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平衡关系研究动态

时间:2022-09-27 02:40:27

企业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平衡关系研究动态

摘要:创新是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创新行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愈加明显。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本文整理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前沿研究成果。企业创新包括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两种方式。两种创新方式的平衡性研究是目前企业创新研究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企业创新概念的提出、创新平衡性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及创新平衡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角度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整理,希望以此加深对企业创新平衡性的认识,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创新平衡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2-0113-03

创新是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都要依托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及其创新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企业生产的主要决定力量。这导致企业技术一直处于更新升级的状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此,我国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体现出国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视和扶持。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支持并推进高新技术研究,鼓励企业的创新活动。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整理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前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概念的提出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的长期成长一方面依赖于对现有创新能力的开发,另一方面依赖于对新组织能力的探索,因此,学者提出企业创新包括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两种方式。其中,探索性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是依托新知识带来的新设计方案、新市场或新的分销渠道,以此迎合新的市场需求。利用性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则是依托企业现有的知识结构,强调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目的是迎合既有市场需求。

二、企业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的关系

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对企业的资源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同,但是二者对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然而,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源竞争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既要有足够的利用性创新来保证当前的生存能力,也要有足够的探索性创新来保证未来的生存能力。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应该接受两者之间的冲突,并在它们之间进行妥协,因为相互矛盾的两方面是难以在组织内部得到协调的。还有学者认为,企业可以采用任务分配的形式来解决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的矛盾,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在企业内部融合不同的看似矛盾的要素,并在同一部门内协调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的矛盾,而这种做法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可能支付的成本。学者们关于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关系的研究共识在于,过度偏重利用性创新虽然能够提升企业的短期绩效,却容易使企业陷入创新能力陷阱,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过度偏重探索性创新虽然能够更新企业的知识基础,却会使企业承担高额的探索成本。因此,这两类创新活动应当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企业需要并且有可能在两者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企业创新平衡性(Ambidexterity)观点最早出现在邓肯(Duncan)的研究中。邓肯指出,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而且当环境需要创新思想时,探索性创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如何利用这些创新想法时,利用性创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托什马(Tushman)等学者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能够实现创新平衡性的企业(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既在成熟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而且有能力为新兴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只是前一种情况更强调成本、效率和渐进的改变,而后者更强调试验、速度以及灵活性。

三、企业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平衡关系的测度

对企业创新平衡性的测度以对企业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程度的衡量为基础。其中,以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两者的交互作用来测度企业创新平衡性是比较普遍的测度方式。有学者认为,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企业是否达到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平衡:一是两者评价得分的乘积。尤其当某个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评价得分都较高时,通过两者的乘积可以较好地测度企业创新的平衡程度。二是两者评价得分的差额,即通过企业在这两类创新评价得分的差的绝对值来判断企业创新的平衡程度。这两种方法也符合了战略匹配的两个类型:调节匹配、相称匹配。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平衡关系的乘积评价法可以体现两者之间的调节匹配效果,即两者通过彼此促进共同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而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平衡关系的差额评价法可以体现两者之间的相称匹配效果,即两者不同的占比对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还有学者认为,企业创新平衡性由平衡(Balance)维度和整合(Combined)维度构成。其中,平衡维度是指企业基于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差异的角度,对两者作用之间平衡程度的描述,一般使用差额法测度;整合维度是指企业基于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共性的角度,对两者的整合作用的描述,一般使用乘积法测度。

四、企业创新平衡性的影响因素

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企业创新平衡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结构、组织情景和高管团队。塔什曼(Tushman)等指出,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安排会影响创新平衡性的实现,而不同部门分别进行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则可避免两者的矛盾及对资源的争夺。伯金肖(Birkinshaw)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新平衡性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景的平衡性。情景平衡化是解决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之间冲突的有效方式,而纪律、拓展、支持和信任的结合等能够促进情景平衡性的建立。其中,纪律和拓展强调规则和效率,能够更好地促进利用性创新;支持和信任强调权利的下放和开放的氛围,能够更好地促进探索性创新。卡尔梅利(Carmeli)等学者指出,在高管团队中建立创新平衡性的认知模式和过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平衡的实现。因为管理者的认知对企业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管理者主观上平衡性的认知模式和过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企业的创新行为选择。

五、企业创新平衡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虽然有研究发现,过于追求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的平衡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因为这两种创新方式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逻辑,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所以二者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这会阻碍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实现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的平衡对于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有学者以206家制造企业为样本,对企业创新平衡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实现平衡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交互效应会促进企业销售增长率的提高。而在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不平衡时,则企业销售增长率会下降。因此,企业应当在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而简森(Jansen)等研究结果也表明,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的平衡性对企业财务业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还有学者对创新平衡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企业创新平衡性对企业绩效没有直接影响,还需要更多地对权变因素进行研究,例如,企业创新平衡性更有利于大型企业发展,而创新不平衡却有助于小企业发展;在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中,创新平衡性更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而在稳定的环境中,创新不平衡更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还有学者认为,整合维度对企业绩效有提升作用,而平衡维度则没有作用;平衡维度和整合维度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有协同的提升作用(syner-gistic Benefits);组织规模对平衡维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整合维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上一篇:“城镇化”要避免农村“撂荒” 下一篇:生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增长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