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7 01:22:20

护士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

摘 要 护士在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做到:严格执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明确抗生素的给药时间;注意抗生素的配伍;了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认真全面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懂得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关键词 合理应用 抗生素 护士作用

正确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抗生素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熟悉并掌握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知识,对某些不正确的用药及时提出纠正和建议,并对患者做好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必将对控制院内感染,防止滥用抗生素起到积极的作用。

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基本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除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病毒性或估计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无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是病毒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皮肤、黏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使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他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反应应尽量避免。在眼黏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剂量。

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可采用预防治疗:风湿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珠菌,防止风湿的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他适当的抗生素,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病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用四环素族以预防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卡纳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慢性支炎及支气管扩张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颅脑手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明确抗生素的给药时间

临床应用抗生素的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则来定的,而且通过临床试验结果,给药时间最好根据作用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

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50%半所需要的时间,给药间隔时间适宜的值即可参考该种药物的半衰期。

例如:磺胺异恶唑的半衰期6小时,可每4小时给药1次,这样即可维持有效浓度,不至于发生累积中毒。

每一种药物都各有其半衰期,也就是适宜的给药时间,护士明确并认真遵照抗生素的给药时间,既能保证其应有的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

注意抗生素药物的配伍

在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合理配伍非常重要,若药物配伍不当,会引起药理或物理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必须谨慎处理好配伍问题。

如静滴青霉素时,应注意青霉素在葡萄糖液中由于酸性的影响稳定性较差,所以溶解后不宜长时间较置或缓慢滴注,最好是将1次的药量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并控制在30~60分钟内滴完。

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苄青霉素的稳定性,并且有还原性使用氨苄青霉素分解破坏而失活,所以不宜同时合用。

当病情需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两种药不能混在同一针管内或液体中,如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青霉素会使庆大失去部分活性,而使庆大霉素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或分别肌注于不同部位,也可分别静滴。

了解抗生素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目前于泛用于临床,此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一般低血浓度疗效不佳,有效血浓度范围窄,高浓度则有潜在致不良反应的危险,这类药物对肾脏和听力及前庭功能的不良反应最大,可以起耳聋、肾功能损害等。所以对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病人,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尤其对长期使用者,肾功能不良及老年患者,更应加强观察并预防肾不良反应,一但发现要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抗生素类药物对学习系统的影响,除直接毒性外还能有过敏因素,氯霉素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最为常见,其病变有两种类别:一种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为可逆性的真正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人表现为盆血,网织细胞计数减少以及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另一种与剂量及疗程无关,表现为骨髓的造血功能被严重抑制,可发展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全血减少,停药后也不易恢复,此型病变发生率虽低,病死之率较高,发病原因未明,可能与过敏或遗传缺陷有关,临床选用时应认真询问是否为过敏体质、有无家族史等。在治疗时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

对肝脏的毒性:抗生素可通过肝脏的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而影响肝功能,有时二则兼有。如抗结核类药物中的异烟肼、利福平等是引起肝脏损害的较常见药物之一。长期嗜酒,原有肝病者,在利福平与异烟肼同时应用中较易引起肝脏病变。因此,在抗结核疗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肝脏方面的中毒反应,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人发生不可避免的肝脏中毒病变。

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其中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各种药物反应中最具有威胁性的,高敏者作皮试时也会发生过敏。所以在应用抗生素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备好肾上腺等急救药物,若发生过敏反应及时抢救及处理,并更换抗生素种类。

配合医师结合病情权衡用药

护士应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以及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而且要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提醒医师在给抗菌药物前,原则上都应送细菌培养标本,以便根据培养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在了解抗生素疗效和毒性的基础上,必须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权衡用药后的利害得失,尽可能使用疗效最好、不良反应最小的抗生素。

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懂得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要向患者讲解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好处及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让患者能够正确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要自行使用,应针对病原体即感染的细菌合理用药。

总而言之,护士在应用抗生素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掌握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则,严格掌握抗生素适应证,同时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与应用抗生素相关的知识,积极主动配合医师,防止抗生素滥用,尽量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和降低抗生素费用支出,充分发挥护士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院前急救护理在内脏破裂患者中的运用 下一篇: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中实施护理行为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