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27 02:42:07

基于AHP的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科研、军事等等,对人们的生活极其重要。在学校教学中,网络课程日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而网络课程学习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以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详细、系统地提出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LTCE模型。在分析了影响因素之后,通过名义小组法集中意见,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1.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

根据学习条件理论和教学系统要素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一个影响网络学习的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将影响网络学习的因素分为学习者(Learner)、教学者(Teacher)、网络课程(Curriculum)以及学习环境(Environment)四个方面,简称为LTCE模型(如图1)。在该模型中,学习者因素是核心,它是网络学习的内部影响因素;教学者因素是关键,网络课程因素是基础,学习环境因素是保障,三者共同构成了网络学习的外部影响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于网络学习过程,从而对学习效果形成不同的影响。

图1网络课程学习影响因素的LTCE模型

2.基于ahp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2.1层次分析法简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从而使复杂问题能够使用简单的两两比较的形式解决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2.2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评价层次结构

建立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评价层次结构的目标是使得大学生分清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主次影响因素,以便在以后的网络课程学习中提高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以上分析的网络课程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将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

图2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模型示意图

2.3应用举例

2.3.1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评价判断矩阵

通过萨蒂教授的标度法,即人类判别事物好坏、忧劣、轻重、缓急的经验方法,对不同的比较结果给以数量标度。如标度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具有同样重要性;标度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前一个指标比后一个指标略微重要;标度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前一个指标比后一个指标明显重要;标度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前一个指标比后一个指标重要得多;标度9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前一个指标比后一个指标绝对重要而像2、4、6、8等标度表示上述各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则是反比较,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后一个指标比前一个指标重要。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即指标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基于五个优秀学生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运用名义小组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即笔者先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者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请他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个人尽可能把自己的备选方案和意见写下来。然后再按次序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陈述自己的方案和意见。在此基础上,由小组成员对提出的全部备选方案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赞成人数最多的备选方案即为所要的方案。然后,对各个矩阵中的标度予以确认,并且按照两两判断矩阵的生成方法和结构形式,获得了该评价体系的各个层次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2.3.2构造层次分析矩阵

如图2所示:第二层1个(3阶);第三层4个(4阶);第四层12个(12阶),共17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总结

在本文将学习者因素视为网络学习的内部影响因素,而教学者因素、网络课程因素、学习环境因素则被视为外部影响因素,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于网络学习的过程。然而,学与教始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若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则可认为教学者因素是网络教学的内部影响因素,而学习者因素、网络课程因素、学习环境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网络教学的外部影响因素。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和过程,各类因素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别。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分类模型,但其科学性还有待今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上一篇:读谱学唱与素质培养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程新理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