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人间》改版分析

时间:2022-09-27 04:20:44

江苏卫视《人间》改版分析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急剧发展,电视媒体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媒体接触习惯和收视需求也不断变化,目前电视栏目平均周期普遍缩短,改版已成为电视栏目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完善和适应性调节。江苏卫视《人间》节目虽已走过将近四个年头,但在收视率上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无法与《非诚勿扰》等王牌节目相媲美。栏目组果断对其进行改版,通过改变节目内容、结构等方式对节目进行修正,力求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需求,维持并提升栏目竞争力。

《人间》栏目改版原因分析

1、同质化节目过多,受众视觉疲劳

老版《人间》正是通过最大限度地为观众提供饶有兴趣的非日常性事件来征服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非日常性事件的窥视心理获得成功。

但随着江西卫视《传奇故事》、东方卫视《幸福魔方》、湖南卫视《8090》等一系列同质化节目的大量推出,节目形式如出一辙,观众自然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在这样的形势下,《人间》已经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改版,对原有节目进行重新架构,调整节目形式以带给受众新鲜感,维持受众的忠诚度。

2、各种新节目形式层出不穷,缺乏竞争力

电视业是个推陈出新很快的行业,虽然《人间》在2007年播出后一跃成为全国同时段收视冠军,打出了全国卫视独树一帜的事件类电视节目的品牌,一度成为亿万观众推崇的王牌节目。但走到现在,三年如一日,栏目几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各家电视台新节目不断推出、观众兴趣点转变,《人间》已经慢慢失去竞争力。

随着2010年各类电视相亲节目的热播,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老牌节目《人间》与其相比在收视率方面就逊色很多。而且《人间》每期只有一个故事,节目看点太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间》节目再不改变,最终只会被观众渐渐地遗忘甚至抛弃。

3、受众需求改变,不符合收视需求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会使一切文化变成附庸甚至消失,而这种消失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处于快餐文化的今天,文化的娱乐、消遣、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麦奎尔等人对电视节目的调查,总结出关于电视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现今,与信息需求、社会关系需求等相比,受众最需要的是大众媒介提供的娱乐。

老版《人间》多以情感、矛盾、百姓故事为核心内容,讲述最多的是苦情故事,观众从中得到的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情感需求,这显然已经不符合目前的受众需求。电视是一个市场,电视机构是生产商,电视节目是产品,电视观众是顾客。因此,受众本位的思想要求《人间》进行改版。

4、江苏卫视“幸福中国”频道定位确立,苦情节目已不符合频道定位

2010年1月17日,江苏卫视召开新闻会,提出“情感世界、幸福中国”的品牌口号,重新树立“幸福”的频道品牌。首先推出《非诚勿扰》,很快在全国一炮走红,随后江苏卫视抓住机遇,继续推出《幸福晚点名》、《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等节目续写幸福篇章。

《人间》作为中国第一档事件情感类节目,拥有比较多的稳定受众,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节目在很多情况下走的是苦情路线,这就与江苏卫视“幸福”的全新频道定位产生差距。为了符合江苏卫视的频道定位,《人间》势必需要改版。节目只有摒弃了原有一贯的苦情路线,更加侧重于“温情”、“欢乐”,才能紧贴“幸福”的频道定位。

新版《人间》的新变化

1、节目形式的变化,由“讲故事”变为“讲故事比赛”

老版《人间》是一档“讲故事”节目,把具有戏剧冲突的新奇、独特的故事讲给观众听,以悬念吸引受众。与老版《人间》“讲故事”的节目形式相比,新版《人间》更像一个“讲故事比赛”节目。在节目编排上,巧妙地将节目形式从“故事会”变成“讲故事比赛”,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平淡的节目氛围,同时增设了大奖,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档竞赛类节目,竞争格局的架构使得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增高。在节目感染力上新增了竞争因素,而这就意味着,新版《人间》将会比老版《人间》更具有感染力。

2、加固注意力方式的改变,通过节奏变化吸引观众注意力

埃利斯认为,电影观众和电视观众注意的方式是全然不同的:看电影是“注视”,而看电视是“扫视”,扫视意味着无须特别费力于观看活动。因此,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成为决定电视节目成败的关键。而在节目中加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悬念的连缀,二是节奏的调节。

老版《人间》主要用连缀的悬疑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悬疑的提出和展开在时间上拉开距离,使观众的注意力在这段时间内被吸引住。但在电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靠悬疑已远远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就需要通过节目节奏的调节来吸引观众注意力。新版《人间》每期有5个左右的“心愿候选人”来到现场,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并述说心愿,故事数量的增多就要求每个故事短小精悍,这样就加快了节目的节奏。当然,节目节奏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调节、变化,单向的运作容易把弦越绷越紧,使观众产生疲劳。新版《人间》一期节目由毫无关系的5个故事组成,这就很巧妙地在每个故事讲完后放慢节目节奏,让观众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这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也不会导致观众疲劳。而且节目节奏有快慢调节,节目也显得活跃、欢快。

3、在节目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嘉宾和大众评审,加强观众互动

电视媒介最重要的特征是同时异地的传播和接受方式。“异地”却使得观众呈个体的零散状态,无法融入到节目中去。老版《人间》节目就比较呆板陈旧,只有主持人和事件当事人进行交流,无法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很好地融入到节目中去。

而新版《人间》在录制过程中加入现场观众,由他们烘托氛围,通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感染和带动电视机前的受众,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觉到自己的神情和反应也在影响着现场,合力演进节目。现场观众的介入,无疑在节目与电视观众之间架起了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给观众低度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心理可能。

4,美化节目的试听,增加试听上的美感

在视觉文化突出的今天,电视节目要成功,就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包装”。在视觉上,新版《人间》节目的舞台设计更加绚丽、实用。老版《人间》只有一个舞台,而新版《人间》总共有三个舞台,中间的舞台主要用来介绍嘉宾并配合大屏使用;左边的舞台延续使用老版《人间》的舞台,是对当事人进行更深入采访的“会客厅”;右边的舞台是嘉宾席,放置一些嘉宾可能带来的道具。三个舞台结合使用,给观众呈现最立体的《人间》。

在听觉上,增加欢快的现场音乐来调节气氛。电视节目的现场音乐设计主要有两种:一是情节音乐,即针对每个相对固定的环节设置的音乐;另一种是情绪音乐,即根据现场节目进展及时进行的配乐。新版《人间》使用了欢快的情绪音乐烘托现场气氛,引起观众的兴奋点。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美]戴安娜・克兰著,赵国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1版

上一篇:让你的采访更精彩 下一篇:我国报业上市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