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占领男厕运动”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偏差与回归

时间:2022-07-24 05:40:24

从“占领男厕运动”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偏差与回归

【摘要】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卫生间是为公民生活息息相关但又长期未被社会重视公共设施的微小单元,针对公共卫生间的相关公共政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修正。

【关键词】公共,公平,性别歧视,动态性

公共卫生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在于其基本的方便满足人们生活、生理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还表明了对城市建设和相关政府行为的认识水平。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或者公共权威为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公共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活动策略的总和[2]。作为城市管理的一方面,公厕的规划和建设也有政府颁布实施相应的政策规定以作规范,如我国1987年开始颁布的城市公共卫生间设计标准CJJ14-87,英国1996年总制定完成的英国卫生洁具所需空间标准BS6465(Sanitary installation part2:Code of practice for space requirements for sanitary appliances)等,都从公共权力机关层面制订了相应的公共政策。虽然历经数次修改,有关城市公厕的现行标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年来一些城市爆发的“占领男厕运动”,凸显了作为公厕规划标准的公共政策在制定中所存在的问题。“女性如厕难”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公厕在制度制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女性的特殊需求,没有在两性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另一方面也是在制定政策时缺乏对不同时代背景下公众需求变化的及时关注。

1.价值取向公平性偏差

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并符合大多数公众利益的。由于男、女性生理结构的差别,公厕的设计也对双方进行了不同的规划。由住建部颁布的城市公共卫生间设计标准CJJ14-2005中对于男、女厕位的比例有如下规定:

从该标准可以看出,针对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男性平均每7000人拥有14个厕位,而女性则是每7000人10个厕位,较同人数男性少4个,人均厕位数是男性的71.43%;而比例最高的海滨活动场所每420名男性拥有13个厕位,是数量女性厕位拥有量的154.76%。其他场所如商场、餐厅、甚至企事业单位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女性厕位数量从绝对值上少于男性。同时,由于生理原因又造成女性的如厕时间平均为男性的2.3倍,且在高昂地价面前蹲位相较于站位成本更高。在这样多种因素混合下造成了公共场所女性普遍出现的如厕难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没有站在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贯彻公平性的前提。

2.制定过程的动态性偏差

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修改是一个很长的动态过程,社会环境是变化的,公共政策应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从87年到05年的近二十年间,我国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教育的进步,女性参与公共生活的绝对值和比重都显著增加,相应的对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呈相应增加的状态。然而对比87年颁布的CJJ14-87和2005年修订后的CJJ14-2005,可发现公厕卫生器具设置标准毫无变化,新修订的公共政策没有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违背了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因此可以说,是需求和规划的不协调导致了女性厕位不足的现象。

3.“公厕革命”下的公共政策回归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权益和公共利益收到保障的程度。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纵观国内外,各级政府都适时进行了关于“公厕”政策的改革。继许多发达国家之后,我国多座城市也在2007年后相应做出增大公共卫生间男女面积比的政策决定,显示了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回归。与此同时,公共部门在今后制定“公厕”政策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调研,加深加强“社会性别平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确保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公平性。“社会性别平等”的理论研究,主要是研究如何逐步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实践推广不仅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上要考虑两性的社会差异,更要把“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思想深入民心,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就公共卫生间而言,就是要消除普通民众对“男女卫生间面积大小一样就是男女平等”的性别盲视。多方面衡量社会大众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需求,持无私无偏的态度扩大公共政策的受益者群体,兼顾效率与公平,保证女性等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政策制定要有前瞻性,并根据社会环境适时修改。具有前瞻性的公共政策制定可以延伸政策的生命周期,不至于朝令夕改。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卫生间的建造需要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本,前期合理的规划可以提高政策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依据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共政策也应适时地予以修改以更为公平的分配社会资源。

公共场所卫生间并不是个小问题,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和性别平等的大问题。在制定相关公共政策时,应本着公正的无偏原则,保障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扩大公共政策收益者的范围,使公民拥有平等权利享受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进我国公共卫生间的改进与完善仍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公共厕所专题[R].信息科技与动态,2008(02)

[2]何安妮.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伦理精神的核心[J].改革与开放,2009(10).

[3]女性出游为何常遇如厕难[N].南方周末,2010.12.07(02).

[4]何方.公平公正: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诉求[J].理论导刊,2007(05).

[5]马海韵.政策生命周期:决策中的前瞻性考量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40):350-351.

[6]齐明山.行政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试论人身保险之共同灾难条款 下一篇: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