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时间:2022-09-27 04:34:19

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手段和方方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

观察的选择性就是能在观察中明确观察的目标,能从自然现象中和实验所发生的现象中抓住最主要的方面,如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应让学生重点观察作用力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而排除作用力与速度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就是在教学中培养能在观察中迅速获得观察对象的有关信息,从平时不大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发现新的线索,善于发现容易忽略或不易发现的东西,科学家、发明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准确性

就是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能正确获得观察对象的有关信息和精确的结果。因为物学作为一门定量学科,在量的方面要求准确。

(四)培养学生观察的深刻性

就是在观察中,让学生不要停留在物理的表面现象上,要深刻到现象的本质。如观察用手推一物体使它运动,手离开不久,物体就会停下来,表面上看,好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通过深入思考,最后会发现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摩擦阻力的结果。(五)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

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创造条件和环境,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实物观察和训练

自然界中的客体和现象,实验室中和各种仪器、模型、标本等都可以作为实物观察训练中观察对象,它鲜明、生动、真实,容易被感知。实物观察更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引导学生观察热机的"四冲程"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仪表的观察训练

对于实验仪器,仪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一是观察仪器,仪表的标志,明确该仪器,仪表的名称和用途;二是观察仪器 仪表的度量单位,刻度的最小值,测量范围;三是观察仪器,仪表的零刻度线位置,并注意使用前调零或正确的记录误差,以便读取数据时给以修正(例如在使用"万用电表"时,就要特别注意它的零刻度线位置和使用前的调零);四是观察仪器的构造,了解其工作原理(象中学中要求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就是一个典型要求细致观察的例子)。

(三)物理图象、图表的观察训练

1.对于物理常数、图表,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注意图表名称,物理量单位;二是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数值和数量;三是比较图表,得出结论。

2.对于物理图象的观察,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是图象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及它们的单位分别是什么;二是根据图象得出两个量的关系;三是图线上各点的意义;四是斜率的意义;五是图象与轴围成面积的意义;六是截距的物理意义。

3.对于物理课本中示意图的观察,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图中装置的构造;二是各部分的功能作用;三是整个装置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观察的培养

一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目的;二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四要正确观测实验数据;五要观测与操作协调,手脑并用;六是要作详细的观察记录;七是从观测数据记录表总结出规律并得出结论。

(五)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

在物理学中,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如结合惯性教学,让学生观察体会车轮的运动、突然开车和刹车时的倾倒情况;结合摩察教学,让学生观察鞋底、轮胎的花纹等等。

(六)布置观察作业

例如下面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训练。

1.几乎每个人都有手表,如果要回答以下的问题,可能要有意总识的观察一下:每天24小时中,时针和分针有多少次重合?(22次)

2.烟灰缸上横放着一支点燃的香烟,这支香烟的两端会冒出表烟,这青烟是上升还是下降?(从烟嘴一端冒出烟是向下沉的,从燃着一端冒出的青烟是上升的)。

总之,科学研究、科技创造及自然的发展与改造离不开精确、细致、敏锐全面的观察。有观察才有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掌握正确的培养方法才有卓越的成效,多方面结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对课堂教学新设想进行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