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琴新乐曲学习的领悟

时间:2022-09-26 11:46:54

对钢琴新乐曲学习的领悟

摘 要:在对一首新钢琴曲进行学习过程中,要对乐曲的技术层面、正规分段、速度、节奏特点、标准分句、正确指法等方面都进行练习与领悟,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钢琴;新乐曲;学习;领悟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079-01

在对一首新钢琴曲进行学习过程中,要对乐曲的技术层面、正规分段、速度、节奏特点、标准分句、正确指法等方面都进行练习与领悟,本文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乐曲的技术层面

不经意的视谱错误经常造成学生弹奏错音,完全确定所有的音符都是正确的,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诸如忘记同小节的升降记号,忽略连线,或是带连线的同音变化音音程都是演奏中常见的错误。在曲子被总览并且确定了音符的准确性之后,最好是拿出一小段,仔细学习。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我建议一次练习两个小节或一个相似长度的乐句。不把这两个小节练好,不往前走。这需要极大的集中力。头两个小节练好之后再继续练习下两个小节,直到圆满结束。之后回去学习第二和第三小节,使这两小节之间不会有任何中断。下一步以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后面的四个小节,如法炮制,直到完成整首曲子。

这种学习方法也许比你习惯的方法耗时更多,但是它的效果是理想的。以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为例,它是所有曲目中最美并且最难诠释的作品之一。起初,作品似乎支离破碎,如果不仔细学习,曲子之中包含的必然的一致性就永远不会被揭示。但是如果运用以上方法细致入微地学习,整首作品便会显得美妙紧凑。

二、正规的分段

许多作品都有正规的分段,譬如奏鸣曲、组曲等,甚至李斯特的狂想曲也有不同速度和风格的乐段。这里的秘密是学习每个乐段和整体的关系,所有的部分都必然存在一定的内部和谐,不然诠释便会使得杰作受损。难点是在一个乐段中发现与另一个乐段的联系,古典奏鸣曲中甚至个个主题之间都有着必不可少的关联。如何诠释这些主题并且同时制造对比和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这种诠释的迥异使得不同演奏家的音乐会呈现不同的风格。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方式和最佳的方式,只有个人观点和艺术品味的展示,这种展示的变化可谓无穷无尽。我们有兴趣听到所有的方式,这也是我们去聆听不同钢琴家演奏会的原因。如何能够更加强调钢琴家拥有文化、艺术敏感度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呢?学生必须学会对诠释进行思考,如果跳过这一步而被允许做陈腐无聊的表演,那么他便永远同艺术无缘了。

三、正确的速度

选择正确的速度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首先,必须确定节奏没有错误。没有比钢琴演奏中缺乏节奏感更加野蛮的事了,节拍器是有帮助的,数拍子同样有用,但是单单这些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对时间产生一种直觉,在心里感受到一个内在的节拍器不停地跳动。

正确的速度会在时间中慢慢呈现,对此必须心存耐性。那些给学生带来灾难的“速度自由”片段,普遍的论点是右手必须同左手错开,这不是放之天下皆准的原则,有时左右手是齐奏。这个词本身的意思仅仅暗示“偷窃时间”,但是这里的所谓偷窃是“从彼得处偷来付给保罗”,也就是,一小节某处的减慢必须被小节另一处的渐快补偿回来。如果右手与左手在弹奏上错开了,那么后者便转换为一种类似锚的角色,整个小节的节奏都必须依仗它来进行。肖邦把左手称为管弦乐的主力,的确名副其实。

四、节奏的特点

节奏是所有事物的基础,甚至那些静寂的山石也不过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些可怕的律动勃发所遗留下的纪念碑。蜂鸟有节奏,巨大引擎的运动中也有节奏,我们的言行举止和所有生活中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带有节奏。学习一首新曲子的节奏特性是多么重要啊。每一个对曲子的韵律和特性律动有作用的重音都必须经过仔细研究。节奏可以让听众随之摇摆,一些表演家天生具备在诠释中添加节奏律动的魅力,使得他们的听众听后随着韵律的带动而为之一振。

五、学习分句

乐曲中的每一个乐句都需要分别学习。我认为学生对乐句的分法应该了如指掌或是先对整首曲子进行分析,这样所有乐句的组成对于他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乐句之间的联系,一个音乐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同其他音符有着一定的关系,乐句之间也是如此。每个乐句必须承上启下,不管是在整体上还是在那些与它有关的段落中。

六、标记指法

当全国最优秀的老师都在不遗余力地注意指法这个问题时,好像无须再做补充了。毋庸置疑,在学习一首新的作品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指法。对此应该进行深入的学习,而且应该明白指法需要适合弹奏者手型的特殊性。

一旦指法被确定下来,它就不应该随意被变动,频繁改变指法意味着浪费数小时的练习时间。这也许会被认为是一种机械的办法,但这也是被许多成功艺术家采纳的办法。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一种指法使得手指建立习惯,这样给予弹奏者自由和确定性,给弹奏者腾出更多考虑艺术处理的可能性。

我经常发现在一些片段中采用较难的指法可以更好诠释作曲家的意图,不计其数钢琴名作中的片段都是如此。不止如此,看似很难的指法常常在适当的练习之后,变得比那些学生采用的随随便便、看似容易的指法更为简单。谱上要求的重音经常迫使表演者选择不同的指法,较强的手指自然更适合于较强的重音。在相似的片段中最好运用相似的指法。

上一篇:戴里克·库克情感语言理论 下一篇:浅谈对中国戏曲的文化传播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