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12:43:55

实验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标的核心思想重点要求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的参与和体验过程;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去探究﹑去创新,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探究教学化学课堂

笔者在教学中经过多次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 ?倕 金属与水反应 ?倖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其与传统接受式教学的关系。

1﹑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会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设置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疑难,学生为解决这些疑难,主动的投入探究实践,最终获取探究的成功,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艰辛,品味各种奇特现象的美妙,感悟获取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本节课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我结合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环节所要求达到的不同教学目的,将课堂划分为三个教学环节,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探究。

1.1分配任务,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学生要完成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探究。该实验操作步骤多,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的内容较多,我采用学案的方式给学生提问,并分组完成该探究。在取出钠块后提问,观察到金属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要将其表面的煤油擦干,且只切取一小块?将小块钠放入水中之后,学生结合学案的问题逐一进行观察、分析。各小组在完成探究后经过讨论,并各自分析,得出结论:金属钠块表面被氧化而呈灰色;由于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生成气体使金属钠熔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产物中有碱性物质的生成,使得溶液在加入酚酞后呈现出红色。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与学应当充分的结合,师生互动进行共同探究。对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在此体系中,理论知识应按某一顺序或难易先后逐步引向深入,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探究顺序对问题进行了设置。

学生在完成探究后,普遍表示能够按照任务进行规范的实验探究操作,能清楚地观察每一个现象,深刻认识到分组探究与集体讨论的方式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充分意识到团队所发挥出来的巨大能量。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如产生了何种气体?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我们还可以在下一环节或课外进行探究。

1.2带着疑问对探究进行分析、创新

在上一环节,我们发现产物中有一种气体,可引导学生结合刚学习完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理论分析,确定该气体为H2。但是,理论的结果还需要用探究来加以验证,教师可给出一些探究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确定探究的可行性。提供方案:用饮料瓶作为反应器并收集产生气体,点燃后验证气体成分(见图1)。学生分析:反应放热,塑料瓶易损坏,且较危险;生成气体点燃较困难,应对其进行改进,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安全收集到H2。学生在此启发下自行设计,通过积极思考、讨论后,设计一组实验(见图2)。

图2学生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案(用离心管收集、检验)

教师可结合学生设计的方案,协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经过探究实践发现: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操作便利、安全,成功率较高,现象非常明显,而且将环节一和二的两个探究合二为一。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分析、设计未知的探究,并通过协作完成了探究。通过探究,体验到了知识的巨大作用和知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究热情,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充分体现了新的化学课程理念。

1.3理论分析,理论探究

课堂完成两个实践探究后,进入第三环节,将完成一理论探究:给出探究原理:3Fe+4H2O加热Fe3O4+H2,并向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仪器(见图3),让学生自行选择,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装置图。

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又投入到了集体作战中来,通过集体分析得出:⑴反应物中有水蒸气,首先必有一套装置用于制备水蒸气;⑵该反应为气-固型反应,装置可类同H2还原CuO反应的装置。⑶生成气体的种类还需检验,可设计用肥皂泡收集后点燃,经过反复的讨论、推敲,最终确定了几种合理的方案(见图4)。

设计完后,各组代表发言,阐述设计思路和操作说明,再由其他组别同学加以评判,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这样,在教师的指引下极好的完成探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表述能力。

2.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接受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要以探究为载体进行新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今天,我们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只是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一味的传授式、填鸭式的教学,但并非完全的否定或贬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探究性教学在学生直接可接触到的宏观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其他形式的探究活动教学资源,挖掘其中可进行开发的创新素材,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接受式教学,在微观领域、经验传递等方面也体现出其巨大的优势。比如: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宏观的现象,均可直接通过探究得出,但该反应为什么会进行呢?是由于金属钠的金属性强,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现象的原理,都必须在以往的接受式教学中总结得出。再如:三个环节的探究结束之后,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对全部探究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得出其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其反应的本质规律,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供日后使用。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学生直接通过自身感官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途径,强调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排斥、摒弃其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而应多种结合,相互弥补,相互促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探究实施探究评价分析的问题解决过程,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交流,倡导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并重,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将中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上一篇:科学专注实验,技术源自创新 下一篇:例说SPSS在班级均分显著性检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