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这些人、这些书

时间:2022-09-27 02:40:08

2012年,哪些书值得珍藏?哪些人和书影响中国?本文列出了10位人物与他们的书,以期从不同侧面反映2012年读书的热点所在。

阎崇年:寻求解读历史新突破

历史学家阎崇年,以78岁高龄重回观众视野,2012年2月在“百家讲坛”开讲《大故宫》,从年头讲到了年尾。阎崇年从故宫入手,寻求解读历史的突破,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阎崇年的分析让人感到深刻,使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几百年来,“大故宫”里延续着明清帝王的悲喜人生,也发生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不了解故宫,就不了解北京;不了解北京,就难以了解中国。在“讲座”日渐式微、纸质图书受网络冲击而惨淡经营的今日,《大故宫》一书却十分畅销,充分说明观众抵触的是缺乏真知灼见的讲座,读者喜欢的是有品位、有见解、独辟蹊径且雅俗共赏的图书。

钱理群:人文关怀中安身立命

现在逛书店,显要之处总能见到钱理群的书。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钱理群这几年不断与青年人以各种方式交流对话,为成长中的人们打开了广阔的精神空间。他从校园到社会,从书斋到企业,从大陆到台湾,每次登台演讲,都融合了专业发现与现实省思,主张一以贯之,震撼了无数的听众。

《梦话录》《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与《血是热的》——钱理群的书接连出版,而且都十分畅销,多家出版社都来活动,争着分到“一杯羹”,以至于弄得老钱也为难。

“今天的中国正需要大讲精神,说超越于物质的梦话”。面对经济的崛起,民族主义的高涨,消费主义的漫延,钱理群沉潜在社会深处,观察当下,思索未来。

阎连科: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著名作家阎连科,被誉为“苦难大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文学现实的一次冲击。2012年3月,随笔集《北京,最后的纪念》是一首诗意荡漾的田园牧歌,在北京郭公庄711号园内,阎连科度过了一生中最为从容,最为丰满的岁月。

阎连科几乎每本书都离不开农村生活。也许,不忘初心,说出灵魂的真话,才是他最真实的符号,6月的演讲集《一派胡言》也不例外。10月,散文集《一个人的三条河》用真情抒发了对父辈、土地、乡人乡事的深切回忆,让人体会到了久违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阎连科的忏悔,直射民族精神的核心,能让所有年龄段的读者产生共鸣。因为民族精神的东西真正超脱了时代和年龄的限制。阎连科以一个过来人的眼光,将自己的悔恨与懊恼娓娓道来,一句句平淡的话语,都化为一股股清泉,汩汩流入每一个读者的心田。

周汝昌:红学大师的红楼人生

2012年5月,一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平静地走完了他95年的人生历程。在中国,周汝昌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代表了对《红楼梦》的情有独钟。周先生是承接新旧红学的代表人物,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周汝昌给人的印象是,满头华发、笑容谦和,虽已目不能视、耳不善闻,却仍保持着传统文人的端庄姿态。周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本著作是《寿芹心稿》,终结了红楼梦评论的一个时代,翻读这本书,对我们这些后来人,总能给予很多的人生启示。

马尔克斯:写尽世间爱情万象

在现在还活着的作家中,马尔克斯是最伟大的一位。《百年孤独》像上帝用天才写的,一日百年,神鬼莫测;《霍乱时期的爱情》像老者用生命写的,大喜大悲,爱过恨过。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后,让全世界的读者怦然心动,因为它代表一个完全不同的马尔克斯,他不再写权力,而是写爱和爱的力量。

2012年8月,新版《霍乱时期的爱情》在国内问世。马尔克斯给予我们纯粹的阅读体验,与“温情”“感动”毫不相关,他习惯于以一个平静从容的手势,把温情撕裂给人看,无论何时,他都显得无比优雅。马尔克斯曾经说过,想写一本关于爱情的百科全书,他想用一本书说尽世间所有形式的爱情。

实:彰显民族的历史内涵

距离实的《白鹿原》首次亮相过去了整整20年后,电影《白鹿原》终于与观众见面,又一次激起了读者阅读《白鹿原》的热情。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珍藏纪念版”,其畅销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白鹿原》是一部寻访历史的小说,见证了渭河平原半个世纪的变迁。小说描述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家族之间祖孙三代的荣辱浮沉,因为同是大户,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们的纷争无可避免。小说某种程度上像一部还原历史的纪录片,透过雄健的笔锋,我们知道了一段发生在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野史。正像实所自言的那样:“小说展示了这个民族生存的历史和人的这种生命体验。”

谢春涛:实践中思考治国的策略

2012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出版,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等,吸引了更多更广泛的读者。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制度是怎么设计的呢?全书从中国共产党怎么领导这个国家讲起,讲了12个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包括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读完此书,可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共产党能否建设出一个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幸福平安的和谐社会?能否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施政答卷?书中指出,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治国策略。

基辛格: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基辛格博士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的信使和先锋,他曾多次访华,享受贵宾待遇。2011年5月27日,《论中国》在基辛格88岁生日当天在美国各大书店上市,引起各界普遍反响。2012年10月,中文版《论中国》出版,基辛格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论证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相处。

基辛格讲解了他眼中的当代中国外交史。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交往。“乒乓外交”已经过去了40年,但中美两国仍然在南海、东海、贸易、汇率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摩擦。读史使人明志,基辛格本身就是一部历史,或许,这位老人的智慧仍然值得关注。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突破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垂青了中国作家,颁发给作家莫言,以表彰他“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莫言的作品一时间洛阳纸贵,并在社会上形成了“莫言热”。

莫言的名字被读者熟知,应该是电影《红高粱》公映之后的事情,这印证了影视媒体对文学界的巨大影响。莫言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创作了极具分量的长篇小说如《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莫言曾经说过,他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现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慰藉,是证明,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个新起点。

刘震云:唤醒当代人的民族记忆

电影《一九四二》2012年底在全国各地上映,这部电影根据刘震云的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而成。2012年12月,刘震云推出了完整版的《温故一九四二》,其实不论完整版还是旧版,《温故一九四二》的精神内涵都没有变,都是在竭力展现一段民族的灾难史,借此唤醒当代人的民族记忆,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悲悯的情怀。

(责编/张立新)

上一篇:提升干部执行力三十六计(三) 下一篇:十大趋势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