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27 12:20:03

信息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朱奕璇(1989,12-)女,汉族,甘肃兰州,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校思想知足教育。

摘要: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及习惯等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为大学生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媒体环境。本文以信息时代为环境,重点研究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并指出创新应符合时代环境的要求,以实现网上和网下的交流互动;并要准确划分出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教育主客体,以便以科学、合理的“教育者主导”理念指导政治教育;应在信息时代的环境要求下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合大学生的实际状况。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引言

支撑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互联网、数字以及移动通信等,用户通过电脑与手机等传播平台获取这些技术所提供的相关服务与信息。大学生的性质决定其受信息时代的影响最为广泛。因此我们应着重研究信息时代对大学生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并准确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信息时代时所遭遇的机遇及挑战,进而有效改善高校的育人环境;怎样在信息时代的大前提下有效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拥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是当前高校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科学把握信息时代环境的新特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1.信息时代下的教育环境

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体教育环境和传统环境相比较虽大的特点是具备虚拟性。具体是指将现实的人或事物通过信息技术虚拟化后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在传播平台。虚拟性、大容量信息性和互动性以及突破时空限制性等糅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媒体教育环境的特性,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

2.信息时代环境下的高校育人方式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发展而不断创新。大学生作为接受信息时代最前沿的人群,其思想素质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使其符合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环境的构成因素可看做是由现实的人和事物虚拟得来,同时也对其有所延伸。因此环境在信息时代具备虚拟和现实两大特性,而构成新媒体环境系统的要素则是虚拟和现实两大世界的交互影响。虚拟世界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其所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在现实世界中有所对应,其解决方法也必然要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但是虚拟化不等于复制化,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等于现实世界的“数字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方式创新,就必须要以新兴传媒技术作为传播途径,以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渗透以及转化等。虚拟与现实的连结、网上与网上的交互,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创新的思想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营造客观学习环境时应将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客体考虑进去,并重视其思想观念的培养,进而使政治教育在信息时代也能发挥出育人功能,同时也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提供新理念。

三、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教育关系及教育理念的转化

1.教育关系发生的转化

处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虚拟主体的交往活动,但却具备一定差异性,差异性使虚拟主体在活动中出现主动引导和被动追随两种状态,即出现活动的主客体。和传统观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相比这种新型活动关系具有一些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点:一构建特有情境。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这对教育主客体关系必须处在特定情境中才能得到体现,也就是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人格、角色以及地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虚拟化,并把虚拟结果体现在特定情境下,并突破现实身份和地位的限制,因此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教育关系转化要因时因地完成。二做到动态应答。信息时代环境下的高校政治教育主客体必须要在相互应答的基础上建立关系,即教师发出的信息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若教师发出的教育信息没有得到学生的积极应答,则教育主客体关系将不能实际形成。信息时代环境下的高校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信息在此环境下具有自由选择、自由流动以及身份隐匿等性质,因此教育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中。教师是传播政治教育信息的主体,学生的接受教育信息的客体,两者的主客体关系在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演变。

2.重视教育理念的改变

信息时代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进行关系理念转变,即就是转变以前以教育者为主体的理念,避免走灌输教育的老路,并在正确理解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方式创新。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要营造出一种平等互动的教育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顾及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和思想交流,决不能采取“一厢情愿”的强硬方式,进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教学相长”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信息时代环境下有了新的要求,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具有搜集信息、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的平等权利。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播思想政治知识前,要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内容进行加工,并使用一定教育方式激起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使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教育者应掌握进信息时代环境下教育活动的传播体系,并运用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再使用生动灵活的语言传授给受教育者。高校政治教育的形式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活动双方在交流的同时自觉自愿的完成教育活动;高校政治教育在模式上要具备“柔性化”特点,要易于被受教育者认同和接受,进而将知识应用到日常行动中。同时也使教育者树立起极具亲和力的形象,也使其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得到有效巩固。

四、信息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一定的保障体系,并和大学生的实际相切合

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体系的改革,完整的保障体系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时代要求、取得成效以及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应致力于多层次及多维度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其主要体现在:一做好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管理及引导工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无序性和随意性以及即时性等特点,同时信息传播的面非常广泛,因此大学生接收的信息往往优劣并存、难辨真假,大学时代正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不良信息横行将使大学生的“三观”受到严重影响。二重视信息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主体选择。其领导主体应是学校党委,并由党委指派领导负责具体教学,并调动党(团)、宣传以及后勤等各级学校部门参入其中,并允许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一些学生社团加入管理,使管理体系得到完善。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大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其思维方式、心理活动、行为习惯、说话风格等都出现了较大转变,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创造了新难题,同时也意味着高校必须加快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四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应用信息技术的物质保障。信息传播特点使得大学生接受的网络信不全是积极健康的,一些垃圾信息及西方意识也随着网络传递到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因此我们应重视高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红色网站”以及校园BBS等网站的建立,向大学生传递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健康信息。

小结

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具有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在应对机遇与挑战时应具备积极的态度,并通过理念的转化和方式的改变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教育活动中,使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专业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充分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海红,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对策[J],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梁文闻,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3]陈勇,王欢,和谐文化视野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研究(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杨洁,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3期

上一篇:农村信贷投入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