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常见的地基局部处理方法

时间:2022-09-27 04:51:47

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常见的地基局部处理方法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无论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不论建筑的外观如何华丽、气势磅礴、都离不开一个稳固的基础。然而地下的情况丰富而多变,地基局部处理在日常施工中十分常见。本文将对地基局部处理方法做简单的介绍为广大建筑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基情况,处理方法

一、松土坑、古墓、坑穴处理方法

1、松土坑在基槽范围之内且范围小浅。处理方法:将松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当天然土为沙土时,用砂或级配砂回填;当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用3:7灰土分层加添夯实;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性粘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可用1:9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

2、松土坑在基槽范围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处理方法:因条件限制,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则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加宽部分的宽度可按下述条件确定:当用沙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壁边均应按1:1坡度放宽:用1;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应按B:H=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等于小于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松土坑范围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处理方法: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此部分基础加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高不大于50cm,长度不小于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4、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处理方法:挖至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应考虑加强上部结构强度,方法是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加配钢筋混凝土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以防产生过大的局部不均匀沉降

5、松土坑下水位较高时。处理方法: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坑内无法夯实,可将坑内软弱土挖出后,再用砂土砂石或混凝土代替灰土回填。如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回填前先用粗砂与碎石比例为1:3分层回填夯实;地下水位以上用3:7灰土夯实至要求高度。

6、基础下有古墓、地下坑穴。处理方法:墓穴中填充物如已恢复原状结构的可不处理。墓穴中填充物如为松土,应将松土杂物挖出,分层回填素土或3:7灰土夯实到土的密度达到规定要求。如古墓中有文物,应及时报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处理。

7、基础下压缩土层范围内有古墓、地下坑穴。处理方法:1、墓坑开挖时,应沿坑边四周每边加宽50cm,加宽深入到自然地层下50cm,重要建筑物应将开挖范围扩大,沿四周每边加宽50cm;开挖深度;当墓坑深度小于基础压缩土层深度,仅挖到坑底:如墓坑深度大于基础压缩土层深度,开挖深度不应小于基础压缩土层深度。2、墓坑和坑穴用37灰土回填夯;回填前应打2至3遍底夯,回填土料宜选用粉质粘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20~30cm,每层夯填后用环刀逐点取样检查,土的密度不小于1.55t/m3。

二、土井、砖井、废矿井处理方法

1、土井、砖井在室外,距基础边缘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室外地坪以下1.5m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出,然后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

2、土井、砖井在室内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最可能的限度,用中粗砂及石块、卵石或碎砖等回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砖井应将四周砖圈拆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深些,然后再用素土回填并夯实,如果井已回填,但不密实或有软土,可用大石块将下面软土挤紧,再分层回填夯实。

3、土井 、砖井位置在基础下。先回填夯实至基础底部2米处,将井壁松土挖去,有砖井圈时拆除至基坑底1.5m左右、当井内有水,有水,应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石回填至水位以上50cm以上再夯实回填;当井内已有填土,但不密实,且挖除困难时,可在部分拆除后的砖井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面用素土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槽底。

4、土井、砖井在房屋基础转角处,且基础部分或全部压在井上。除采用回填夯实处理以外,还应对基础加固处理。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少时,可采用在基础中跳出钢筋混凝土梁的办法处理。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用挑梁方法较为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延基础順长方向向外延长,,延长部分座落在自然土层上,延长部分面积应等于或稍稍大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并在墙内配筋或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强。

5、土井在基础下已於填但不密实。可采用大石块将下面软土挤密,再采用回填方法夯填。如果井内无法挤密实,且上部载荷又较大时可在井内设灰土挤密桩或石灰桩处理。如果井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下,可在井口加钢筋混凝土盖板封口,上部再用素混凝土或2:8灰土回填密实的办法处理,使基础内载荷均匀散布,但要求盖板到基底的距离大于井径。

6、基础下存在废矿井。可采用三种方法处理;(1)将井口扩成倒圆台形的瓶塞状通过计算达到设计要求将井口上部的载荷均匀分布到井壁四周。瓶塞用毛石混凝土浇筑或用37灰土分层夯填。具体情况应视井口大小及计算而定,较大井口处还应配筋。(2)过梁法;在井口上部做钢筋混凝土过梁过井口,但应有适当支撑长度,和应力计算。(3)换填法;井深较浅可直接采用换填法,将井内松土全部挖去,用三七灰土分层夯实至基底标高。

三、地基软硬不均情况处理

1、基础下遇到基岩,旧墙基,大孤石、老灰土或构造物。处理方法:尽可能地挖去,以防建筑物落于坚硬物上造成不孕沉降使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地基部分凿去30至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或砂作软性褥垫,是软硬部分调整地基变形作用,避免裂缝。

2、基础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上,一部分落于软弱土层上,基岩坡表面度较大。处理方法:在软土上采用现场钻孔灌筑桩至基岩;或在软土部位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撑墙至基岩;或将基础以下基岩凿去30至50cm深,再填土砂混合物或中粗砂作软性褥垫,使之能调整岩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或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来克服软硬地基不均匀变形。

3、基础一部分落在原土层上,一部分在回填土层上。处理方法;在回填土部位用钻孔清理灌桩或钻孔爆扩桩直至原土层,使该部位上部荷载直接传至原土层,以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4、基础坐落于厚度不一的软土层上,部有倾斜的较大岩层。处理方法;如果建筑物,构筑物处于稳定的单项倾斜岩石上,基底离岩面不小于300mm,且岩面表面坡度及上部结构类型符合要求,此种地基不均匀变形较小,可不进行地基处理。为防止建筑物倾斜,可在软土层采用现场钻孔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直至基岩或做砂石褥垫层使应力扩散,减低变形;也可调整基础的底宽和埋深,做成阶梯状基础,使其下部土层厚度基本一致,使之沉降均匀。

地基处理在实际施工中复杂多变,应以现场决定采用经济 效率高的方法。随着建筑方法实践发展地基处理多种多样,例如;换填法、挤密法、振冲法 、重锤夯实法、强夯法、高压喷射注浆、深层搅拌法、技术成熟、高效得到大量运用。

上一篇: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h... 下一篇:浅议乙醇汽油对计量准确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