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仓储与物流金融融资的创新模式

时间:2022-09-26 11:43:08

浅析金融仓储与物流金融融资的创新模式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金融仓储推出的背景及物流金融的概念,金融仓储作为一种创新得到广泛发展。然而也暴露出了一些风险问题,必须加以识别并做好风险防范。对此,本文给出几点建议: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引进专业性高级人才;银行科学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谨慎审核相关仓单;监管部门应将金融仓储纳入监管范围,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估系统。

[关键词]金融仓储;物流金融;仓单质押;第三方监管;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028-02

1 金融仓储的背景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银监会提出“两个不低于”目标来实现小企业贷款余额充足,即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的增量。但是,这一系列政策并没有抵挡住中小企业大规模的“倒闭潮”。仅2008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而2011年1~6月,仅浙江省新增的5万家中小企业当中,就有1万家企业倒闭。究其原因,中小企业与我国整体金融环境密切相关,从中小企业内部来看,整体存在信用观念的缺失,同时,自身经营压力日趋明显,商业贷款利率上调、物价高涨导致的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等问题不断出现,无论是与银行还是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往来,债务纠纷不断,特别是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背景下,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反过来看,银行对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也望而却步,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更加关注,信贷流程复杂同时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如此下去,必将出现恶性循环,难以生存将加剧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提高,融资资质不断恶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将继续走低。此时,探索出一条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路,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早在1987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杂志中就有学者提出“物资银行”的概念,也是由物流概念衍生而来。在国外,混业经营模式令物流公司多元化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具有品种多、范围广等特点,推动了与金融合作的新兴模式,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成熟的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体系。1999年,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极具前瞻性的收购了第一国际银行,同时UPS金融公司成立。国内将“物资银行”设想转变为现实是在2003年,广东发展银行率先在全国十个试点城市推出此业务,一经推出便得到快速发展,业务总金额也不断高涨。而2008年3月,随着浙江涌金仓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金储)注册,金融仓储模式首次推出。

2 金融仓储的推出

“物流金融”的概念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西方混业经营模式下,物流公司从事的物流金融业务,除了针对物流部分所产生的融资活动外,还包括开发金融产品,甚至可以进行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而狭义的“物流金融”,仅包括作为第三方公司在自身物流业务中通过一些信用工具,与银行合作,为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等服务。“物流金融”根据业务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监管型、贸易型、综合型,具体业务有动产质押融资、保兑仓、物流银行等。

“金融仓储”是指第三方机构或物流仓储公司作为中介公司,为企业提供仓单,为银行业开展仓储金融业务,提供诸如仓储保管、监管、咨询等系列服务活动。简而言之,就是银行抵质押品的仓储保管监管业务。目前“金融仓储”模式在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下,应当归于狭义的“物流金融”,包括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仓单质押和第三方监管。

2.1 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是通过委托金融仓储公司保管动产,验收入库后,由金融仓储公司签发出标准化仓单凭证,委托方就可以凭仓单向银行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银行审核仓单后,可与委托方签订合同,并根据质押物价值向委托方提供贷款。

2.2 第三方监管

第三方监管是金融仓储公司作为第三方,接受委托并提供对特定动产的实时监督、控制及管理服务,具体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两者区别在于静态模式下,货物一般无法在合同期内更换,但在融资余额减少的情况可以允许融资方到第三方公司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而动态模式下,融资方则相对自由,只要在不低于合同约定的最低货值的情况下可以自主提取。以浙江金储公司的第三方监管为例:

图2 浙江金储公司的第三方监管业务流程

3 金融仓储业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随着2008年浙江涌金仓储股份公司首开先河,各地纷纷成立金融仓储公司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然而,在三年的发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对金融仓储公司缺乏监管,对相关风险不进行识别和规避,一旦发生纠纷,各方将受到巨大损失而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在整个金融仓储业务流程中涉及的标的和主体主要包括:质押物、第三方物流企业(或金融仓储公司)、融资企业、银行,而这其中包含的法律关系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的保证合同关系、融资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合同法律关系及融资企业与银行间以质押担保为基础的借款合同关系。根据以上的标的、主体及法律关系可看出,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出现风险暴露,必须加以风险识别与防范,以下是对各个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1 质押物风险

金融仓储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无法在银行那里获得融资抵押的动产,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里可以获得质押并获得融资,诸如农副产品、石材等大量原材料。而这些质押物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如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如若保管不善,无论是融资企业还是物流公司都存在巨大风险;还有些质押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旦融资方无法归还贷款,其质押物是否能及时变现也不确定。

3.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操作风险

质押物本身所暴露出来的风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就要求更高,对不同质押品的审核、储藏、保管等方面都要求有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而就目前而言,金融仓储公司刚刚起步,高素质人才缺乏,在监管方面也对人才及公司的管理提出许多挑战。

3.3 信用风险

(1)融资方信用风险

一般来说,采取“金融仓储”模式融资的企业大多未达到一定资质,或其抵押品无法申请银行贷款。而我国目前还尚未建立覆盖全国的信用评估系统,因此“金融仓储”模式在目前缺乏一定的信用支撑,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很难做到像银行那样专业性对融资方的资质进行全面考察。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操作风险

在具体操作上,相关经办人员很容易与融资方内外勾结,逃避货物质押而取得贷款,这将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均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在操作上的监管,实现业务操作透明,业务人员责任制。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关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操作,以实现自身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力。

4 政策建议

4.1 对于金融仓储企业的建议

金融仓储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既包含金融业务,又包含仓储物流业务。从金融业务来看,标准化仓单的设计专业性极强,建议征求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意见建议,得到其认可与支持。从仓储物流业务来看,质押物保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同质押物具有不同的保管方式,还需要对其价值的专业性监控,因此,对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性有极高的要求,建议金融仓储企业加强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同时应该吸引高级技术人才负责相关业务,逐步提高自身的仓储保管水平。

4.2 对于银行业的建议

金融仓储企业发展迅速,与银行合作不断增加,银行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对金融仓储企业本身及融资企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建议提供独立工作人员与金融仓储企业共同跟踪质押物价值动态变化,防范质押物价值下降的风险以及金融仓储企业与融资企业勾结骗贷的风险。

4.3 对于监管部门的建议

随着金融仓储的不断发展,其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对其监管建议增强独立性,监管范围可考虑按照担保企业监管模式来处理,增加对金融仓储企业的监督和金融仓储企业遵守行业规范的要求。

上一篇:论工程施工的分包管理 下一篇:物流交通工程BT项目合同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