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10-07 10:12:0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残留期的抑郁发作,这类病人的预后较差,主要是复发率高和自杀危险性升高[1]。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进行评定。对其中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进行了特点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均为女性,检查合作。排除严重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和兴奋躁动不合作的患者。

量表测量:采用HAMD量表进行测查,测查时让患者仔细阅读问卷,测试时间限制在30分钟内。

结 果

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52例HAMD量表前17项量表总分>17分,抑郁检出率26%。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特点:5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主要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为:①情绪低落、悲观厌世;②自信心丧失或不足;③兴趣下降,遇事高兴不起来;④认为对不起家人,自责自罪;⑤自感动力下降,缺乏活力;⑥睡眠障碍、失眠或早醒等。

护理对策

严防自杀: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复杂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常常受到严重的歧视[2]。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在疾病好转后认为,自己患了精神病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严重影响到他的社会地位,往往造成病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防止自杀应放在首位。将患者安置在易于观察的病室内,专人护理,安排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患者精神振作,心情愉快。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具有极其矛盾而复杂的心情,因而进行心理护理极为必要,护士要通过勤交流,沟通与患者的感情,加强对患者的关怀,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病情变化。针对引起抑郁情绪的原因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减轻其思想压力。并注意从中发现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刻注意防范,以免发生意外。

减轻焦虑:由于长期形成的世俗观念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承担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在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后,由于担心自己以后面对的工作、生活的压力,可能处于过度、持久的焦虑状态,同样可造成病人的抑郁情绪。为此,临床护理中,护士要采取转移、疏导的疗法,通过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并适时的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安慰、同情和鼓励,让患者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达到精神解脱。

精神支持:坚持精神支持疗法,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的同时,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轻松有趣的活动,减轻和消除患者内心的痛苦体验,加强自信心,重新认识人生价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最终使病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41.

2 高士元,费立鹏,王向群,等.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受歧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82-85.

上一篇:产后大出血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下一篇:院前急救护理在内脏破裂患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