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2-09-26 11:22:34

两种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230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及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及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内镜下粘膜破损改善情况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贝拉唑在内镜改善方面更具优势,但在症状治疗方面则与奥美拉唑无显著差异,在临床用药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71-01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到食管,引起患者出现烧心、泛酸等症状,除了对食管粘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外,还有可能伤害到口咽、气管等组织,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关键在于抑制胃酸,常用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笔者选取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药物进行了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230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男67例,女48例,年龄43.9±12.4岁;对照组男69例,女46例,年龄41.6±13.6岁。以上患者入院后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符合国际消化会议提出的内镜分类标准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O.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商品名奥克,常州四药公司提供)20mg/次·d,莫沙必利5m/次,3次/d,铝碳酸镁1/次,3次/d进行口服;观察组则给予雷贝拉唑(商品名安斯菲,四川迪康药业公司提供)20m昏/次·d,莫沙必利5mg/次,3次/d,铝碳酸镁1g/次,3次/d进行口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四周,治疗结束后进行胃镜复查,统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种;内镜下改善情况同样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种:显效指内镜下黏膜破损消失,症状消失;有效指内镜下黏膜破损下降至少2个等级且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指未能达到上述标准或出现加重。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1.4统计学处理将数据录入SPSS 16.O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用t值检验组间对比,方差值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内镜下粘膜破损改善情况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3、讨论

从本文研究可以看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相仿,并无明显差异,但是食管粘膜破损修复方面雷贝拉唑的效果更好,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能够达到88.69%,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7.39%,差异显著。食管粘膜破损修复效果明显可能与雷贝拉唑抑酸效能更高有关。有文献指出,奥美拉唑存在抑酸作用慢的情况,往往需要多次给药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抑酸效果,加上个体差异等不稳定因素导致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受到影响。而雷贝拉唑的解离能力更强,对于H+-K+-ATP酶的抑制作用强,起效快,效果也更持久,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的治疗效果更好。综上所述,雷贝拉唑在内镜改善方面更具优势,具有更强的抑酸效果,但在症状治疗方面则与奥美拉唑无显著差异,在临床用药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上一篇:洛赛克治疗慢性呼吸衰竭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