大面积的散播非洲猪瘟病毒。除钝缘蜱虫外,一些吸血昆虫也会造成非洲猪瘟的扩散。2.3冻精引进。一些养殖场会为了提高饲料的使用效率和缩短生猪生长的周期,从而引进外国的种猪冻精进行本地猪的改良引种,来加快生猪的生长速度,提高母猪品种的质量。然而,种猪及其中可能会长期存在一定的非洲猪瘟病毒,在引进冻精的过程中造成病毒的传播。2.4野猪接触传播。野猪会通过吃死亡病猪的尸体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在非洲猪瘟传染的区域,进一步加快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危险群体和主要群体。

3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3.1加强边关防控。边关防控是国家防止非洲猪瘟病毒传入的重要防线,严禁夹带动物及其制品入境、严格落实出入境检验检疫,检疫部门对引进的猪种、冻精、胚胎、猪肉及其制品等严格进行检疫。同时,也要对其入境工具、车辆严格检查、消毒和登记,防止非洲猪瘟病毒通过工具机械传播。另外,要严格禁止有非洲猪瘟疫情国家或地区的猪、产品等入境,最后,要对来往我国或途经我国的国际航班、船舶、火车等交通工具上产生的泔水和废弃物做好无害化处理。3.2强化调运监督管理。未经消毒处理和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车辆在进行生猪的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是造成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生猪的调运过程中,要严格强化调运监督管理,严格检查生猪运输车辆,做好全面地消毒,尤其是对于跨省的生猪以及产品,加强监管和检疫。对于生猪调运人员来说,要严格遵守生猪调运监督管理规范,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1]。3.3强化检疫、监测监督。检疫的流程、方式等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落实畜牧兽医的行政执法工作,落实检疫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强化检疫管理。各乡镇在进行检疫申报之后,兽医组织及时前往指定的地点现场检疫,并将检疫申报、检疫证明等各项资料提供给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单位或个人申报须凭借养殖场的委托书进行检疫申报。对于无养殖档案记录或记录不全或生猪产地不明的行为不出具检疫证明。其次,做好生猪屠宰环节中的检疫监督,严格落实屠宰环节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检疫,对疑似患病的生猪要经过严格的检疫之后再处理,严禁擅自处理。3.4落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当地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落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当地动物防疫队伍的建设,明确各部门、个人的岗位责任,各部门明确分工、协调合作,设立具体的负责人,落实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清醒地认识动物防疫形式,统筹领导和安排防疫工作的开展。3.5强化排查监测。强化自身辖区内的排查监测,结合当地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周一排查,全面排查,不漏查。需要排查的地方包括各养殖场、屠宰场、生猪交易市场等。落实每次的检查,形成检查报告。其次,对于发病猪和患病死亡的生猪做好重点的监测和检疫,发病猪和死亡猪做好无公害处理,杜绝流通。最后,对养殖场、屠宰场、生猪交易市场等做好消毒工作及消毒检查,严格落实消毒任务,收集相应的消毒工作报告,突击检查消毒工作的进行情况。3.6强化宣传培训。通过强化宣传培训,强化养殖户和当地群众对非洲猪瘟的认识,使其认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从而自发参与非洲猪瘟的防控,通过电视、广播、发放宣传册、悬挂条幅的方式宣传,另外,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新媒体的渠道宣传,强化宣传的覆盖面[2]。3.7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养殖场要建立良好的安全屏障。通过修建沟渠、围栏、实心墙等将养殖场与外界分离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开。控制隔离舍、粪污处理区等疫病高风险区的物品、人员在产房、保育舍等低风险区的使用和交叉活动。其次,强化猪群的管理,尤其是引进猪种和要严格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质量评估,引进的生猪隔离30d以上,猪群内部实行批次化管理。此外,落实人员、车辆、饲料、饮水等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车辆等严格消毒,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更衣、消毒、换鞋制度。定期检查水箱和饮水管道,严格按照规范接种疫苗,做到一猪一针头,医疗废弃物、废弃疫苗瓶等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4结语

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当前并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政府、兽医组织、养殖场等相关机构要强化非洲猪瘟的防控,通过强化各方面的监督和检疫管理,全面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从源头上将非洲猪瘟病毒扼杀在摇篮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9(1):83-84.

[2]杨万奎.非洲猪瘟防控措施[J].国外畜牧学,2020(1):56-57.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2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动物防疫责任

镇党委、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牧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由各村支部书记、畜牧、公安、工商、林业草原.财政.医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领导组织。以保免疫密度、保免疫质量和防控非洲猪瘟为目地,各相关单位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明确各部门分工,强化部门联防联控机制,依法督促落实畜禽养殖、贩运、交易、屠宰、加工各环节防疫主题责任,完善动物疫情统一规范制度,涉及疫情相关信息的,由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如实向社会公开,切实加强疫情管理,公安部门会依法严厉打击对动物重大疫病的造谣、传谣行为。

二、加强养殖场(户)防疫监管

(一)加强宣传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各村和畜牧站要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和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宣传栏、微信群等形式宣传动物重大疫病可防可控,做好防疫,不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畜禽,实现标准化养殖,落实封闭养殖,完善清洗消毒,不断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防疫能力,建立完善养殖档案,加施牲畜耳标,实现可追溯。

(二)落实关键防控措施。各村和畜牧站联合做好养殖场(户)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免疫工作,坚持做到100%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95%以上,指导养殖户做好自身防护,坚持经常清洗畜舍,制定消毒制度,坚持经常消毒,病死畜禽送到各村指定的畜禽无害化处理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养殖场区门口设消毒池,出入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清洗消毒。政府、公安、畜牧、工商等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实行严厉处罚。

(三)加强所辖区域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各村安排专人和车辆,对本辖区内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强宣传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危害,造成疫情的扩散,是一种违法行为,并做好监督和及时向村委会汇报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的人。

(四)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当前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人畜共患等疾病防控形势严峻,餐厨废弃物是造成非洲猪瘟和其它疫病传播的重要一环,要坚决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畜禽,工商要做好我镇所有餐厅剩余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等工作,对收购、出卖餐厨剩余物用于饲喂畜禽的个人和餐馆进行严厉处罚。畜牧站做好养殖户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畜禽的排查工作,对所有餐厨剩余物饲喂畜禽的养殖户及时进行制止并及时上报。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禁止直接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的宣传力度。

三、规范动物检疫和屠宰场监管

(一)严格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官方兽医严格执行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开展检疫,做到有申报,有受理,按照要求规范填写产地检疫证明。强化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完善运输工具设备设施清洗消毒,坚决消除运输工具传播疫情的风险。

(二)严肃查处违规出证行为。要加强对检疫出证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明确出证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对开具虚假检疫证明、不检疫出证、违规出证以及违规使用、倒卖产地检疫证明等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严格屠宰场、市场监管。动物卫生监督督促定点屠宰场严格履行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防止病死动物和未经检疫、检疫不合格的动物进入屠宰场,对病死动物实施无害化处理,生猪屠宰场要规范做好屠宰动物入场、肉品品质检验、动物产品出厂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记录,加大对私屠滥宰的处罚力度持续打击注水注药、屠宰贩卖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工商负责对市场上畜禽产品不定期检查,查证验物,坚决禁止不经检疫、检验的畜禽产品进入市场销售。

四、做好动物免疫工作

2020年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已经开始,我镇按照县农业农村局安排部署,正在对畜禽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猪瘟、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进行集中免疫,畜牧站和各村对所有应免畜禽全部免疫,做到不漏一村、一户、一畜禽,免疫率全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率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相应要求。防疫同时做好防控非洲猪瘟的宣传排查工作,对所有畜禽养殖户畜舍进行地毯式消毒,另外对规模户、大户对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消毒药进行发放。做好从源头消毒灭源工作。

五、对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严肃追责问责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3

依法规范推进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职责分工

(一)县畜牧水产局负责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和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全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定专人负责,设立县级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组,承担技术指导和现场调查,汇总全县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数据,开展分析评估,组织起草流行病学调查评估报告。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县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各乡镇、开发区要依据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同时要做好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估工作,定期报送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纳入动物防疫和疫控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必要的时间、车辆和工作经费,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相关单位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2、协调指导,形成合力。县畜牧水产局积极协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提供畜牧业生产和检疫监管数据,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工作。

3、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办班讲课、以会代训、模拟演练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重点培训调查方法、技巧、信息报送等内容,切实提升乡镇、开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的整体能力和业务水平。

4、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县畜牧水产局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健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评估和工作报告机制,系统、科学、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当地畜牧业养殖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际情况,具体细化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报送信息,定期开展分析评估,为动物疫情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善于总结分析,及时反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后,组织实施机构人员要认真总结分析,做好分析评估,积累资料,及时反馈有关调查信息和检测结果,交流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意见,指导被调查的养殖企业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10日前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半年度和年度动物流行病学总结与分析报告。

四、调查方式

依据不同调查目的和任务,设置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常规流行病学调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等调查方式。

(一)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紧急情况

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县畜牧水产局及时上报上级兽医主管部门,并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市级流调专家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1.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1.2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1.3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1.4牛瘟、牛肺疫、马鼻疽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疫病再次发生;

1.5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2.目的任务

2.1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控制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2.2探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3.工作程序

3.1各乡镇、开发区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县畜牧水产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全方位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按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要求,详细、全面、准确收集相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3.4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必要时,由市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进行复核确认。

4.工作要求

4.1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封锁与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4.2疫情解除封锁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县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3各乡镇、开发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报工作,并建立系统档案封存。

(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地畜禽饲养情况分病种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禽病,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主要家畜疫病,布病、结核病等主要共患病调查,并结合本地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流通情况,分析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

1.主要禽病调查

1.1调查目的。分析禽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感染发病情况,分析病毒遗传演化趋势,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1.2调查范围。综合考虑家禽饲养数量与分布,选择在双墩、造甲等家禽(肉鸡)饲养集中乡镇,作为县级禽病调查地区,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3调查方式。选择2个乡镇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1.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分别于5月上旬和11月上旬根据需要开展一次调查,每次随机选择1个种禽场、1个商品代养禽场、2个行政村。在每个养禽场采集30只家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在每个行政村选择5个以上的家禽散养户(家禽养殖数量少于100只)采集30只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

2.猪疫病调查

2.1调查目的。掌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疫病流行动态、分析发病趋势,评估防控效果。

2.2调查范围:选择水湖、朱巷两个生猪养殖密集乡镇作为重点调查点。根据工作需要,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2.3调查方式与时间。

⑴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调查。每季度开展1次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问卷调查,在部分种猪场采集血清样品,了解种猪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疫病流行态势。

⑵猪群疫病监测。①临床健康猪群监测。选择1个屠宰场开展采样检测,采集15份组织样品(淋巴结、肺脏、脾脏等)5月、9月各实施一次。②发病猪群监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时要收集、冷冻保存发病猪组织病料(每年不少于10份),分别于4月底、10月底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并同期报送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3)配合市中心做好家畜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调查疫苗种类包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经典毒株猪蓝耳病疫苗、猪瘟脾淋苗、猪瘟原代细胞苗、猪瘟传代细胞苗、亚洲I型-O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O型口蹄疫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主要调查猪瘟脾淋苗中细胞苗掺加情况、其他细胞源活疫苗的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圆环病毒等外源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招标疫苗的使用情况、副反应、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

3.布病与结核病调查

3.1目的:了解牛、羊和猪布病、牛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风险因素,指导“两病”防控。

3.2范围:双墩、造甲作为动物布病与结核病流行病学调点乡镇。每年选择2个奶牛场、1个羊场和5个散养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3.3调查内容与方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根据各乡镇牲畜饲养情况,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工作。调查指标包括:牛场与羊场能繁母畜的流产率与空怀率、母牛胎衣不下率、个体抗体监测阳性率与场群阳性率,结核病畜阳性检出率、病畜无害化处置情况、人间新病病例数。

严格按照农业部“两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每年春秋两季普遍开展牛布病与结核病检疫监测工作,评估我县“两病”致病因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3.4调查时间:5月至11月间。

3.5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三)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启动专项调查研究,为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动物疫病防控与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1.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1.1目的:了解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开展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研究;分析环境微生物与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1.2范围:我县选择规模养殖场、专业户各2个,定期采集畜禽饮用水、饲料、土壤和空气样品,进行相关致病微生物检测分析。

1.3时间要求: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采样检测工作,可与疫病调查工作同步开展。

1.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2.仔猪腹泻疫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2.1调查目的:了解仔猪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各乡镇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分析主要致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2.2调查范围。相关乡镇,以水湖、朱巷为主。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2.3调查内容和方式。采取养殖场免疫情况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调查:

2.3.12010年以来的疫情流行现状及特点;

2.3.2当地在疫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及防控效果;

2.3.3采集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相关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开展主要致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3.4调查时间。2012年3月、12月各进行一次。期间如发生此类疫情,应及时开展现场调查。

2.4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4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四种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二、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3月中旬,各村委会要认真组织发动,传达贯彻国家、省、市、县、乡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建立健全动物防疫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签订目标责任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落实经费。各村委会要及时落实防疫工作经费,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所需的经费落实到位。

3、集中免疫。3月中旬至4月28日,对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实行集中强制免疫,各村委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免疫进度,确保于4月28日前全面完成集中强制免疫任务。

4、督查总结。春防期间,将不定期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督促检查。防疫结束后,各村防疫员要对春防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5月中上旬,县政府将对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全面检查,检查主要针对各村落实“五个一”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和强制免疫计划的实施情况,同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乡畜牧兽医站也将对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抽查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汇总通报,对免疫不达标的村、场应按规定进行重新免疫,确保免疫质量达标。

三、工作要求

1、加强春防工作的领导。今年春季强制免疫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村委会务必高度重视,根据本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动物防疫责任制,将强制免疫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

2、加强疫苗管理,保障疫苗供应。各村防疫员要加强疫苗供应管理,建立完整疫苗领取和分发台帐,依照辖区内畜禽存栏情况安排好强制免疫疫苗的使用计划,加强对规模自免户自购疫苗的使用管理工作。

3、规范强制免疫注射工作。严格按照免疫方案,规范操作,加强村级防疫员的技术培训,科学开展免疫工作,切实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在免疫同时做好二维码耳标的佩戴、做好免疫记录;免疫过程中防疫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各项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4、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各村要做到养殖户有免疫证,养殖场有免疫记录档案。对规模畜禽饲养场,要监督其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和免疫记录;对散养畜禽,要以自然村为单位,做好免疫记录,并由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村级动物防疫员签字确认。同时要规范免疫记录,做到免疫记录、免疫证和免疫统计表的数据一致。免疫结束时,村防疫员要建立区域范围内有畜禽的免疫档案,做好免疫统计。

5、及时上报免疫进展。实行免疫进度周报制度,即每周二下午下班前,将一周来免疫情况,用省制定的统一报表报告免疫进度。

6、开展防控工作督查。各村委会要建立督查制度,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督查方案,对每一阶段强制免疫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彻底消除免疫空白点和免疫死角,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落实。

四、免疫计划

1、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计划

(1)要求:对所有鸡、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鸽子、鹌鹑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

(2)免疫程序: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禽实施集中强制免疫。规模场免疫程序:

①种鸡、蛋鸡免疫:7~14日龄初免,3~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开产前强化免疫1次,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②商品代肉鸡免疫:7~10日龄免疫一次,饲养周期超过2个月的,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加强免疫一次。

③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雏鸭、雏鹅14~21日龄初免,间隔3~4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④商品肉鸭免疫:肉鸭7~10日龄免疫一次,饲养周期超过2个月的,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加强免疫一次。

⑤商品肉鹅免疫:肉鹅7~10日龄初免,3~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⑥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根据饲养用途,参考鸡的相应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3)调运家禽免疫:对调出县境的种禽或其他非屠宰家禽,可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4)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对受威胁区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根据免疫效果监测情况,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5)使用疫苗种类: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5株、H5N1Re-5株+H9N2Re-2株)。

(6)监测:5月中下旬开展春季集中监测,监测数量依据《县2012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进行。

2、牲畜口蹄疫免疫计划

(1)要求:对所有猪进行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2)免疫程序:规模养殖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畜实施集中强制免疫。规模场免疫程序:

①仔猪、羊羔:25~35日龄初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猪、羊的一半。

②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免疫剂量是成年牛的一半。

③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3)调运家畜免疫: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畜,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4)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强制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根据免疫效果监测情况,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5)使用疫苗种类:牛、羊、骆驼和鹿使用口蹄疫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猪使用口蹄疫型(OZK/93株)灭活疫苗。

(6)监测:5月中下旬开展春季集中监测,监测数量依据《县2012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进行。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计划

(1)要求:对所有猪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

①商品猪:仔猪断奶后初免。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疫后一个月加强免疫1次。

②种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

③种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

(3)使用疫苗各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

(4)监测:5月中下旬开展春季集中监测,监测数量依据《县2012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进行。

4、猪瘟免疫计划

(1)要求:对所有猪进行猪瘟强制免疫。

(2)免疫程序:规模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生猪实施集中强制免疫。规模场免疫程序:

①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②种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发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

(3)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所有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4)使用疫苗各类:政府招标专用猪瘟活疫苗。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精神,紧紧围绕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防控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动物防疫24字方针,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等工作环节,科学防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确保畜产品供应、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成绩。

二、总体目标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规模场常年维持在100%以上,散养户维持在95%以上,狂犬病免疫密度在8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在免疫的同时,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对猪、牛、羊加挂免疫标识,并上传免疫信息,养殖环节耳标佩戴率要求在95%以上,进入流通环节的生猪耳标佩戴率要求达到100%,防疫信息上传率达95%以上。

三、工作要求

1、落实防疫职责,确保保障到位。各地要充分认清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地方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总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组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动物防疫队伍,落实具体免疫操作人员,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强制免疫“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及时足额落实强制免疫所需的疫苗、器材、监测、“购买服务”等的物资经费和工作经费,保证免疫密度。各有关部门要依法配合做好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实施工作。

2、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完成任务。各地要按照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指标,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按照区指挥部要求及时组织春、秋季集中免疫和落实夏、冬防疫攻坚战行动。同时,制定每月的“免疫周”和“免疫日”,及时对散养畜禽进行集中补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继续加强对犬类狂犬病的免疫力度,组织人员,落实资金和措施。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各地要切实做好村级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要求操作规范,疫苗使用正确,免疫剂量合理,应激处置规范。免疫时要按规定更换注射针头,做好各项消毒工作,挂好免疫标识,防止人为传播疫情。对养殖户畜禽存栏、出栏及免疫等情况要有详细记录,特别要做好免疫用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记录,免疫家畜“二维码”标识佩戴,并开展免疫信息采集和上传,做到信息、记录与标识相符。

4、加强疫苗监管,确保免疫到位。各地要切实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政策性疫苗的管理、运输、保存和发放工作,保证疫苗质量。要进一步完善疫苗领用台帐和定期盘点制度,确保疫苗管理和档案记录规范。严禁养殖场户从其他渠道私自调用或转让政策性疫苗。

5、加强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区防指办将对所有镇、街道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对区级疫情监测点(由区畜牧兽医局确定)常年开展跟踪监测。在春、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将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集中监测和评估,要求各地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对免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要严格按照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的要求,及时调查分析原因,并实施加强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坚决杜绝饲养场(户)只领苗不免疫现象。

6、加强免疫监管,强化督促检查。各地要进一步健全重点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责任人制度,督促做好各项免疫措施和防控制度落实。要督促养殖场做好免疫程序备案,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区防指办将在每季度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评估,掌握免疫工作进度,对免疫进展缓慢,特别是免疫密度排名靠后的镇、街道和免疫空白饲养场,下达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三、免疫方案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应免家禽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家禽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家禽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家禽实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免疫程序如下:

(1)肉禽免疫。7—10日龄时进行首免,饲养期超过60日龄的肉禽必须在首免后2—3周加强免疫一次。

(2)种鸡、蛋鸡免疫。7—14日龄时进行首免,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3)种鸭、种鹅、蛋鸭、蛋鹅免疫。14—21日龄时进行首免,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4)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免疫。根据饲养用途,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5)调运家禽免疫。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用家禽,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2个月的,或调出省境的屠宰用家禽,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3个月的,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按要求进行强化免疫的(未到首免日龄的雏鸡除外),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6)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鸡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产蛋鸡可采用以下程序和疫苗:首免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免疫,二免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和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4株)同时免疫,产蛋前再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和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4株)同时免疫,水禽仍使用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5株),禁止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替代单苗免疫。

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参考鸡的免疫。

(二)口蹄疫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鹿进行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还需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应免家畜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家畜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口蹄疫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场家畜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月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仔猪、羔羊在28—35日龄时进行首免,犊牛一般在90日龄时进行首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猪、羊、牛的一半,所有家畜在首免后4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奶牛免疫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强化营养供应,及时、正确应对应激反应。

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用家畜,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2个月的,调出省境的屠宰用家畜,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3个月的,要在调运前3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按要求进行强化免疫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猪使用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双抗原),牛、羊、鹿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奶牛还需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镇、街道散养场、户所有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强制免疫,区级规模猪场要逐步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场生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饲养生猪实施程序免疫。

商品仔猪断奶后进行首免,如使用灭活苗首免的,必须在首免后4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使用活疫苗的,可在4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种猪在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种母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则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健康生猪使用活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生猪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使用普通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养殖场(户)可自行选择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免疫,首次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场(户)要求一年内有使用过普通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基础。

(四)猪瘟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猪实施猪瘟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应免生猪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生猪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生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猪瘟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生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饲养生猪实施程序免疫。

仔猪在2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也可根据乳猪的母源抗体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首免日龄,首免后4—6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3次,也可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政府招标专用猪瘟活疫苗进行免疫。

(五)狂犬病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犬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免疫密度维持在85%以上,防止狂犬病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对新生幼犬3月龄时进行首免,12月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年春季用疫苗加强免疫1次,秋季补免。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犬猫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犬猫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政府招标犬用狂犬病活疫苗进行免疫。

(六)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方案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6

关键词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畜禽免疫;方式转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270-03

动物疫病是危害畜牧业和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我国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动物疫病采取免疫为主的防控措施,并以《动物防疫法》规定,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免疫是防控动物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1]。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转变畜禽免疫方式、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已成为动物疫控的重要任务。该文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结合保山市动物防疫工作实际,对转变畜禽免疫方式的意义、内容、目标、措施进行探讨,以为推动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发展、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转变畜禽免疫方式的意义

1.1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国外传入或国内新发现的动物疫病已达30多种。目前,我国每年因畜禽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百亿元。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等动物疫病对我国形成新的威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打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周边国家和地区严峻的疫情形势对我国构成严重的威胁。自2010年以来,全球39个国家相继发生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而紧邻云南省的缅甸、越南又是重疫区老疫区,新传入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新传入的缅甸98谱系口蹄疫病毒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致死率高[2]。国内疫情形势也非常复杂,猪瘟、牛出败等老的疫病尚未消灭,新的疫病又在增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短期难以根除,随活畜禽及其产品流通量的增加,传播病毒风险增加,羊痘、小反刍兽疫、仔猪流行性腹泻传入的风险正在加大,人畜共患传染病如“奶牛两病”、狂犬病也呈上升趋势,动物疫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1.2 保山市动物疫控任务艰巨

保山市腾冲、龙陵与缅甸接壤,口岸众多,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保山市动物防疫任务十分艰巨。畜牧业是保山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2011年末全市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296.01万头、68.67万头、47.5万只、692.14万只,畜牧产值达5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14%。发展畜牧业最关键的环节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据2006—2011年的抽查,全市猪、牛、羊、禽平均疫病死亡率分别为2.06%、0.38%、1.33%、3.61%,较省下达畜禽死亡率控制指标3.00%、1.50%、2.00%、6.00%分别低0.94、1.12、0.67、2.39个百分点,疫病防控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保山市畜禽存栏基数大,按照2011年畜禽存栏数计算,如果防疫措施不力,导致畜禽死亡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全市每年就要多死亡畜禽10万头(只),按现价计算,每年畜禽死亡损失就要增加近4 000万元。如果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大。

1.3 加强畜禽免疫任务十分紧迫

长期以来,畜禽免疫以春、秋2季防疫为主,形成市、县部门安排布置,乡兽医站组织村防疫员实施的免疫工作格局。随着畜禽存栏数和病种数的增加,畜禽免疫任务成倍增加,繁重的免疫注射任务落到每村1~2名防疫员身上[3-4]。村防疫员是享受每月200~300元定补的农民技术员,文化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在缺乏有力宣传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免疫,免疫密度、质量难于保证。实践证明,这种仅依靠村防疫员自觉实施的免疫方式投入低,效率低,可靠性差。保山市畜牧业正处在一个从量到质转换的重要时期,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加强畜禽免疫的任务十分紧迫。随着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方式的改变,迫切要求转变畜禽免疫方式。只有转变畜禽免疫方式,才能克服老做法的不足,大力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构建牢固的免疫保护屏障,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转变畜禽免疫方式、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转变畜禽免疫方式的内容

2.1 向动物防疫政府负总责方式转变

动物防疫从业务部门大包干逐步向各级政府负总责的工作方式转变。国务院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应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建立动物防疫责任制,真正体现动物防疫政府负总责。

2.2 向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防疫工作方式转变

兽医部门工作从一般性开会布置到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防疫工作方式转变。落实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采取县级分片包干乡镇、乡级分片包干村,负责督促指导村级开展强制免疫工作,以及负责督促指导责任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按照程序开展畜禽免疫工作。

2.3 散养户畜禽免疫向“集中免疫、整村推进”方式转变

农村散养户免疫从防疫员“单打独斗”向推行“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免疫工作方式转变。除一些边远山区外,在畜禽主产区、养殖密集区、坝区采取2~3个村组成一个由乡、村、社干部和村防疫员组成的防疫队,以“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畜禽免疫,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五不漏”的要求,规范开展畜禽免疫注射,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

2.4 规模养殖畜禽免疫向部门监督下按程序免疫方式转变

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畜禽免疫从自发免疫向部门监督下按程序实施免疫方式转变,即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在动物卫生监督指导下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并按照分片包干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

3 转变畜禽免疫方式的目标

3.1 免疫密度质量达到农业部的要求

实现农业部要求“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4个病种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的免疫目标。

3.2 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控制在省农业厅的指标以内

实现云南省农业厅提出的在全省大力推进“动物免疫整村推进”,猪、牛、羊强制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0.2%以下的目标。

3.3 免疫档案规范化建设达到省农业厅确定的目标要求

按省要求达到畜禽免疫档案规范化管理程度达95%以上,其中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达100%,散养户免疫户口册发放使用达90%以上,整村推进示范乡镇兽医站电子免疫档案建立使用达100%。

3.4 畜禽疫病死亡率控制在省农业厅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全市猪、牛、羊、禽疫病死亡率控制在省级下的3.0%、1.5%、2.0%、6.0%以内。

3.5 动物防疫工作达到“两个确保”的总目标

按照“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 ”的24字防控方针要求,积极转变动物防疫工作方式,全面推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模式和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针两点同步免疫”免疫方式,落实“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防疫工作责任制,确保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

4 转变畜禽免疫方式的措施

4.1 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

在确保不泄密的前提下应加强对动物防疫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动物防疫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认识。争取政府对防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政府成为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者,成立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防疫经费、召开动员会、协调相关部门、宣传发动群众和组织开展辖区内的畜禽免疫工作。

4.2 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

针对保山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的实际,积极争取实施冷链体系建设项目,使市、县有与免疫任务相匹配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乡村有相应的冰柜、保温箱,确保疫苗冷链储运质量。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建议各级政府切实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将畜禽免疫、疫病监测、疫情诊断及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4.3 大力推进“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工作

按照云南省农业厅的要求,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在全市大力推行“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免疫方式,坚持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在动物卫生监督指导下实施程序化免疫,并按照分片包干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5]。对农村散养户因地制宜地推行“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同时对新补栏、新增畜禽及时补针。扎实推进4个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实现农业部提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的免疫目标,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4.4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

为检验免疫效果以及为免疫提供科学依据,市、县区动物疫控机构应认真开展免疫效果监测。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对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免疫效果及时进行监测。牛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在免疫21 d后,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免疫45 d后,抽取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凡免疫抗体阳性率达不到70%的,必须及时进行二次免疫。

4.5 不断规范畜禽免疫技术

根据农业部的畜禽免疫计划和免疫技术规范,以及云南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结合实际制订保山市、县区畜禽免疫方案和免疫技术规程,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县、乡、村各级防疫人员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疫苗储存运输、免疫注射、免疫反应治疗等,不断规范畜禽免疫工作,确保免疫效果可靠。

4.6 加强畜禽免疫档案规范化建设

按照云南省农业厅的要求,加强畜禽免疫工作痕迹管理。市、县乡疫控机构按照全省统一格式建立完善疫苗调供台账及微机管理[6]。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实施程序免疫和农村散养户实施集中免疫的同时,认真建立全省统一格式的纸质免疫档案,并在乡兽医站建立到村到户的、全市统一的、具有自动汇总功能的电子免疫档案,实现动物免疫工作痕迹管理规范化、现代化。

4.7 加强疫苗管理,杜绝疫苗浪费

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农业部指定的企业生产,依法实行政府采购,疫苗款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疫苗免费提供也导致管理松散,浪费严重。为减少疫苗浪费,保山市要求各县区不将疫苗一次性地分发到乡到村,而是采取县级将到位疫苗数的80%分到乡,乡级将到位疫苗数的80%分到村,县乡各储备20%,用于应急使用和调剂乡村的余缺。同时加强疫苗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加强疫苗冷链储藏运输管理。

4.8 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建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管理,积极协调进人指标,逐年招聘专业人员,为市、县、乡动物疫控机构补充新的力量。当前应根据云编办〔2012〕16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恢复建设工作,保持乡镇畜牧兽医站稳定完整和队伍稳定。同时,应加强动物防疫队伍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考核鉴定,制订村级动物防检员管理考核办法,配合省级搞好村级防检员技能考核鉴定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改善村级防检员待遇,发挥好村级防疫员在基层免疫中的主力军作用[7]。

5 参考文献

[1] 焦库华.家禽重要疫病的防控思路[J].中国禽业导刊,2010(8):49.

[2] 姜新社,单既乐.禽病综合防制的几点体会[J].山东畜牧兽医,2008(3):29-30.

[3] 于海泉,于尔松,李成,等.浅谈禽病的流行特点和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5):52.

[4] 杜元钊.试论我国养禽业疾病控制与国际接轨[J].中国禽业导刊,2002(22):19-20.

[5] 甘孟侯.我国禽病发生的现状及诊断和防治中应重视的问题[J].广西畜牧兽医,1995(1):15-17.

[6] 李康然.关于生物安全性概念在我国养禽业应用的建议[J].广西畜牧兽医,2000(1):36-39.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7

一、思想方面

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友爱同事,乐于助人,努力配合同事的工作,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学习方面

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积极参与每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次在手机上每天学习学习强国。并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新知识培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学习,自己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得到改观,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工作方面

1.协助开展我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前期坚守在防控一线,守卡时间长达50余天。截止目前,全县共计无害化处理生猪24435头,无害化处理生猪补助共计30028930元,全县各检查巡查点共计查车120余万车次,检查无害化处理生猪19头,无害化处理生猪产品13.5768余吨,出动执法人员共计13562余人次。

2.积极协助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了以蔬菜农药残留、蛋禽兽药残留、水产品兽药残留、“瘦肉精”、生猪屠宰、“春季禁渔”、“三鱼两药”、农药、兽药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余人次,出动车辆140余车次,检查经营单位160余家次,查处违法行为60起,立案23起,结案17起(简易程序1起),6起正在办结中,移交公安行政拘留11起, 罚没款总额10708元,增殖放流草鱼、鲫鱼、鲤鱼、鲢鱼等1200余斤,查处整改28起,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悬挂条幅30余条,张贴通告50份。

3.做好农牧渔业执法大队的其他常规工作。拟定农牧渔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计划、方案、简报和总结。并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做好西宁冷水鱼养殖园区前期规划相关工作。

4.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本人帮扶贫困户4户,全年入户40余次,主要开展了政策宣传、感恩教育、发放暖冬物资、完善资料、卫生整治、以奖代补、应知应会培训等工作,于12月10日开始省检,并顺利通过。

非洲猪瘟防控培训方案篇8

2019年以来,我所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精神,以积极开展精神专题培训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为主线,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分局的具体指导下,紧密围绕“12337”工作思路,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强化职能,勇于担当,务求实效,扎实工作,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我所在区分局、办事处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为主线,强化日常监管,确保了辖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1.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了“12331——助力健康中国梦 食药安全伴你行”、“创食安城市暨5.25护肤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共投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专项经费8866元,组织各社区通过发放宣传画、环保袋及宣传资料,共计开展腰鼓队游行、街面宣传、网格长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30余次,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热情。同时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建设,在辖区培育了一批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好、食品安全管理到位的经营单位,今年东城街道共发展培育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共20户,通过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引领行业的良好作用。

2、重新确定了辖区16个行政村、社区专职协管员名单,并对协管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增强了协管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协管员的业务技能。各行政村、社区新任食品安全协管员在今年工作中,均能迅速进行工作状态,摸清建立了本行政区域的“三品一械”经营者的数量和经济户口,并积极有效的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

3、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排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我所在今年以来开展的专项行动中认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文件,理解整治要求,并制定所整治方案计划。目前我所共开展了对校园食堂、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火锅类餐饮使用回收“火锅老油”、网络订餐、餐饮环节自制配制酒、现售奶茶果蔬汁、旅游景区食品、非洲猪瘟、白酒小作坊、药品经营店、保健品、化妆品的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整治较好的规范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排除了饮食用药安全方面的隐患。今年以来,我所开展的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的亮点如下:

一是对火锅行业使用老油行为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我所组织了辖区经营者参加分局、本所组织的多次专项整治工作会,向广大经营者宣传讲解火锅老油的违法性质、处罚相关规定,与经营者签订、张贴了《拒绝地沟油守法诚信经营承诺书》,并通过加强日常监督巡查了解其守法情况,使辖区火锅行业使用火锅老油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杜绝,净化了火锅行业的经营秩序。

二是对药品零售企业实施专项整治。我所严格按照上级布置的整治工作要求,对药品零售企业进行了认真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未按处方销售药品行为实施了大力打击,今年以来处罚药品零售企业共计16户,处罚款9600。通过专项整治,有药品零售企业不凭处方销售药品、药品储存及销售混乱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三是对网络经营食品行为实施专项整治。今年以来,我所共计召开网络食品经营者培训会共2次,约谈网络送餐平台经营者2次(美团、饿了么),检查各类网络食品经营者120余户,并对其在网络食品经营平台上的主体资质、食品经营风险等级等信息进行了公示。另外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对一起通过淘宝销售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实施了立案处罚,处罚款3.79万元。通过专项整治,使辖区的网络食品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了网络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和动为规范,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认真抓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今年以来,我所先后完成了台湾《大陆寻奇》节目组拍摄期食品安全保障、辖区高考及中考食品安全、天街国际音乐啤酒美食节保障工作。在保障工作中,均对承担供餐服务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并督促其进行整改,确保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不发生任何情况,实现了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保障目标。

五是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监督专项行动。我所严格按照食药监[2019]65号文件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对辖区食品药品开展相关工作。此次专项行动,截止目前,收回企业自查表1455份,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195家,查出风险隐患39个,涉及整改单位68家,整改到位68家,专项行动期间立案处罚2家,罚没款共计0.236万元。

六是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我所严格按照上级布置的整治工作要求,以“傍名牌食品”“山寨食品”、标签说明书明示或暗示预防治疗疾病的食品保健食品、假冒保健食品、来源不明食品保健食品、标示标签不清的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进行了逐一检查,规范了市场秩序。

七是认真开展白酒小作坊监督管理工作。我所按照食药监[2019]98号文件精神,对辖区小作坊资质情况、卫生条件等进行了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所白酒抽检共计12组,其中不合格两组,均已立案处罚。

八是积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我所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召集辖区猪肉经营者、冻库负责人及部分餐饮经营者召开了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培训会,并对猪肉交易市场(含商场超市)、各类冷冻肉品仓库、各类餐饮经营者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加强各环节监管,坚决杜绝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猪肉产品,特别是病死猪肉或死因不明的猪肉产品进入市场,进入生产企业,流向餐桌。

4、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宣传及培训工作,认真做好防范工作。我所利用节假日、日常巡查、专项整治的有利时机,在辖区内广范宣传食品安全法、药品法、医疗器械监管条例等相关饮食用药安全知识,截止目前我所组织执法人员到街头、社区宣传2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3次,培训人数100余人次。

5、认真受理投诉举报、积极查办违法案件。

今年以来我所共处理群众投诉举报共45件,其中立案查处5件。在处理投诉举报工作中,我所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第一要务,做到了第一时间受理,及时处理、提前办结,办结的投诉举报案件,群众满意率为100%,有效的维护了辖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化解了辖区食品药品消费风险。

在食品药品违章违法案件的查办工作中,今年来全所共立案查处38件,罚没款共计121661.7元。

6、认真完成食品快(抽)检计划。今年来,我所认真加强食品快抽检工作,确保把食品抽检工作抓好、抓实。今年以来,我所完成食品抽检共210组,食品快检147组,对其中经抽检结论为不合格的5户经营者实施了立案调查,有效的震慑了超范围、超限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7、认真做好日常登记、办证工作。今年来,我所共办理食品经营许可新办702个,变更96个,注销230个。

8、认真执行各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年来,全所人员认真执行上级的请销假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党风廉政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全所人员坚持好请销假、无无故迟到早退、不参加学习、活动等现象,特别是坚持好了党风廉政制度,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全所人员工作中无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现象。

9、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题培训,通过专题学习、上专题党课、专题宣讲、收看专题节目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学习,各位党员干部对党的精神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10、在机构改革期间,我所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要求,在改革过程中,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和工作纪律,自觉服从上级决策安排,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保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切实保证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二、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知晓率。

2、探索电商食品经营、网络送餐经营的监管方式,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电商领域的监管工作。

3、加大对经营者的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其认真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经营者的知法、守法意识,依法、合理应对职业打假人逐年递增的投诉举报事件。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发生。

6、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力度,做到监管到位无偏科,人尽其能、人尽其责。

7、强化责任担当,服从和服务机构改革大局,全力抓好改革过渡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东城食药所

上一篇:工厂安全生产预案范文 下一篇: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