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发挥课后练习的引领功能

时间:2022-09-27 02:30:44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编排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基础知识、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给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南,更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阵地”。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练习。有的教师上完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做,也没有检查完成情况;有的在上课结束时匆匆给了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不管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有的实践题目索性扔开不做,使课后练习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与功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发挥课后练习在“教”与“学”中的引领功能。

一、对照课后练习,确立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后练习题大体涵盖了诵读、写字、词语练习、阅读训练、小练笔等,对听说读写思等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作了安排,对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有一定的提示或指向。教师在备课时,可借助课后练习题钻研教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如《钱学森》课后练习:①用钢笔描写。②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③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研究教材,笔者设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钱学森的语言,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而教学目标中第三点也是本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教师应紧扣钱学森说的两段话,引导学生解词析句、理解感悟、带着感情朗读,从简短、朴实的语言中感受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和拳拳的报国志。

当然每篇课文根据体裁的不同,课后练习会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于语言积累,有的突出思维训练,有的注重写法指导。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思考课后每一道练习的作用,用心揣摩它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关系,并把它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教学内容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时一一击破。

二、借助课后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它的处理和优化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课后练习,调整教学顺序、内容,因时制宜,更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再以《钱学森》为例,课后练习的第4小题:按时间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根据这个练习,笔者从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钱学森在美国时工作、生活情况的内容教起,当教学完第六自然段后笔者这样过渡: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一来,学生很自然就明白倒叙的写法及作用,懂得倒叙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设置悬念,增加表达效果等,也促使学生在以后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把课后练习作为课堂讨论的主线

认真研读教材,你会发现许多课后练习会围绕课文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题,目的是让我们从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可以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交流讨论。

如《轮椅上的霍金》可以课后练习“默读课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来组织教学。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虽然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但他身残志坚。这是霍金第一个“非凡”之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霍金在科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霍金第二个“非凡”之处。第三个“非凡”之处是最令人动容的,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从他回答女记者的五行字中,感受到霍金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对学生的内心也是一次真正的洗礼。随着课文学习的层层递进,问题如剥笋般一一揭示,这样,重点得以突出,难点也得以突破了。

再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后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笔者以这个练习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谈话揭题,接着放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感受不到位时,笔者适时点拨;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便顺势引导。以这样的练习为主线,整合了教学思路,把握了教材重点。

总之,课后练习是教师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的凭据,是学生巩固知识、演练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桥梁。因此如何整合课后练习,有效发挥其引领作用,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只以课后练习来主导课堂,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合理运用,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最大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

上一篇:让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下一篇:创设“实”的课堂,生成“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