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27 12:42:25

语篇分析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是一种最为便捷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方式。阅读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以期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生要具有分析语篇结构和综合评价文章的阅读技能。近年来,课改后一些省市的高考英语语言材料大多以语篇形式呈现,这说明对考生语篇能力的考查已成为高考测试的热点和重点。然而,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过分注重词汇句子层面而忽视语篇语义教学的现状,学生的语篇结构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习者语篇意识不强,不能从整体的高度把握文章。本文在分析阅读理解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语篇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将语篇分析成果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期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发。

1.阅读理解过程

现代心理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阅读理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字释义过程,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在读者和语篇之间形成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涉及多种认知技能和复杂的语言心理行为。在这一行为过程中,读者会根据所阅读到的语言材料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已有的世界经验和背景知识对篇章进行预测、检验,并作出适当反应。通过这种“自上而下”(即从较大语言单位到较小语言单位)的阅读模式,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句子的关键词、段落的主题句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因而这种阅读模式是一种推理过程,也是一种信息整合,语义构建过程。这种阅读模式与传统观点有很大的区别。传统观点把阅读理解看成是一个“自下而上”(即从较小语言单位到较大语言单位)的单向被动过程。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阅读模式经常交替使用,这种交互模式叫“相互作用模式”。

一般认为,阅读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表层理解,主要是指读者根据文章的词汇和结构,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实现阅读文本的横向联系,完成对文章表层信息的理解。其次是推断性理解,主要是指读者从字里行间分析出情节的因果关系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文章的主旨、文体特征等。最后为评价性理解,主要是指读者根据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推断型理解和评价性理解属于阅读理解的较高层次,需要读者从文章整体角度进行语篇分析。

2.语篇与语篇分析

语篇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语篇最大的特点是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关于连贯,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连贯是对于语篇有意义的一种整体感觉。

语篇分析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先分析语篇整体结构,然后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一般而言,语篇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3.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

3.1利用文章标题对语篇内容进行预测

高中英语阅读课程在设计上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依据文章的标题或插图,预测文章的大意。在篇章的标题中,当一个个体名词被主题化后,我们就期望该个体就是话题。在标题当中的这种产生期盼的因素,不仅为接下来的语篇构建提供了一个出发点,而且成为语篇内容的理解的出发点。不同标题中的主位成分,为语篇提供了不同的出发点,有效地限制了一个语篇的解读。利用篇章的标题对语篇内容进行有效的预测,是阅读理解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2分析语篇的体裁和模式

体裁作为语篇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篇的产生具有约束力。语篇中的句子或句组,并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过渡到另一个话题的,而总是依照话题之间的连贯性和语义相关性有规律地组句成篇。语篇的组织模式既能体现作者的思维模式,又能体现语篇的宏观认知结构。对篇章进行体裁和模式分析,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篇的宏观结构,使读者利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文本进行“自上而下”的有效解读。语篇解读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逆向语篇建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利用语篇宏观结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大有裨益。

4.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篇的微观分析主要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两个方面。语篇衔接形式包括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三种形式。

4.1语篇衔接

4.1.1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和省略三种形式。

(1)照应是指用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等语法手段来代替前文提到的人或事,形成前后照应关系,便于阅读。

(2)替代是一种词汇语法关系,替代成分与替代对象的句法功能应保持一致。替代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

(3)省略是指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主要信息,使语言表达简洁紧凑,而对语言结构中某个成分省去不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省略最常见的是名词性省略和动词性省略。

4.1.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等关系,来使语篇语义连贯。

4.1.3逻辑衔接

逻辑衔接是指存在于两个或更多个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手段,逻辑连接指用连词、连接副词或词组(短语)把两个或多个命题联系起来,并指出句子是在什么逻辑关系上相互联结在一起的。逻辑连接可表示顺承、转折、对比、列举、添加、解释、让步等语义关系。

语篇微观结构知识主要是指语篇粘合性方面的知识。粘合性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具体来说,它通过语法衔接、词汇衔接、逻辑连接这三种方式将语篇有机地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形网络,进而使语篇语义连贯。

4.2从连贯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

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性,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相关,表现的是语篇的深层结构。衔接是词汇、语法及逻辑方面的手段,连贯则是采用这些手段所达到的结果。连贯所研究的是一篇文章中彼此独立的句子在结构上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的。

5.结语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更好地把握语篇整体结构及意义。通过对语篇进行信息结构分析,了解文章的信息呈现模式,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和思维过程,从宏观角度对语篇内容进行预测。实践证明,利用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理解这一复杂的语言心理过程。在以语篇分析为指导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防止过分强调语篇分析,忽视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二是应遵循二语习得基本规律,正确处理语言结构知识和语篇教学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辰诞.教学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张献臣.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11):54-59.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技能 下一篇:日语教学要体现职业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